裴曉敏 陸曉挺

本文以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為指引,以五年制學生管理工作為依托,圍繞班務工作開展和學生個人發展兩條主線開展學生層面診改。實踐表明,通過將診改理念運用到學管工作中,對進一步加強學院內涵建設、營造濃厚的文化育人環境、建設高職院校質量文化以及助力學院實現追趕超越起到了積極的意義。
1 案例簡介
所帶班級為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學院18級五年制數媒1班(以下簡稱“18數媒1班”),班級總人數為49人。筆者以全班49人為基數開展診改工作。該班男生為27人,女生為22人,均來自于陜西省安康市及周邊區縣。學生皆為漢族。班級中走讀生為7人,住校生為42人。建檔立卡學生為6人。團員總計6人,群眾總計43人。學生入校中考成績集中分布在160分-320分區間,文化課水平參差不齊。
2 案例基礎情況分析
筆者圍繞班務工作開展和學生個人發展兩大主線,對18數媒1班以往的學生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
在班務工作層面,班主任的班務工作缺乏數據化指標;且未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個人發展規劃,學生缺少明確的發展目標,不能很好的全面發展。在學生個人層面,學生缺乏內生動力,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工程學院雖已推出了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但不全面。
3 案例診改設計
18數媒1班的班級層面以及學生個人層面診改體系設計主要包括構建兩鏈(目標鏈及標準鏈)、圍繞班務工作開展和學生個人發展兩大主線構建“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以及設計質量監控點。
3.1 構建目標鏈
根據學院“十三五” 發展規劃、學院學生發展規 劃(2017-2021)、工程學院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學生個人發展總體規劃及學期發展計劃 ,明確了18數媒1班班級層面的診改目標,即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3.2 構建標準鏈
根據中、省有關學生發展的要求和文件以及學院學生發展標準,圍繞思想道德素質等七大模塊制定了學生個人發展標準。
3.3 構建“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
18數媒1班的“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如下圖1-圖2所示。
3.4 設計質量監控點
18數媒1班班務工作層面診改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等10個方面共設計了50個質控點。學生個人層面診改圍繞學生發展標準等3類指標共設計了20個質控點。
4 案例診改運行
4.1 組織實施
18數媒1班成立由班主任擔任組長,班干部與普通學生代表擔任組員所組成的7人班級診改小組,由診改小組組織做好診改工作。
4.2 監測預警改進
由于筆者所在學院的數據平臺還在進一步完善、建設中,因此監測預警主要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改進。
在班務工作層面,監測預警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班主任通過班級QQ群等監管學生參與宿舍、教室以及清潔區的值日情況以及晚寢檢查情況;通過記錄工作手冊,為監測班務工作提供線下數據支撐;通過參加每周的學工例會,對照班務工作質控點監測班務工作完成情況。
在學生個人層面,監測預警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運用學習通等移動端APP監測學生的學習和出勤情況;利用班級QQ群等監測學生參與思政學習情況以及身心健康狀況;通過每周的自診班會,通報學生素質積分認定情況。
4.3 診斷改進
在診改的過程中,及時診斷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例如,針對班級中普遍存在的技能大賽參加率為零的問題,班主任誠邀數媒專業課教師每學期開展1次覆蓋面較廣的班級技能競賽,并動員全班學生參加。
4.4 激勵以及診改成效
通過學院的各類獎助學金評定辦法以及教職工激勵措施激勵,診改已初見成效。
在班務工作層面,經過兩個學期的診改,班務工作達標率從70.0%提升到88.0%。班主任運用診改理念開展工作的意識不斷增強,能夠針對學生素質積分不達標的模塊,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學習幫扶等活動。
在學生個人層面,學生個人診改平均達標率從57.2%上升到79.0%。其中,“科學文化素質”模塊達標率從87.8%提升至91.8%;“參與技能大賽次數以及獲獎次數”指標達標率均實現了零的突破,且均提升了50%以上;“人文藝術修養”模塊達標率提升了37.0%。學生學習以及參與各項活動的內生動力得到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4.5 下一步努力方向
針對學生因不熟悉網絡報名步驟而無法按時報考普通話考試導致各類技能證書考取率為零的問題,筆者也會在后期為班級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報名指導。
5 案例啟示
將診改理念應用到高職院校的學管工作中,不僅能幫助學生明確個人發展目標,激發內生動力,而且也能幫助學管人員進一步理清班務工作開展和學生個人發展之間的關系,工作有目標、有方向,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這對于進一步加強學院內涵建設、營造濃厚的文化育人環境、建設高職院校質量文化以及助力學院實現追趕超越起到了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