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主趨勢。為全面提高中專生的素質,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中專院校通過加強日常管理,促成中專生的素質養成,使其成為專業過硬,素質過關的新世紀人才。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素質養成是目標,素質教育方針則是途徑,科學、合理的養成教育途徑為素質教育的實現提供保障。素質養成有先天遺傳與后天培養兩個途徑,涵蓋了四方面的內容:文化素質、專業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其中思想素質為本,文化素質為基,專業素質為要,心理素質為守,四種素質有效融合程度是其素質水平的反映。
作為中專院校的班主任,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需要有效滲透四種素質教育,使其有效融合,協調共進,全面提高中專生的素質水平,促使其健康快樂成長,培養合格的社會人才。學生素質養成,需要班主任對學生的先天潛能有效開發,促使學生養成穩定的內在素質。然而素質的養成并非僅靠管理與學習,而是在日常規范引導下,逐步將學到的知識內化為氣質修養。
1 中專生素質現狀
現階段,我校學生素質教育雖然已經卓有成效,但是亟待改革的地方眾多。一是由于高考壓力過大,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專業院校進修,通過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來獲得就業機會。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佳, 其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素質教育任務繁重。二是,互聯網時代,社會開放程度較高,多樣化社會價值被包容,以至于學生價值理念同樣出現多元化,學生對于文化的認知,思想的接受更為廣闊,加之社會價值理念、思想潮流過于斑雜,以至于中專生的政治認知不足,功利心較重,學習目標只為掙錢,職業道德則并未放在心上。目前,我校素質教育的軟件環境與硬件環境也存在諸多漏洞,造成學生素質養成困難重重,這就需要班主任花費更多精力來促成學生素質養成,在日常管理中逐步滲透。
2 學生素質養成策略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管理是素質養成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是素質養成的關鍵組成。校園文化指的是在校園中,通過歷史的沉淀而積聚的制度契約、價值理念等組成的價值體系。校園文化是全體師生的精神支撐,是學校價值趨向、發展目標的具體表現。從管理、操作、流程等諸多方面,可以將校園文化劃分為四個層面,主要有: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觀念文化。進一步強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好育人環境,凸顯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促成素質養成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實施者為班主任,面對中專生思想活躍、想象力強、好奇心重的特點,對社會變化、客觀事物有敏銳的洞察力等諸多特點,班主任應當給予正確引導,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還應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于無形中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
2.1 思想教育為首
中專生的素質養成,思想教育居于首位,其他教育為輔助。中專院校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為教育教學,那么對教育教學起到指導作用的是教育思想,同時教育思想對教育模式與管理模式起到決定作用。在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中滲透愛國教育、社會教育,對社會熱點展開討論,就會讓他們對社會有自己的認知,對人生重新認知,對自我重新認知,觸動其內在驅動性,堅定愛國情懷,社會主義政治新年,設定遠大理想并孜孜追求;對國家、社會新聞關心、關注,班主任還可以邀請社會專家對社會問題進行講解,中專生則展開討論,從思想上真正提高。中專生在養成文化素質、心理素質以及專業素質的同時,要始終將思想素質貫穿始終。
2.2 遵紀守法是前提
中專生素質養成中,其前提必定是遵紀守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制度、法規是團隊約束力的保障,遵守規章制度,能夠讓中專生養成自律的素質。制度的有效落實能夠規范學生的思想,約束學生的行為,將教育內化成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一過程,并非只是強調法規制度的重要性,而是通過思想素質讓學生對規范予以正視,引導其正確的行為,對群體形成集體約束,對個人形成自我約束,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學習,使其在此過程中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將評價激勵手段有效運用起來,發揮其激勵與導向作用,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促使其素質自我養成。班主任在日常教學與班級管理過程中,應當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其注重品德修養,錘煉其意志,塑造其性格,進而學會做人道理,學會正確處理事情,學會創造、合作、學習、審美,從而實現個體社會化,養成終身學習習慣。
2.3 專業特點的結合
由于學生的專業不同,個性不同,在引導其素質養成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結合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所學專業的特點,以此為基礎,來引導素質養成。班主任應當在引導學生素質養成的時候,應當有計劃、有目的的加以引導,從而幫助其養成優秀的職業素養,讓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融入社會,滿足企業需求。學生素質的養成并非流水線過程,而應當根據年屆特點、專業特點有所調整,讓職業素養養成更具針對性。學生素質養成還應根據學生天賦、愛好、基礎、風格、方法、能力的區別,制定不同的素質養成方法。每個學生的優勢、劣勢各有不同,要求全體學生都全面優秀發展則不切實際,也不科學,只有注重學生的個性,予以加強培養,在保持正確三觀的前提下,發展個性,是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的首要任務,也是主要任務。因此,中專生素質養成的過程中,應當將個性教育與全面教育有效結合起來。
3 中專生素質養成的具體方法與手段
作為中專院校的班主任,在學生素質養成的方面,應當發揮引導作用,將素質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過程中,并貫穿始末。學生素質養成還應注重方法與手段的運用。
3.1 學生素質養成的具體方法
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專業知識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邀請專家以學術講座的形式,進行社會科學的普及。還可以運用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以時事熱點為切入點來強化所學專業知識,活躍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還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文體比賽,讓中專生發揮所長,以培養其興趣愛好為著眼點,提升其文化素質,拓展知識面。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能夠擁有一個或多個興趣愛好,并相伴終身。我們還應引導中專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與道德規范。比如:遵守公共秩序、樂于助人、尊師重德、保護環境等。素質養成從點滴做起,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實現。通過各種活動或正向激勵,讓學生養成高雅的情操,學會欣賞自然之美,了解行為之美,在此過程中完成素質養成,規范日常行為,保持公德意識,遵紀守法,共建良好校風、學風。
3.2 學生素質養成的具體手段
素質拓展訓練,是學生素質養成的重要手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意識。將素質拓展訓練和素質提升加以結合,進而實現學生優秀素質養成。素質拓展訓練是素質養成的有效手段,訓練內容還應結合學生特點、專業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研發,使得訓練內容在具有挑戰性的同時,還有具有引導性。素質拓展訓練的關鍵為分享,分享能夠讓中專生獲取更多知識,在無形中增強自身素質。
素質拓展訓練結合專業特點,進而養成學生的專業素質。通過素質拓展訓練,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并學習團隊生存技能,了解個人與團體的管理,明確團隊的重要意義,發揮自身效力,為集體貢獻力量,實現團隊的成功。班主任應當對中專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予以重視,對學生正面積極引導,學習正確的價值取向,懂得換位思考,分享快樂,進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我們還可以通過組織心理健康講座,來幫助中專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并開通心理咨詢熱線,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促使學生素質教育的養成。
總而言之,伴隨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專素質教育亟待增強,教師在學生素質養成方面應當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優秀素質養成,需要先從意識引導做起,然后將素質養成引導工作貫穿教育管理工作始終。對日常管理工作進行量化,從而找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推動素質教育的完成。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將學生素質養成作為教育目標,健全學生思想品格,豐富校園文化。從管理制度、管理理念、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入手,培養中專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其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只有如此,作為一名班主任才能夠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將素質教育有效融入,發揮學生主體、管理主體的效用,幫助中專生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作者單位:新疆工業經濟學校(新疆經濟貿易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