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傳敏
寫作是語言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英語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寫作教學不僅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還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寫作教學也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難點。教師教學難,學生進步難,許多學生更是談作文色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作文中主要存在審題不清,詞匯匱乏,句法單一,語法錯誤多,表達不得體,邏輯不通,句與句之間連接不緊密、過渡不自然,以及“中國式英語”現象明顯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對寫作教學不夠重視。有的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寫作課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很少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只是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進行突擊訓練,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的教師雖然會進行寫作訓練,但只停留在“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上交批改”這樣的簡單模式上,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被完全無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任務、機械地完成作業,提升寫作興趣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寫作能力的提高。
第二,教師沒有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割裂開來,使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和“教師主講”的教學模式,很少對不同體裁和題材的文章,基于不同的閱讀目的給予閱讀技巧和策略上的具體指導,這導致許多學生缺少這方面的知識,不能從容應對所遇到的閱讀材料,更不能將其運用到寫作中。讀寫分割,學用分離,造成了學生閱讀難、寫作更難的現狀。
第三,寫作評價方式單一。當前,學生的寫作評價幾乎都是由任教教師進行評分。教師要么在學生的作文本上進行密密麻麻地修改或評注,讓他們對寫作“望而卻步”;要么只簡單給出一個分數或等級,使學生對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一無所知。投入高、輸出低,付出多、收獲少,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喪失了興趣,自信心也深受打擊。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利用支架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搭建必要的寫作“支架”,以一堂“問題解決型”文體的寫作課為例,有序地進行分步指導,通過示范、訓練,嘗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一種旨在通過對較復雜的問題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學習者能自己沿著“支架”逐步攀升,從而完成對復雜概念、意義建構的教學策略。該策略的教學思想來源于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是指通過為學習者建構一種對知識理解的概念框架,促進其深入理解。因此,教師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維果茨基認為,在兒童智力活動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兒童的能力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消除這種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換言之,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第一個發展水平)和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王榮 2010:1)。兒童的第一個發展水平與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狀態是由教學決定的,教學可以創造“最近發展區”(見圖1)。因此,教師的教學絕不應消極地、被動地適應兒童已有的智力發展水平,而應當走在其智力發展水平的前面,不停頓地把其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何曉會 2012:8)。

圖1:“最近發展區”圖示
支架原指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是建筑過程中的臨時性支撐,當樓房建好后,這種支撐就可以被撤掉。應用到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創設真實情境,逐步建構起整體概念。根據這個定義,教師的“教”就是給學生搭建一個必要的“腳手架”,鼓勵和支持他們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形成新的能力。在撤掉“支架”時,學生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教師應通過這種“腳手架”的支架作用,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通過復習舊知來搭建背景“支架”,從而掌握新知識,使教學走在學生智力發展水平的前面(見圖2)。

圖2:支架式教學
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幫助學生完成其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二是使課堂上的成員互為“支架”,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得到共同提高(張國榮2004:38)。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一套操作程序。一般認為,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包括“搭建‘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究—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五個環節(杜軍 2005:51)。具體為:(1)搭建“腳手架”——以教學內容及核心思想為基礎,并且根據認知結構構建具體框架。就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應充分挖掘課程標準的切實要求、英語課程的知識結構及教學目標等。(2)進入情境——以情感結構為基礎構建情感“支架”,教師將所教的內容深化處理,提煉出核心問題,為學生創造特定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去主動探索。(3)獨立探究——隨著課堂內容的推進、活動的開展,學生慢慢開始掌握目標知識,教師開始引導他們進行探索。探索初期先由教師啟發引導,然后讓學生自行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助可以多一些,然后逐漸減少,最后爭取做到無需引導,完全撤離“支架”,學生也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4)協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探索、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學習共同體”形式,通過協商、討論,較正確、全面地理解并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意義構建。(5)效果評價——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及教師的評價。教師為學生提供清晰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評價活動,使其既可以發現自己及他人的長處與特點,又可以及時找出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教師以支架式教學模式為基礎,參考英國原版寫作教材Successful Writing,設計了一堂“問題解決型”文體的寫作課,闡述支架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各種相關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詞匯、句型、結構和內容等寫作“支架”,指導其提出建議,同時說明采納后達到的目的或實現的效果,使建議切實有效、語言豐富地道、表達清晰順暢。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在導入環節,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出本堂課的話題:如何就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研讀兩則材料(見附錄1)。材料一介紹了“問題解決型”文章的基本結構,為學生提供了概念和框架“支架”。學生閱讀后了解到此類文章分為三大部分:引入問題(首段)、提出建議和措施(主體段落)和結論(尾段)。再閱讀材料二,并完成下面三項學習任務,為后面的寫作構建必要的結構、內容和語言“支架”:
任務一:要求學生為材料二的每個段落匹配合適的標題,以搭建寫作的結構支架(見表1)。學生通過閱讀和完成匹配練習了解到,材料二的結構特點是:第一段,清晰地提出問題;第二段至第四段(主體段),分別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建議及采納后實現的效果;最后一段,總結觀點。

表1:匹配標題
任務二:教師設計一個表格(見表2),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文章的主體段落,找出對應的問題、建議和結果的信息,為寫作提供內容“支架”。

表2:問題、建議與結果
任務三:要求學生找出主體段中提出建議與結果時使用的詞匯、句型,為寫作提供詞匯與句型“支架”。
在上一個教學環節,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結構、內容和語言等。在學生獨立寫作前,教師還設計了一個口語活動,以訓練學生“提出建議,說明采納后達到的目的或實現的效果”,這也是本堂寫作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讓學生能逐步脫離教師的幫助(支架),教師在這個口語活動中創設了四種情境。在前兩種情境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建議,要求學生討論采納建議后達到的目的或實現的效果;后兩種情境則相反,提供了采納建議后達到的目的或實現的效果,要求學生討論建議的內容(見表3)。寫作前的研讀是一個完整的“腳手架”,而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設計的口語活動既是鞏固本堂寫作課的重難點,又在為完全撤離“支架”作準備。在這個口語活動中,教師為學生只搭建了“腳”,學生需要通過討論構建“手”,繼續往上爬。

表3:建議與結果/目的
通過上面的口語活動,學生學會了提出邏輯性強、內容豐富、表達地道的建議及其對應目的或效果,教師準備完全撤離“支架”,讓學生獨立寫作。首先,教師提出本次寫作的內容是如何減少霧霾帶來的危害結果,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討論可以提出的建議和措施及其對應結果和目的,然后進入獨立寫作階段。在學生有了以上活動的積累的基礎上,教師要求他們在限定的時間內寫出主體段落。
前面的研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基本的寫作結構,這一教學環節的口語活動為學生提出建議積累了詞匯、句型,“頭腦風暴”提供了相關的寫作內容。通過以上活動,教師環環相扣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有效的“支架”,使其可以高效地寫出寫作內容,最終獨立完成寫作任務。
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教師為他們提供寫作評價標準(見表4),使其明白評價方向。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樣的文章是優秀的,了解自己的寫作存在哪些不足。

表4:寫作評價標準
在自我評價環節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四人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協作,修改自己組內的文章,共同找出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修改。通過組內互評互改,學生能看到他人的優點,培養讀者意識,提高文學欣賞和鑒賞能力,營造濃厚的合作氛圍。獨立探索階段是學生在自身學習能力范圍內進行新知識的構建,而協作學習階段則是學生通過討論,互相支撐,取長補短,實現更為高效地自我構建和自我發展。
課后,教師要求學生為主體段落添加開頭和結尾,完善這篇文章,并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為詳細的評價表(見附錄2),對照評價自己的文章。在學生完成自評和互評后,教師再進行作文修改與評價。這樣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既能極大地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可謂雙贏。
在本課例中,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并根據寫作需要為學生提供了結構、語言、內容、情感和評價等多樣的“支架”幫助,指導他們一步一步地完成寫作任務。要將支架理論引入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需要教師在了解學生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合理搭建學習“支架”,不斷幫助他們把知識和能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水平,然后逐步撤離“支架”,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幫助他們合作學習、獨立探索。
為了利用支架理論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完成寫作任務,從而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支架”的設置者和提供者,在了解學生的水平能力后設計“支架”、呈現“支架”,最后撤離“支架”。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支持者,而不是課堂的中心。學生才是探究、合作和交流的主體,是學習任務的主要承擔者。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最關鍵的部分是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因為它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依據,又以隱性方式存在于每個學生的思維之中。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找準學生寫作的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使教學保持在“最近發展區”內,發揮其最大功能。同時,設計的教學任務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規律,遵從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最近發展區”是教學發展的“最佳區間”,只有在“最佳區間”內教學才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快速提高的最佳教學。如果只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組織教學,就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每個班的學生層次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切入點時應照顧到大多數學生,并給予基礎較差的學生一些提示,創設問題情境時盡量體現一定的梯度。
教師提供寫作“支架”要及時、科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且要根據寫作文體的特點提供多樣化的“支架”。不是所有的教學環節都需要使用“支架”。只有學生在學習中無法通過原有的知識構建新的知識時,教師才應該為學生搭建“支架”,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瓶頸。根據寫作教學的流程和特點,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話題、策略、語言、結構、情感、銜接手段和修改等多樣的“支架”,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在授課時要不斷觀察學生的掌握程度,適時調整提供“支架”的時間和內容。此外,“支架”的呈現還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生只有站在“支架”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向上爬,才能達到學習目標。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搭建不同程度的“支架”。
隨著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深入,他們已經逐步掌握了課堂新授的知識。這時,教師應該逐漸撤離“支架”,把學習的管理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掌握的新知識來解決問題,在互相學習和借鑒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使他們越來越接近學習目標,最終突破“最近發展區”,構建新的能力。
支架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授課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學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幫助學生完成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現代教育理念。支架理論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轉變了師生的角色,更好地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從而實現了從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向綜合能力訓練型教學模式的轉變,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寫作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給予支架理論足夠的重視,有計劃地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并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
附錄1
材料一
Essays providing solutions to problem are pieces of writing in which you discuss a problem and its causes as well as the expected results or consequences of your suggestions.An essay provid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should consist of:
(a)an introduction in which you state a problem and/or what has caused it;
(b)a main body which consists of two or more paragraphs presenting suggestions and their results/consequences.You should start a new paragraph for each suggestion and its results/consequences.
The number of main body paragraphs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suggestions you want to make.
(c)a conclusion in which you summarize your opinion.
Essays provid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are normally written in a formal or semi-formal style,depending on who is going to read them and where they are published.They are usually found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材料二
How can we make our city a better place to live?——by Jennifer Miller
Heavy traffic,air pollution and litter are among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modern cities face nowadays.Ours is no exception.What can we do,then,to help make our city more pleasing to its resident?
First of all,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encourage people to use public transport instead of their cars,especially when commuting to work.The result would be fewer cars on the roads,and therefore fewer traffic jams.
Secondly,steps should be take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The situation could be improved if factories were moved out of the city.If this happened,the air would not be so polluted.
Finally,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make our city a cleaner and healthier place to live.A useful suggestion would be to put more litter bins in the street.If this was done,people would stop dropping their rubbish on the ground,and our city would be cleaner.
There are many ways to make out city a better place to live.Adopting some of these measures would definitely result in better conditions for everyone.
附錄2
Draft checklist
Students:Use this to help you check and correct your draft.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H o w e a s y i s i t t o u n d e r s t a n d?D o e s a n y t h i n g n e e d t o b e m a d e c l e a r e r?◆D o t h e r e a d e r s h a v e a l l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 y n e e d?◆I s t h e r e t o o m u c h i n f o r m a t i o n?H a v e y o u u s e t o o m a n y w o r d s?◆H a s a n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b e e n r e p e a t e d?◆H o w e n j o y a b l e o r u s e f u l i s i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H a v e y o u o r g a n i z e d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i d e a s l o g i c a l l y?◆H a v e y o u u s e d p a r a g r a p h s,s e c t i o n s o r h e a d i n g s t o h e l p t h e r e a d e r?◆A r e t h e y c l e a r l y l i n k e d u s i n g d i s c o u r s e m a r k e r s?e g:h o w e v e r,a l t h o u g h,e c t.

G r a m m a r◆H a v e y o u u s e d t h e r i g h t v e r b f o r m?◆D o t h e s u b j e c t a n d v e r b a g r e e i n e a c h s e n t e n c e?I s t h e s u b j e c t m i s s i n g?◆A r e t h e w o r d s i n t h e r i g h t o r d e r?◆H a v e y o u u s e d t h e r i g h t p r e p o s i t i o n s?◆H a v e y o u c h e c k e d t h e n o u n s?A r e t h e y u n c o u n t a b l e?A r e t h e y p l u r a l?◆H a v e y o u u s e d t h e r i g h t a r t i c l e?◆H a v e y o u u s e d t h e r i g h t s t r u c t u r e?◆H a v e y o u m i s s o u t a n y w o r d s?◆H a v e y o u u s e d t o o m a n y w o r d s?V o c a b u l a r y◆H a v e y o u u s e d t h e r i g h t w o r d?I s i t p o s i t i v e,n e g a t i v e o r n e u t r a l?◆C a n y o u u s e a s p e c i f i c w o r d n o t a g e n e r a l o n?I s i t t o o w e a k o r s t r o n g?P u n c t u a t i o n◆D o e s t h e p u n c t u a t i o n m a k e t h e w r i t i n g e a s y t o u n d e r s t a n d?◆H a v e y o u u s e d c a p i t a l l e t t e r s i n t h e r i g h t p l a c e?S p e l l i n g◆H a v e y o u c h e c k e d d i f f i c u l t w o r d s a r e s p e l t c o r r e c t l y?
Writing evaluation chart

N a m e T i c k t h e a r e a s y o u w a n t c h e c k e d G r a d e T a s k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5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5 L a n g u a g e/5 V o c a b u l a r y /5 P u n c t u a t i o n /5 S p e l l i n g /5 E v e r y t h i n g(T o t a l) /5 G r a m m a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