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葉惠子
摘 要:這次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是我國自建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領導下,各項政策及時出臺,防治措施得力,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形成了以湖北武漢為防疫重點的全國聯防聯控大格局,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成果。為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各個高校積極部署全面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各項工作。在當前全國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的新形勢下,很多高校大力鼓勵廣大師生積極投身當地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尤其是鼓勵、支持在校學生參加企業復工復產的相關工作,幫助當地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切實履行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責。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高校師生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還存在不少實際困難。
關鍵詞:高校師生;復工復產;存在困難;建議措施
一、存在困難
(一)高校師生參與復工復產存在顧慮。我市現有高校學生2.2萬余人,教職工2千余人,因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短期內未能開學,若能有效整合師生力量參加復工復產,能極大地緩解企業用工緊張。但由于當前國外疫情不斷擴散,我市存在境外人員疫情輸入的現實風險,部分師生及其家屬出于自身安全考慮,存在觀望情緒,真正參與復工復產人數還不夠多。
(二)部分企業對師生參與復工復產持續時間有顧慮。作為企業要盈利,必須考慮用工成本。由于疫情持續無法準確預判,高校開學時間也始終無法確定,高校師生參與復工復產持續的時間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部分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對高校師生這種短期參與復工復產能產生多大經濟效益心存疑慮。
(三)市里尚未出臺高校師生參與復工復產的配套政策。當前各高校依然在放假,大部分師生都在家中。如何組織數量眾多的高校師生來麗參與復工復產,這不是一件小事,必須出臺配套保障政策。要對接送師生來麗安全保障,疫情防控知識培訓,解決師生吃飯、住宿、個人待遇等等一系列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
(四)師生參與復工復產需出臺具體的管理制度。眾多的老師和學生分散到企業,一手要抓防控,一手要抓復工復產,管理難度可想而知。因此,亟需出臺明確的管理制度,厘清政府部門、高校、企業、師生的責任,明確企業防疫的主體責任,在師生出行安全、工作安全、防護安全等日常管理方面需要明確的規定。
(五)師生的專業技能與企業的崗位需匹配。高校師生都有一定的專業性,在安排師生參加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應當注重人崗匹配,既用師生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又為師生提升職業技能、增強實踐能力提供平臺。
二、建議與措施
(一)出臺政策,鼓勵復工復產。出臺相關政策,全面動員和組織高校師生支持企業開工復工。給予參與企業復工復產的師生一定的經濟待遇,可由政府、企業、高校共同分擔;給予有關教師職稱評聘和考核傾斜,如在評聘年限、業績考核、評優評先等方面進行鼓勵;給予有關學生在學分認定、畢業實習、表彰評優、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傾斜,鼓勵企業優先錄用參與復工復產學生,一旦錄用,將參與復工復產的時間視為正式工齡。
(二)精準對接,提高崗位的匹配度。學校積極對接市人力社保部門,對接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師生參與企業復工復產活動調研,梳理當前最緊缺的崗位需求,編制《崗位需求手冊》,做到有的放矢,實現復工復產企業與高校的精準對接,提升崗位的匹配度。
(三)多措并舉,提升安全防護。為參與復工復產的師生購買人身意外險,開展防疫知識在線教育,聘請市疾控中心的專家,為參與復工復產的師生進行基礎的培訓,提高其防護意識;推薦以“老師帶學生”方式參加復工復產,便于集中統一管理;嚴格執行我市復工復產的各項規定,對參與復工復產的師生進行掃碼和體溫測量,保障師生安全。
(四)全面呵護,給予生活保障。根據省、市等相關政策要求,給予外地學生住宿、用餐等基本保障,解決后顧之憂;充分利用學校應有資源,據了解,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在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分校,其中床位有600張,可以統一住宿,統一管理;開設專班,統一對外地學生來麗參加企業復工復產的,予以接送,保障基本交通安全;為參與復工復產的師生統一提供口罩、洗手液、消毒水等防護用品,并指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防護物資,保障他們自身安全。
(五)校企聯手,服務企業發展。發揮師生專業特長,鼓勵師生在參與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圍繞企業面臨的困難,進行技術研發和攻關;鼓勵高校教師以此次復工復產為契機,積極探索長期合作的有效模式,如擔任技術指導員、特聘專家等形式結對;對為企業做出重大技術改造,產生較大經濟效益,給予市級課題立項和經濟獎勵。
(六)強化宣傳,樹立正面典型。加大媒體宣傳,提高師生參與復工復產的曝光力度,鼓勵號召更多的高校師生參與到我市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中;強化、梳理典型,深入挖掘高校師生參與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的感人故事,提高高校師生的社會贊譽度。
結束語: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新階段,“防”的文章越做越細,“治”的效果越來越好,“復”的力度越來越大,取得了新的階段性成果。希望高校師生再接再厲,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使得企業生產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