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社會背景下,建筑業作為國民支柱性產業,國家正在進一步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在建安EPC總承包模式下,利用融資促成工程項目的完成,提高EPC業務的投資效益是EPC業務的核心。新的時代背景下,建安企業利用“F+EPC”模式開展工程項目,對于凸顯融資功能、保障回款周期、降低財務成本有重要影響。本文基于EPC業務的融資拓展展開研究,以期為建安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 EPC業務 融資拓展 影響 策略
一、“F+EPC”的內涵和優勢
在地方政府債務監管不斷趨嚴的背景下,一些企業嘗試用“融資+工程總承包”(F+EPC)的模式解決項目融資問題。“F+EPC”業務是指融資EPC業務,即工程承包方為業主解決部分項目融資款,或者協助業主獲取中國甚至國際融資以啟動項目。“F+EPC”模式是由政府或政府授權的項目業主負責選擇投資建設人,并由投資建設人負責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建設以及籌資或協助項目融資,待項目竣工后,再由項目業主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債務償還的一種合作模式。
近年來,“F+EPC”項目模式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優勢:第一,自2014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財政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禁止BT項目的實施,并規范PPP項目實施,投融資模式的“空窗期”為“F+EPC”的迅猛發展創造了社會環境,并且相比PPP模式煩瑣的審批手續、嚴格的管理流程,“F+EPC”模式具有操作相對簡單的優勢,更能滿足建設方和施工方對實施效率及短期業績的要求。第二,在地方政府財權事權不匹配的情況下,“F+EPC”模式能幫助地方政府授權實施的建設方籌資融資,解決實際問題。第三,“F+EPC”模式中,工程總承包商要對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負責,這樣的模式有利于工程建設中各個施工階段工作的銜接,有利于搶抓工程項目的進度,確保工程項目效益的實現。
二、融資對EPC業務的影響分析
(一)凸顯融資功能
“F+EPC”項目模式是在EPC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融資建設模式,主要是社會投資人以建安企業的視角展開工程項目運作。在“F+EPC”項目模式中,建安企業承擔投資、融資和工程總承包的職責。“F+EPC”項目模式中的融資功能也是在EPC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主要是指工程項目的業主通過招標等方式選定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方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籌措工程項目建設所需的資金,并包攬EPC項目建設的相關工作。在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監管不斷趨嚴的社會背景下,“F+EPC”項目模式的“F”融資功能有效地解決了政府方在工程項目前期財政資金投資不足的問題,實現了建設單位和建安施工企業的雙贏。
(二)保障回款周期
“F+EPC”項目模式中,一方面,政府只需一次招標就能夠確定具備條件的建安企業參與項目工程總承包建設,減少了招標環節、縮短了審批時間,提高了工程項目的明確性;并且對于建安企業而言,不需要通過多次招標來獲取責任主體,從而實現在最短時間內被確認為設計、采購、施工等工作的責任方,最大限度地縮短了項目建設的周期。另一方面,“F+EPC”項目模式中采用總價包干合同或者成本加酬金合同的方式進行回報,回報的周期或與工程建設周期持平,或略長于工程建設周期,從而能最大限度保障回款周期。
(三)降低財務成本
在“F+EPC”項目模式中,建安施工企業利用自身金融市場資源,通過融資形式為建設方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建安施工企業在為建設方融得建設資金的同時獲得工程總承包權,能夠以投資人的視角對整個項目的資金應用情況進行干涉,并根據工程建設的進展來確定合理的融資方案,保障了融資和工程的順利銜接,不會產生工程尚未獲批而資金到賬帶來的財務成本浪費,實現了資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從而更好地提高了工程總承包管理水平,降低了財務成本。
三、基于“F+EPC”業務的融資拓展策略
(一)加強項目融資方式的拓展
在國家政策一方面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另一方面又持續嚴控政府債務風險的社會背景下,建安企業要實現工程建設效益,需要充分利用“F+EPC”模式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因此,拓展項目融資方式,是“F+EPC”業務中融資拓展的關鍵環節之一。
拓展融資方式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進行:一是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積極探索并選擇合理的融資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標準化融資產品,如發行企業或公司債券、申請銀行流貸等市場化方式進行融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非標準化融資產品,如采用融資租賃、保理等方式進行融資,從而提高重大建設項目的資金盤活水平。二是可以通過項目資產抵押、收益權質押或發行項目收益債的方式,高效利用項目公司這一實施主體。三是可以通過捆綁實力第三方擔保,即建設方、施工方、金融機構股權出資的方式,最大限度挖掘相關方實力。
(二)拓展項目融資途徑
結合建安企業現有的融資模式和“F+EPC”模式的風險,建議建安企業構建集合型融資模式。“F+EPC”模式中社會資本方承擔較大的融資風險,可以通過加強項目融資途徑拓展,構建建安企業集合型融資模式來提高項目融資的可行性。
在集合型融資模式中,可以由施工企業協同金融機構參與工程建設項目,通過“股加債”的方式實現項目融資,從而構建融資新體系。集合型融資模式中需確保金融機構投資收益,以及金融機構的優先退出權,來提高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三)加強項目融資風險防控
“F+EPC”模式中建安企業要有效地加強項目融資風險防控,就需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確保各項制度的實施,通過構建合理的項目運作模式來提高融資效益,轉移融資風險。
加強項目融資風險防控主要從兩方面來進行:一是要加強風險防控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合理設計融資風險的識別、評估、響應、處理等專業化流程,來對“F+EPC”業務融資進行管理,降低回款不確定性風險。二是要構建建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通過發揮制度優勢來對各項融資風險進行有效的檢測和控制,降低融資風險,提高融資收益。首先,在“F+EPC”業務立項階段,投融資管理人員要從提高融資回報率的角度出發,對項目背景、資金來源、投資效益等信息進行了解,篩選出可行性強的項目,提前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和風險評估。其次,要充分發揮建安企業的有利條件,對“F+EPC”項目的規劃做進一步細化,按照工程總承包合同對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和運行進行統籌規劃,提高工程之間的銜接度,明確各方的管理關系,實現強強聯合、分散風險的目的。最后,要嚴格監管融資資金在“F+EPC”項目運作過程中的流動,保證各項資金活動的正常進行。
四、結語
“F+EPC”項目模式是建安企業通過融資實現建設方目標的最佳方式,在當前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下,建安企業要正視“F+EPC”項目模式的優勢,通過選擇合理的運作方式,構建合理的融資管理模式來不斷拓展建筑安裝市場,最終達到實現建安企業穩健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作者單位為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鄭敏妮(1984—),女,湖南邵東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金融。]
參考文獻
[1] 岳亞軍,郝生躍,任旭.建筑企業投資PPP項目的F+EPC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8,32(6):17-22.
[2] 周月萍,周蘭萍. F+EPC模式的風險防范[J].建筑,2018(23):56-58.
[3] 方景欣.新型融資模式下中小企業投融資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18):25-26.
[4] 舒建平. EPC項目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2):292-293.
[5] 黃初華. EPC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3):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