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晴
摘 要:在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改革發展背景下,小學階段教學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開展國學教育顯得比較重要,這對傳統文化傳承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從理論層面就文化傳承視域下小學國學教育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就應對措施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文化傳承;國學教育;問題原因
面對當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環境,小學教育工作中也要貫徹落實文化傳承的理念,小學國學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從創新的角度出發,優化整體教學的過程,促進學生學習國學知識,豐富學生知識結構,為提升學生可持續學習素養提供助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為學生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文化傳承視域下小學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文化傳承視域下小學國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文化傳承的視域來看,我國小學國學教育工作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1)教育政策缺乏系統性
為保障國學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得以有效提升,就需要有相應系統化的制度作為支持,從而才能保障各項國學教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才能真正為實現教育目標打下基礎[1]。而從實際的現狀發現,教育部門沒有完善制定和落實系統性的國學教育政策,有的學校雖然有國學課,但在課時上占比比較小,有的學校國學課程被其他的課程所占用,這就必然會影響國學教育課程的系統化發展。
(2)專業化教師比較缺乏
國學教育中發現,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著各種問題,沒有結合實際國學教育發展需要構建相適應的專業化教師隊伍,使得國學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這就必然會影響國學教育的最終效果呈現,也必然會造成國學教育質量低下[2]。
(3)國學教育內容不夠完善
從文化傳承的視域來看,國學教育的內容還不夠系統完善。有的學校將國學教育作為課外閱讀的內容,如一些蒙學經典中的《弟子規》《三字經》等,但都是比較基礎的內容,沒有將更豐富的國學經典內容融入課堂教育中,學生在學習國學經典內容方面也比較狹窄。
(4)教學評價方面問題突出
要想使文化傳承下的國學教育工作順利開展,以及從整體上提升國學教育的質量水平,就需要在教學評價環節加強重視,只有如此才能結合實際教育現狀進行針對性優化,才能有助于提升國學教育的質量,從整體上促進國學教育工作的良好發展[3]。而在實際教學評價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沒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使得教學評價的效果不佳,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2.原因分析
從實際國學教育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來看,其原因如下:(1)教師對文化傳承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國學教育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所以在實際教育工作開展中沒有對此加強重視,只注重語文課程內容的講述,忽視了國學教育同樣具有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的特點,沒有運用新的理念來開展國學教育活動,使得學生學習效率比較低下[4]。(2)教師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對于國學教育沒有采用創新的方式,沒有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理論知識灌輸,而忽視了學生在實際課程知識學習方面的積極作用發揮,從而影響了實際教育工作的質量。
二、文化傳承視域下小學國學教育措施
文化傳承的視域下,為促進小學國學教育的良好發展,就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措施,從而才能真正為實現工作目標打下基礎。
1.注重從宏觀角度進行優化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時期,也是學生可塑性比較強的時期,國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積極作用。為促進國學教育的良好發展,就需要從宏觀的角度實施相應的措施。政府方面要結合本地小學國學教育的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為國學教育工作良好開展保駕護航。只有從政策制度層面作好保障,才能真正為促進文化傳承的目標實現起到積極作用[5]。與此同時,也要加大國學教育資金的投入,政府出資,和當地高校合作,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為小學國學教育工作的推進起到積極作用。另外要注重國學教育督導評估工作的落實,激發小學開展國學教育工作的積極主動性,真正實現文化傳承。
2.運用多樣化國學教育形式
小學國學教育工作的開展要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以文化傳承為出發點,注重豐富教育形式。如采用場館式的教育方式,通過博物館以及文化館等場所的運用,為學生呈現豐富的國學經典內容,讓學生通過場館當中所展示的傳統文化進一步直觀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這有助于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另外,我國有著比較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節日以及民間習俗,通過儀式化的學習方式也能增加學生的國學知識,讓學生能夠在生活當中對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認識,促進學生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元宵節、端午節等傳統文化節日,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這對提升國學教育工作開展的質量也能起到積極作用。
3.積極豐富國學教育素材
小學國學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國學經典內容,促進學生自主選擇,這對提升國學教育的質量有著積極意義。豐富國學教育課程設置,將典籍以及習俗和技藝等多種多樣的國學經典內容展示給學生,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在經典傳統文化學習過程中受到熏陶和影響[6]。如通過傳統服飾課程的設置,以及傳統書法課程的設置,讓學生能從不同的層面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認識,拓展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的了解認識,融入當地的傳統文化內容,引發學生共鳴,這對提高國學教育的質量有著積極意義。不僅如此,我們也要注重校本國學教材的開發,如以《古韻與香》的校本教材開發為例,將唐詩宋詞作為教材主要內容,帶領學生對我國傳統古詩詞文化進行學習了解,這對文化傳承有著積極意義。
4.注重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素質水平
小學國學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為從整體上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水平。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對國學經典內容有更多的認識了解,才能在國學教育課堂中發揮引導的作用,為學生高效學習國學起到促進作用,所以學校構建專兼職隊伍是比較緊迫的。學校可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招徠人才,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提高崗位的吸引力,加強對教師的考核,符合教學要求才能錄用,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加強重視,才能為國學教育質量提升打下基礎。不僅如此,也要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加強重視,對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為學生學習國學文化知識提供動力。所以學校要定期開展培訓工作,聘請國學大師到校舉辦講座,促進學校國學教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得以提升。只有從這一基礎工作方面得以強化,才能真正為實現高質量的國學教育目標打下基礎,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教師隊伍的建設效果對國學教育工作的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學校只有在這一方面加強重視,才能為學生學習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國學教育工作開展中,只有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優化設計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才能實現高質量教學的目標。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只有創新國學教育的方式和形式,才能真正為實現既定教育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曾玉玲,譚興會,羅丹.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理性認知與路徑探索[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39(4):63-68.
[2]鞏軍.小學低段國學經典誦讀指導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1):160-161.
[3]何海峰.論小學國學教育中的審美功能[J].文化學刊,2020(3):151-152.
[4]朱鏡萱.小學階段國學教育長期發展的策略研究[J].國際公關,2020(3):105.
[5]劉小天.鄉村小學國學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0(11):115-116.
[6]陳蕾.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1):149-150.
注:本文系2020年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文化傳承視域下小學國學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BY[2020]G16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