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輝
摘 要:小學生具有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等特點,小學時期也是培養其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主選擇、自主成長的黃金階段,而農村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家庭教育的天然缺失,又亟須來自學校的生活教育及自主管理方面的教育引導。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是在教育力量薄弱的農村學校,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將發揮重要的影響。鑒于此,依托小學道德與法治單元主題教學,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常見自主管理問題進行剖析,繼而從課程角度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主管理模式。
關鍵詞:品德教育;留守兒童;自主管理;教育引導
一、研究背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推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當前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之巨,比例之高,創歷史紀錄,尤其是以安徽、河南、甘肅等為主的中西部地區的留守兒童數量日益增多,這又給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治理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與新挑戰,可以說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因此,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期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既是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也將直接影響教育公平及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農村留守兒童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調查表明,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自主管理水平整體上要低于非留守兒童群體,他們在生活自主管理、學習自主管理、時間自主管理、人際自主管理等方面,無論是思想認知還是實際行動,都或多或少存在“低幼化”的典型問題,不少留守兒童缺乏自主探索的勇氣,缺乏必要的生活自主能力,同時又存在自卑心理,在公眾場合怯于表達,這嚴重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學校教育工作的展開。剖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難發現影響其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因素的綜合性,但主要來自家庭。最為典型的是家庭教育的介入過少所造成的親情守護缺失、學習輔導與監管不足等現象。不少農村留守兒童是隔代撫養,祖父母對孩子的物質要求充分滿足,但由于思想觀念落后、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精力不濟等現實性因素,他們無法對孩子的學業起到積極監管與正面引導的作用。因此,從學校教育入手,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單元主題教學為依托,探索農村留守兒童自主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學校德育教學的改革與探索,也將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道德與法治主題單元教學與農村留守兒童自主管理策略
1.巧做小規劃師,我的成長我做主
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主管理素養的發展與提升,重在規范化、系統化、可持續化的學校教育。對此,教師以道德與法治主題單元教學為依托,通過“暑假生活我安排”“我的房間我收拾”等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合理規劃時間并關注自己的假日生活狀態,嘗試運用自我約束的眼光來評價自己的成長,及時記錄成長過程中的點滴,從而理解“惜時”“自律”的內涵,并能夠將其運用到自主管理中來,實現學生的自主成長。
2.關注集體活動,自主管理我參與
當前,不少教學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學校出于課程安排、師資分配、家校合力、學生安全等因素的考慮,開展的集體活動種類相對較少,內容也不夠豐富,這就需要重視集體活動的開展,通過集體研學、學校社團、課外調查等集體活動的提質、增效、豐富種類等途徑,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自主管理興趣,從而為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創建廣闊的教育平臺與成長空間。
3.同伴分享交流,你的精彩我學習
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理性差、學習較被動、人際交往薄弱等問題的解決,在于親情關懷與教育引導,也在于同伴的積極影響。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平行教育”,即通過教育個人來培養集體,通過集體教育來發展個人,這也為同伴分享交流活動的實施提供了科學的注解。小學生愛表現自我,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將農村留守兒童自覺完成作業、自主生活的片段保存并展示出來,與同伴分享交流自主管理的心得體會,一方面有利于克服自身的羞怯、自卑等心理,增強自主人際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對其他同伴起到積極的榜樣示范與鼓舞作用。
4.設立求助熱線,教育引導不可少
學校是留守兒童的溫暖港灣,通過設立“知心姐姐”“心靈驛站”等求助熱線,建立農村留守兒童與家長、老師溝通的順暢渠道,使其情感訴求問題、生活狀況及學習困難得到及時的反映與發現,有利于教師做出及時而必要的教育引導,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并重構愛的聯結。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既是一個現實而迫切的社會問題,又是一個持續性的教育工程,單憑學校教育的一己之力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還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家庭的積極介入、多方聯動、統籌協調,以共同探索并構建行之有效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機制,從根本上實現農村留守兒童自主管理素養的整體性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蔡雙全,郭帥鵬.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幾點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31(11):39-43.
[2]鐘芳芳,朱小蔓.重構愛的聯結:鄉村教師對留守兒童家庭的情感教育支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4):43-47.
[3]魏昶,喻承甫,趙存會,等.學校歸屬感在學校氛圍和留守兒童學業成績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7):1103-1105.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依托小學《道德與法治》單元主題教學,農村留守兒童自主管理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88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