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凱,張秀江
(1.高碑店市農業農村局,河北高碑店 074000;2.保定市畜牧工作站,河北保定 071051)
苜蓿是我國優質的牧草之一,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華北和江淮流域等多個地區,具有營養豐富、消化率高、高產質優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畜禽養殖中,被稱為 “牧草之王”(孫娟娟,2019)。苜蓿、玉米等優質的牧草通過青貯的方式保存,不僅能保持新鮮牧草的營養成分,同時兼具有消化率高、適口性好、耐貯存等優點,在我國反芻動物養殖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段珍,2018;馬健,2016)。相關研究表明,在西歐國家60%以上粗飼料均是以青貯的方式來貯存,應用于冬季反芻動物飼養(馬玉霞,2010)。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發展,養殖數量逐漸增多,苜蓿的產品在奶牛生產中應用比較多,但是在肉羊飼養中出現了飼養水平相對較低、 成本高、 飼草供應不足等問題 (張霞,2019;王春軍,2018)。通過將苜蓿與其他種類的干草進行組合,可實現營養成分互補,尤其是豆科飼草與禾本科飼草的組合,可以提高其肉羊對飼草的采食率和消化率,產生較好的生產性能(朱曉艷,2016)。本試驗將以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以不同的水平飼喂肉羊,研究不同比例的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生長性能、 養分表觀消化率及瘤胃發酵性能的影響。為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在肉羊養殖過程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1.1 試驗材料 苜蓿由本市紫花苜蓿種植基地提供;干草主要包括三葉草、草木樨、大豆干草等,購自鄭州市牧原農業副產品有限公司。
1.2 試驗設計與飼養管理 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設計試驗,選擇健康、體重為(20±1)kg 的杜寒雜交肉羊30 只 (由本市規模化肉羊養殖基地提供),隨機分成3 組,每組10 個重復,每個重復1只,1組飼喂普通干草青貯料,2 組飼喂50%苜蓿+50%干草混合青貯料,3 組飼喂70%苜蓿+30%干草混合青貯料,預試驗7 d,試驗期60 d。每個重復組單獨飼養,自由采食與飲水,其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按常規飼養管理的方式進行飼養與管理,定期免疫與驅蟲。

表1 日糧組成與營養水平
1.3 生產性能指標測定 在試驗期間對各試驗組的肉羊逐個空腹稱重,記錄其試驗開始和試驗結束的體重及在試驗期間的采料量。測定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等生長性能指標。
1.4 養分表觀消化率的測定 參照李海霞(2019)報道的方法和《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中方法采集樣品,對試驗肉羊的糞便中干物質、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鈣、磷等營養物質代謝進行檢測,計算其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
1.5 瘤胃發酵性能的測定 參考倪海星等(2019)的方法,在試驗結束的前3 d,空腹采集瘤胃液,采用體外培養測定pH、氨氮、總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異丁酸、乙酸/丁酸等瘤胃發酵性能指標。
1.6 數據統計與分析 各個試驗組的試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 SAS(8.1 版)進行單因素多重比較分析,用P <0.05 表示差異顯著性。
2.1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生長性能的測定結果 由表2 可知,試驗2、3 組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1組,試驗3 組顯著高于1組,較1組比提高 15.4%(P < 0.05),試驗 2 組高于 1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 2、3 組之間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 2、3、4 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 1組,但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 2、3 組的料重比均低于1組,試驗3 組顯著低于1組,較1組比降低 10.1%(P < 0.05),試驗 2 組低于 1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 2、3 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

表2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生長性能的測定結果
2.2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養分表觀消化率的測定結果 由表3 可知,試驗2、3 組干物質、鈣、磷表觀消化率均高于1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 組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較1組相比分別提高11.1%、14.2%、23.9% (P < 0.05),試驗 2 組高于 1組,差異性不顯(P>0.05),試驗 2、3 組之間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
2.3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瘤胃發酵性能的測定結果 由表4 可知,試驗2、3 組的pH、戊酸均高于 1組,但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 組的氨氮、乙酸、丁酸、乙酸/丁酸比值較1組相比分別提高 17.1%、17.4%、36.7%、47.0%(P <0.05),試驗 2 組高于 1組,差異性不顯著 (P>0.05),試驗2、3 組之間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試驗3 組的異丁酸、丙酸較 1組相比分別降低 19.9%、14.1%(P < 0.05),試驗 2 組與 1組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

表3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養分表觀消化率的測定結果 %

表4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瘤胃發酵性能的測定結果
3.1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生長性能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苜蓿作為優質的牧草被廣泛應用于反芻動物的養殖過程中,由于使用苜蓿飼喂動物,會提高養殖成本,造成其他干草等粗飼料的浪費(段珍,2018)。因此,將苜蓿和其他干草混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利用資源,從而降低成本和減少資源浪費。本試驗通過不同比例的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作為粗飼料飼喂肉羊,結果顯示,50%苜蓿+50%干草混合青貯料組、70%苜蓿+30%干草混合青貯料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均高于普通干草青貯組,其料重比低于普通干草青貯組,70%苜蓿+30%干草混合青貯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羊的生長性能。說明不同比例的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后,可以提高其干草有效利用率,苜蓿中所含的營養物質與干草有機的結合,降低了干草中粗纖維的含量,提高其在動物體內消化吸收率,提高其肉羊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降低料肉比。
3.2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養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是評價飼料消化特性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反芻動物養殖過程中,營養物質消化率與飼糧纖維來源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趙洋洋,2019;劉燕,2019)。本試驗研究表明,50%苜蓿+50%干草混合青貯料組、70%苜蓿+30%干草混合青貯料組的干物質、鈣、磷表觀消化率均高于普通干草青貯組,其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均顯著高于普通干草青貯組。說明不同比例的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沒有明顯的影響,可以提高其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可能由于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后,干草的纖維結構降解效果更好,同時改善了干草的適口性,有利于肉羊的消化與吸收,因而提高了其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從而提高了其肉羊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
3.3 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對肉羊瘤胃發酵性能的影響 瘤胃發酵性能指標主要包括pH、 氨氮、總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異丁酸、乙酸/丁酸等,其相關指標的變化直接影響瘤胃發酵性能,從而影響反芻動物健康和生長性能(趙佩榮,2019)。瘤胃pH 一般為5.5~7.5,是反映瘤胃發酵狀況最基本指標之一,氨氮是外源蛋白質和內源含氮物質降解的重要產物,是反映瘤胃蛋白質代謝指標,總脂肪酸是碳水化合物發酵的主要產物,是反芻動物基本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其指標的相關變化與飼糧水平、瘤胃內酸、堿物質排出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有關(董春曉,2019)。本試驗研究表明,50%苜蓿+50%干草混合青貯料組、70%苜蓿+30%干草混合青貯料組的pH、 戊酸均高于普通干草青貯組,尤其是氨氮、總脂肪酸、乙酸、丁酸、乙酸/丁酸比值均顯著高于普通干草青貯組,異丁酸、丙酸均顯著低于普通干草青貯組。說明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可以提高其肉羊的發酵性能,可以在肉羊養殖過程中推廣應用。
70%苜蓿+30%干草混合青貯料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羊生長性能、養分表觀消化率及瘤胃發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