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伍
楊雨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普通家庭。她的母親初中未畢業就作為知青下放農村,落實政策回到城里后,報名參加了高等教育大專階段中文專業自學考試。學中文,背誦詩詞是基本功,楊雨母親的記憶力不好,經常將詩詞抄寫在紙條上,貼得家里滿墻都是。平時看母親專注地讀那些詩詞,年幼好奇的楊雨便跟著母親一起背誦。常常是母親還沒記住,她已經背得滾瓜爛熟。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3年,不知不覺間,她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再加上那時的娛樂方式很少,讀書占據了楊雨童年生活的大半,小學時她讀完了四大名著,初中時涉獵更加廣泛,瓊瑤、席慕容、三毛、金庸、魯迅的作品她都讀得津津有味。楊雨的高中是在一個偏重理科的班級里讀完的,用大量時間讀書和寫作的她顯得有些“另類”。很多年后楊雨回憶說:“我性喜靜,讀書就像是與知己一起,在寧靜中享受傾訴與聆聽的快樂。”她的投入也獲得了回報,作文經常被當作范文,并不斷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被老師和同學夸為“小詩人”。
大學讀中文專業是楊雨的夢想,可是命運似乎故意在跟她開玩笑,她最終陰差陽錯被華東師范大學法語系錄取。進入大學,楊雨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當全班同學都在埋頭苦學法語時,她沉浸在古代文學的風花雪月里?!昂熗庥赇?,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睏钣牦@嘆于詩詞的優美,在古代文人構筑的意境中不能自拔。盡管如此,對古詩詞的迷戀并沒有影響楊雨的法語成績,大學四年,她一直都是系里的第一名。
本科畢業后,楊雨又在華東師范大學讀完了碩士、博士。碩士她選擇了哲學,讀博時才又選擇了喜愛的中文專業。對此她解釋說:“法語是除了漢語外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哲學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中文則是我的最愛?!?h3>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2001年,楊雨選擇在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任教,她說:“中華文化深厚迷人,不是短時間就能完全了解的,值得用一生去研究欣賞?!币彩菑哪菚r起,她篤定了做一名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的信念。
中南大學是一所以理工見長的學校,在這里講授古典文學,壓力很大。但從小性格不服輸的楊雨暗暗給自己鼓勁,認準的事一定要堅持做好。她一改枯燥呆板理論分析式的教學方法,注重通過作品鑒賞和感性描述,將詩詞的美形象地展示出來,深受學生們歡迎。楊雨還想盡辦法,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
中國古代詩歌大多可以譜曲唱出來,因而楊雨開設了“吟唱班”,她想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古詩的韻味,但很多學生都羞于張口。為解決這個問題,她就邀請學生們一起吃飯,菜過五味,楊雨發起飛花令游戲,哪位學生接不上來就算輸,懲罰的方式就是唱詩。在這樣的場合,楊雨也不會忘記自己“身教”的職責,她總是自己先吟唱一首《將進酒》或《長干行》,有時還載歌載舞。老師帶了頭,學生自然也不甘落后,那些平時羞于張口的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順利完成了吟唱。
在課堂上,楊雨是一名嚴師,但課下她又化身“楊姐姐”。為了便于交流,她和學生們建了一個名叫“喜楊楊”的群聊。有一天正值刮大風,楊雨文思泉涌,在群里一口氣寫了兩段:“我想瘦成臺風里的一片樹葉/聽到云端縹緲的清歌幽咽/我用盡全部力量旋轉/只為遇見你在時光那頭無悔穿越。我想瘦成臺風里的一片樹葉/吹不散眉彎的那一點冰霜凝雪/我用盡全部力量旋轉/只為遇見你曾經給我的清風明月。”學生們對老師的才學很是佩服,頗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感。
楊雨從課堂走入大眾視野,緣于一次湖南電視臺邀請她講解李清照的經歷。李清照是楊雨最喜愛的詞人之一,熟悉的領域加上不凡的才華,她作了題為《酒色財氣李清照》的講座,從與眾不同的視角把遠離大眾的古代才女,還原成了接地氣、充滿煙火味的日常小女子。因節目是在晚間11點播出,楊雨講完后覺得不會引起什么關注,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不到3天的時間里,講座視頻的點擊率超過40萬次,她贏得了“最美女教師”的稱號。這之后,邀請她擔任嘉賓的文化節目不斷。
2011~2018年間,她相繼參加了《百家講壇》、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華好詩詞第五季》《見字如面》《跟著唐詩去旅行》《中華好詩詞大學季第二季》等節目和比賽。最初《百家講壇》邀請楊雨講解古典文學時,楊雨還有些猶豫,她是個內斂、低調的人,相聚不坐前排,說話從不高聲。在她看來,文學研究需要一個相對“寂寞”的環境,而媒體的關注會讓這種環境被“破壞”。但她轉念一想,課堂的傳播比起電視局限性顯而易見,最終傳承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戰勝了顧慮,她選擇授受挑戰。楊雨先后講述了《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心事有誰知》《端午時節話屈原》《詩歌愛情》等專題,憑著對陸游、納蘭性德等人物的獨特解析和通俗易懂的平民風格,觀眾好評如潮。
2019年9月8日,楊雨在《詩經》的發源地之一,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詩經里”小鎮開展了題為《思無邪——回到里》的主題講座,與200多名慕名而來的聽眾分享了她關于《詩經》的見解和感悟。流傳了兩千五百年的《詩經》,到今天還有什么用?楊雨認為,《詩經》美在實用,她從天文、地理、生物、歷史、農業、醫學、政治、軍事、音樂、語言交際等方面闡述了《詩經》的實用價值,并一一列舉出對應的例子進行印證,淵博的知識和精彩的舉例,引來講座現場掌聲不斷。
真正的富養,是精神的富足。與詩歌結緣多年來,楊雨共出版了《宋詞的女性意識》《傳播學視野下的宋詞生態》《楊雨講詩詞故事》《問世間情是何物》《詩詞中的人間冷暖》等20余部專著,儼然顏值和才華并存的“詩詞女神”。楊雨說:“詩不是胭脂,卻會使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人千變萬化。”楊雨的經歷也告訴人們:詩歌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和享受,更是內心的豐盈和充實,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