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梅
摘要:作為惠民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為貧困人群提供良好生存空間,而通過對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有效落實與推行,對推動我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縱觀現階段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工作開展,其中尚存問題使得審計工作開展效果無法達到標準要求。基于此,本文針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城鎮;跟蹤審計;對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問題
縱觀現階段我國發展,為改善民眾住房環境,保障性安全工程政策大力推行,以期通過保障性住房來為貧困人群提供良好居住環境。目前,我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已經超過20%。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中多次強調,對住房保障供應體系進行加快建設,達到全體民眾住有所居目的。但是縱觀現階段保障性住房安全工程政策的落實,其中仍尚存有待完善加強的部分,特別是保障性住房的跟蹤審計,因其制約性問題的存在使得審計工作開展無法滿足當前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落實標準,需通過的跟蹤審計的不斷強化來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加快落實與實施。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存在問題分析
(一)審計整改不到位
縱觀現階段保障性住房跟蹤審計的開展,存在審計不到位的現象,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部分受惠對象審核開展不到位,并且存在部分家庭不符合保障性住房條件、保障住房違規使用與出售等問題,以及部分地區存在保障性住房資金被挪用、占用現象時有發生,審計整改未合理開展導致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落實受到限制[1]。究其原因,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因素在于:(1)審計權威性匱乏,其審計部門僅在小部分領域中具備處罰權力,并處罰力度較小,所以在發現問題時無法做到有效整改。(2)審計獨立性匱乏。因地方審計與政府相關部門存在相關利益關系,使得審計期間出現審計部門幫助被審計單位造假的現象,或者是審計部門因獨立性匱乏導致審計報告存在造假、作偽。
(二)審計人員素質匱乏
從事于審計系統的工作人員,針對部分資深審計人員而言,雖具備豐富審計經驗、完善審計技能,但是對于新知識、技術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差;針對審計新人而言,雖然在審計理論知識方面,掌握先進的審計理念和觀念,但是在審計實操方面相對匱乏[2]。此外,部分審計人員所掌握的知識理論主要以會計、審計為主要,而對于相關政策法規的掌握卻相對匱乏,再加上計算機技術的掌握不到位,使得人員無法勝任審計工作。
(三)審計范圍廣
跟蹤審計工作開展所涉及到的范圍較為廣泛,具體包括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房、棚戶區改造等審計內容,并且涵蓋保障房資金使用、資源分配等環節,因審計范圍、內容廣泛使得跟蹤審計工作開展存在較大難度。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強化對策
(一)進行法律體系完善構建
審計工作開展需依托于完善的法律體系,因為法律體系不僅是跟蹤審計工作開展依據,更是審計人員在工作期間的保障,促使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交流期間可以有法律保障。與此同時,進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樣可以起到規范審計人員行為的作用,避免審計風險的出現。所以,需結合以下方面進行法律體系的完善:(1)構建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法律體系,具體包括項目建設、住房分配、土地劃撥、資金使用等各方面,進行詳細規定要求的制定[3]。(2)注重對《審計法》中關于保障性住房的法律條文,以此做到審計人員有據可依。
(二)進行審計人員素質強化
作為跟蹤審計的執行主體,審計人員素質能力關乎到審計工作開展效果,所以需不斷強化提升審計人員素質能力,結合以下方面來構建完善人才保障體系:(1)人員選用階段,審計單位需結合具體情況構建高質量人才選用機制,要求人員需具備先進、豐富審計理念的同時,具備豐富審計實操經驗;(2)人員培訓階段。單位需結合人員具體情況構建科學人員學習計劃,定期組織人員開展教育培訓活動。與此同時,定期開展考核考試,明確審計人員對政策法規、審計技術、審計理論知識的掌握,以期人員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三)進行審計模式改善
審計跟蹤的開展需做到對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落實的全過程進行參與,做到事前、事中、事后跟蹤審計安居工程政策的落實。在具體跟蹤審計過程中,需要求地方審計單位及時革新自身審計理念,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政策落實全過程的跟蹤審計[4]。另外,除創新跟蹤審計模式之外,還需重視對審計方法的創新應用,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完善數據庫,結合數據分析篩選技術的應用,實現對信息數據點高效、高質量分析評估,為跟蹤審計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因政策的落實涉及到諸多部門,所以需在正常具體落實期間,進行職責的細致劃分,做到職責追究到個人,以此實現對審計人員態度的端正,進一步約束、規劃跟蹤審計工作開展。
(四)進行主線審計目標強化控制
針對現場審計工作的全面開展,需預先依據審計方案中相關審計事項的分析與考慮來合理分工,以審計目標與重點為核心,通過對三條主線審計目標的強化來達到提高審計效果的目的:
(1)資金主線審計強化。依據具體情況對保障性住房資金使用、管理以及籌集審計的強化。審計工作開展涉及對象包括城建部門、施工單位、業主單位、財政部門、房產管理部門等。而針對實際審計工作開展,具體步驟為,第一步對財政部門資金使用、資金籌集、資金管理工嚴格審計,審計內容包括資金管理模式、資金使用分配情況、資金籌集渠道等,需要注意審計期間與省廳相關文件相比對,核實具體資金總數、到位以及撥付情況[5]。依據對原始憑證等交資料的審查明確資金是否存在被挪用、滯留、占用等問題。第二步則是基于對資金走向的明確掌握,對房產開發企業、城投建設公司、交通建設企業等業主單位的強化審核,審查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資金具體去向。第三步為施工單位的審查,按照規定要求嚴格審查資金到位的具體使用情況。在具體審計過程中,結合對施工目標、進度、計劃、合同等方面的考慮與研究,開展高質量的項目投資審查,明確掌握項目撥款情況。發掘資金使用期間是否存在工資拖欠、稅費減免未落實等問題現象。
(2)項目立項到報批主線的審核。對保障性住房工程的目標任務、規劃設計、程序流程落實以及項目用地等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真實性審計。具體審計對象包括房產管理部門、發改部門、規劃部門、國土部門、住建部門、業主單位等。而針對審計工作的實際開展,步驟為,第一步查閱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設進度、總體情況等資料,明確項目工程具體進展;第二步為相關項目文件的審核,以及建設用地規劃、土地審批出讓等情況的嚴格審計;第三步則是進行施工單位、業主單位相關資料的審核[6]。
(3)現場勘察主線審計強化。需在具體審計期間對保障性工程建設進展情況進行現場勘察,具體審查內容包括保障性工程建設進度、住房面積、工程質量等情況。若保障性住房已經落實分配入住,則需結合具體情況開展入戶調查來明確掌握具體分配情況。等到項目勘察完畢,還需按照規定要求對保障性住房負責人具體情況詢問調查,進而實現對保障性工程具體情況的詳細了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落實影響到我國民眾的保障房惠民效果,關乎到我國小康社會的發展與建設。鑒于此,應提高對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的關注度,深入探析現階段跟蹤審計存在問題,采取科學優化對策來消除與規避審計問題,為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的落實提供
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果,李偉.淺議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中存在的難點與對策[J].理財,2015 (08):92-93.
[2]夏阿梅.如何進行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J].財會學習,2017(03):130-130.
[3]康倩倩.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對策[J].審計月刊,2015,No.329(09):18-19.
[4]毋婷婷.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應關注的重點環節[J].中國經貿,2015(14):275-276.
[5]吳嘉慧,沈方.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市場,2018,No.978(23):136-137.
[6]王冠琦.關于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的幾點體會[J].現代經濟信息,2014(18):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