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泛濫,為了號召大家宅在家,有人使出渾身解數,意大利代利亞市市長班凱里便是其中之一。面對市民的“不聽話”,他著急、質問、生氣、怒吼……這些也匯聚成一段視頻,迅速在電視和網絡爆紅。
視頻里,市長班凱里在“咆哮”。
在有人為了制作標牌,喊來20個親戚一起幫忙時,班凱里向聚集的人大吼:“你們給我快快回家去,別出門了!”他的五個手指頭撮在一起,隨著說話怒氣值的起伏,撮手的動作也上上下下。
在面對街頭宣傳“代利亞,加油”的人群時,班凱里大吼:“叫你們待在家里,你們出門干什么?”撮在一起的五個手指頭,在說話聲中有節奏地搖晃。
…………
班凱里全程在線的五個手指頭撮在一起上上下下的動作,比段子更讓人發笑。大家開心于市長的“怒吼”,著迷于“撮手”的手勢。然而,就是這段幾分鐘的視頻,這個簡簡單單的手勢,把萬千市民召回了家。
撮手,手臂上抬,五個手指頭自然并攏,這個手勢看似并不優雅。然而,所有意大利人都難以逃脫它。
意大利甲級聯賽的賽場上常常會出現意大利球員的一個特別動作,就是被犯規后要求裁判給對方出牌或者不滿裁判的判罰時,就把五個指頭撮在一起,嘴巴也撮在一起,同時手在臉面前晃來晃去。馬爾基西奧在球場上一個大力遠射,足球應聲入網。頓時,觀眾雷動,球員狂歡,功臣馬爾基西奧也用一個標準的撮手,表達著歡喜。連效力于意甲羅馬的非意大利土著埃丁·哲科,也使用上了撮手的動作。
《老友記》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經典美劇,中國觀眾也著迷于劇中的愛情和友情。關于喬伊是不是意大利裔,在豆瓣上爭論不休。其實,劇中有證明喬伊身份的鐵證:標準的撮手。
你在網絡上一搜,就會發現意大利樹枝的形狀、小貓的萌造型、尼斯湖水怪的樣子、《意大利語詞典補編》的封面設計……都形如撮手的動作。
在意大利,幾乎任何一種提問都可以用撮手表示,比如:你要什么?你在做什么?怎么回事?你什么意思?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一份長達3年涉及40個地區、總共1200個樣本的調查中發現,撮手代表“提問”,這在整個意大利語地區幾乎人所皆知。撮手含義多變,除了表示提問,還能代表好、害怕、強調、批評等,甚至成了一種不自覺的習慣,一說話就撮手。
手勢,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各國、各地、各民族都會有不同的手勢語言,它與歷史、地域、文化相關聯。那么,意大利為什么獨獨把撮手作為他們的“流行語”呢?
一種是歷史說。在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幕洛被日耳曼雇傭軍首領廢黜,宣告了羅馬帝國的滅亡。世界其他地區的人來到意大利,不同語言之間的初始交流總是存在障礙,于是手勢等身體語言便派上了用場,輔助溝通。
一種是地理說。意大利是半島國家,港口城市很多,如熱那亞、那波利、巴勒莫、威尼斯等地方商業貿易頻繁,人聲嘈雜,手勢有助于在喧囂中進行交流。
無論是何種原因,“撮手”已經在意大利流傳下來,并成為國家的文化特性。
代利亞市市長班凱里的撮手,既是提問,又是憤怒、強調、批評,復雜的言外之意都在他全程的撮手中。一個手勢,勝過千言萬語,不僅逗樂了大家,還喚起了共情,讓市民乖乖回了家。大家一起學著市長班凱里的樣子,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