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 趙昕 胡志強
摘 要:制絲車間以嚴格執行各項的規章制度為主要基礎,有效降低到設備的停機率從而確保到完好率為目標的設備管理思路。為此卷煙廠制絲車間的管理者應當結合到企業具體情況,形成一套符合企業的設備管理方法。文章結合到預測維修的管理思路對烏蘭浩特卷煙廠的設備管理提出了預測維修的設備全員維修管理方案,望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卷煙廠;制絲車間設備;全員維修管理
1、前言
促進全員設備的管理,能有效確保到設備運行的狀態正常以及維護到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這是設備管理的主要工作。為此如何結合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獨特的設備管理方案是當前卷煙制絲車間管理者應當解決的難題。
2、卷煙廠制絲車間全員維修管理的設備改造與技術引進
為改進設備的工藝性能,提高工藝制造能力,達到提質降耗的目的進行了梗絲加香、梗絲加料、配葉篩分風選、打葉出梗振篩、5mm小葉片篩分、烘絲蒸汽穩壓系統、加香前煙絲篩分、葉絲超級回潮噴嘴、葉絲超級回潮加水自動穩壓調整等30余項設備改造。其中,僅配葉篩分風選改造一項就節約資金14.5萬余元。同時,車間積極組織維修人員進行修舊利廢,每年節約15.5萬余元。設備改造活動對提質降耗效果非常明顯,每次改造和技術調整后制產品質量和出絲率均有較大幅度提高,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整個車間生產現場得到進一步規范。
3、全員設備管理及設備管理經濟技術指標
制絲車間確定了以嚴格執行已有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基礎,以革新設備管理體制為突破口,以降低設備停機率、保證完好事為目標的設備管理思路。初步實行了設備操作維修一體化,調整了擋車工和推修工的設備管理分工重視以人為本,進一步提高設備操作人員,維修人員的思想覺恒和崗位責任意識,實行專業維修和群眾維修相結合的原則,學習運用TPM全員生產維修制,執行以預防為主,預測性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并重的方針,努力使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高效率,優質量地進行生產作業,在保證安全無責任事故的前提下,圓滿地完成了廠下達給車間的各項任務和生產作業指標。具體做法:一是制定了《設備停機獎懲制度》,明的規定細則,將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的責任與義務擁那在一起,調動所有與設備有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愛護、維護設備。二是建立合理的設備利用率或停機率指標,同時根據車間實際情況,將簡單、瑣碎的設備維修項日和設備潤滑工作劉歸擋車工負責,取消專職維修工和專職潤滑工,在一定范圍內實行了操作維修體化。此項設備管理體制革新活動拓寬深化了擋車工的設備管理職能使其以本工序主人的狀態積極管理設備。以上措施,進一步深化全員設備管理活動。效果明顯,使制絲能耗物耗大幅降低。
4、設備績效指標對標,提高全員參與意識
目前貴定卷煙廠制絲車間采取兩班制的運行模式,各班組、各操作工之間的績效指標有所差異。為全面提高質量及設備績效水平,各班組、各操作工之間應形成良性的對比機制。按照制絲車間設備績效管理辦法對故障率、維修質量、維修工作中排除故障能力、工作態度及責任心、設備故障類型等進行綜合考評,形成設備績效考核的動態管控機制。在新廠建成后,以制絲集中控制系統中的設備基礎管理模塊為依據,制絲車間通過對設備管理績效指標、設備運行效率、設備維修情況等的核算、匯總,按相應崗位進行個性化發布、指標比對,幫助明確設備管理水平定位,認識差距,分析原因,尋找辦法,制訂措施,改進提高,從而能形成提升設備管理績效的良性循環。通過量化指標與評價方法,綜合反映設備的運行性能、設備管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等,從而提高全員參與設備管理的保障能力。
5、全員維修的應用
預測性維修是通過對設備狀態進行監測和診斷,對設備的狀態做出正確的判斷,從面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維修策略,克服現行維修所面臨的很多難題。故障診斷和狀態預測技術的發展是預測性維修發展的關鍵。結合預測性維修,制絲車間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5.1、進行設備分級管理
以點檢為重點,計劃檢修為核心,由專職人員對設備實行定人、定機管理。操作人員每天對設備進行點檢,對螺栓松動、調整手柄錯位,控制閥門不靈活等現象,要及時處理,做好記錄,并將異常情況以報告單形式反應給設備管理員,再由設備管理員復核異常情況嚴重程度,安排相應專職維修人員進行維護修理。
5.2、鼓勵員工創新思維
鼓勵員工打破傳統觀念,大膽創新,并注重與外部的聯系與交流。及時了解外部動態,掌握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近兩年來。遵循“系統思考、大膽設計、小心求證、柔性操作、風險防范”的方針,對進口設備,進口技術提出挑戰,在技術上積極創新,依靠技術進步,使設備的裝備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增強了生產后勁。促進企業生產持續發展。如使用國產柱塞泵代替進口齒輪泵進行加料,解決T進口備件因購買周期長而影響加料的問題,降低了維修費用。在制度上鼓勵員工創新思維的原則是信任、鼓勵,支持,采用。
5.3、完善設備管理制度
車間為了有效保證制度的完善及執行的到位,將1S09000管理體系深入貫徹到設備管理全過程。從完善制度人手,分別制定設備購置、安裝、調試,使用與維護保養,以及后期處置等前、中、后三個時期管理程序文件,并建立相應的實施和檢查表,將制度的執行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保障了制度的落實執行到位,提升了設備管理水平。同時,完善設備的檔案管理,建立比較全面的設備檔案,包括維修中的經驗與案例,為維修和培訓提供指導:建立關鍵部件與機臺軸承更換檔案。摸索更換周期,為預防維修提供理論依據:對長時間故障停機召開專題分析會,總結經驗與不足,實現資源共享:推行參數化管理,運用統計方法找出設備各部位的標準工藝參數,并納入作業指導書。通過這些基礎工作的開展,促進設備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全面提升設備管理水平。
5.4、推行預測性維修
設備運行狀態的好壞,預防維修是關鍵。推行TPM全員生產維修模式,提高現場管理人員、維修人員、操作人員愛護和保養設備的意識,并加強監督與檢查,強化管理的手段。通過推行全員生產維修活動,操作人員在生產中的角色由單純的操作轉向全方位的使用維護,提高了員工的技術素質與責任感,使命感。車向推行“設備自主保養”,即設備有保養需求,機臺人員就隨時進行保養通過設備。現場管理人員不定時的檢查與考核。設備保養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摸索設備保養周期,通過多年的經驗,模索設備最住保養周期,既可防止設備出現大故障。又不會出現過度維修。
5.5、計算機輔助設備管理
現代化的信息工具和數據采集工具(紅外線測溫儀,轉速表、振動儀等)具有快捷、準確、智能的優點,運用現代化的信息工具輔助設備管理,可實現管理的信息化,快速化、準確化,促進管理信息的暢通,提高管理效率與管理水平。如“備件管理”信息系統從備件計劃編制、計劃審批、巡價、采購,合同、入庫、消耗、庫存等進行全方位控制。通過“備件管理”信息系統,可以隨時查找備件的庫存情況,到貨情況、清耗以及價格等,且全廠資源共享,查詢簡單、快捷、明了,保障庫存的合理。為企業節約了大量備件庫存資金。而“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內容包括設備計劃、設備維修,統計分析等兒部分,設備計劃包括輪保,項修、維修、檢定、潤滑、保養等內容;設備維修部分包括故障維修記錄。維修經驗庫等,統計分析對設備運行趨勢、設備故障,備件耗用等進行分析。
6、結束語
綜上所述,質量信息的及時傳遞對第一時間掌握到設備狀況、分析影響其的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計算機建立了維修經驗案例庫可以對在維修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等不停地維修案例,然后通過網絡傳達到維修操作的終端。
參考文獻
[1]孟科峰, 侯進生, 李哲,等. 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制絲設備異常隱患綜合治理機制探討[J]. 中國設備工程, 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