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和經濟的不斷進步,環境污染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生態農業中的農作物和植物被大量毀壞讓人們越來越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自從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總方針提出來后,國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中的綠植保護計劃,從而更好的提升農產品的質量,為人們創造一個更安心綠色的糧食環境。本文則以生態農業為切入點,探討分析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必要性以及保護所需要的核心和措施,以此提出了幾點觀點,希望為相關的從業者提供一些思考方向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生態農業;植物保護;核心技術;措施
引言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基于這種理念之下,生態農業作為新型的生產模式誕生出來,相比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中更有助于保護植物不受到環境的威脅和侵害,從而實現生態綠色的平衡與穩定,對于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和質量的改進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滿足于生態農業中的植物保護主要在于由專門的植物保護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為植物保護的核心要素之一,滿足了生態農業所發展的需求和方向。
一、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必要性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實現高效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古往今來一直探索和突破的方向。隨著我國對綠色環境的重視,農業產業也日益往綠色的循環經濟轉型,從而最大程度的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以便達到生態的平衡。我國的農業產業模式也由傳統農業逐漸轉變成生態農業,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進步。生態農業相比過去的傳統農業來說,更強調的是通過投入現代的信息化技術實現植物保護,從而滿足植物發展的周期規律,不僅如此,先進的科學技術還能夠對植物中內部的生長系統和結構以及生長發育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監測,及時對人們進行信息匯報,有利于人們對植物生產以及發育過程中存在的變化和突發事情進行科學縝密的觀察,還有利于對植物內部的營養價值做一個全方面的統計分析,從而實現植物生產出來的農作物更加使用率高效化。為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核心技術及其措施
(一)防蟲網阻隔技術在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作用
防蟲網阻隔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在農作物生長的地區附近設置防蟲網,有效阻隔害蟲到農作物生長區域的入侵,從而實現保護農作物不受到侵害的物理防蟲辦法,既可以減少被還害蟲侵蝕的危害,還能提高農作物的綠色性,讓農作物更健康,加高了審查合格率。不僅如此,防蟲網阻隔技術還能有效的對農作物的生長區域進行溫度和濕度上的環境把控、調節,從而減少更多的因環境造成的傳染疾病的幾率,也與當前我國生態農業發展和改革的核心理念相吻合。現如今,我國的防蟲網阻隔技術已經日趨完善,可選擇的防蟲網尺寸也在逐漸變多,目前,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要求定制不同尺寸的防蟲網,有些想防治煙粉虱等害蟲對農作物的侵害會選擇30尺寸的,有些只想預防一些特殊害蟲的,只需要選擇22尺寸的防蟲網。防蟲網阻隔技術已經在生態農業中全面推行了,經調查顯示,農作物被害蟲所損害的數量遠遠下降,對提高農作物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效果,從而也能在其中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三誘技術”在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生態農業中依托于植物保護的重要核心技術還有“三誘技術”,何為“三誘技術”?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三個方面的引誘,分別是“色誘”、“性誘”以及“光誘”。首先在生態農作物中被廣泛應用的便是頻振式殺蟲燈,與普通的殺蟲燈不同的是,頻振式殺蟲燈是利用害蟲喜歡的光、色、波三種方式,將害蟲集中引誘到一塊特殊制定的區域,然后在進行集體消滅,屬于物理保護手段,比傳統的殺蟲燈更為快捷便利,他不需要藥物就可以將害蟲集中聚集起來并且統一消滅,多周圍的環境也不會造成污染現象,更不會對人類及其動植物造成多余的傷害。其次,在生態農業中,常常會在農作物種植的區域附近發現黃板,原因在于一些特殊的害蟲本身存在趨黃性,看到黃板邊感到敏感害怕、不敢輕易靠近,從而加強生態農業中的農作物保護。例如:像粉虱等害蟲就對黃色較為敏感,人們在有農作物生長的區域放置塊黃板會有效的趨避它們。黃板的擺置需要一定的條件,高度、方向以及黃板的準確控制的位置都影響到防止害蟲的有效性。最后,“性誘”主要是采取一定量的性激素通過釋放引誘害蟲上鉤并一網捕撈,這種方式需要在合理的時期進行,一般選擇這種方式都會等到害蟲到了性成熟的時期,性激素會導致這些害蟲身體內部的信息素紊亂,從而導致幼蟲的低出生率,會更有利于害蟲的捕獲量,從而提高農作物健康的生長。這種方法也是屬于物理方法,而且操作簡單、方便上手,產生的效果也非常顯著,被人們所喜愛和追捧。
三、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保護措施
加強生態農業中的植物保護措施首先便是加大植物保護的宣傳力度,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農民在農作物種植期間使用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催生農作物的生長,對植物本身和周遭環境里的動植物都有著極大的危害性,而且隨著環境的破壞,病蟲害蟲的種類和數量也龐大起來,對農作物的危害也有著潛在的殺傷力,因此,加強農民對生態農業中植物的保護意識以及害蟲的防治意思是當前必不可少的首要環節。
其次,要完善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體系,建立健全害蟲預防的體系是目前加強植物保護措施的重要舉措。要針對農作物的生長現象判斷出其受損的因素,并及時準確的做出預防工作,從而降低害蟲的侵入造成的植物損失和經濟損失。此外,國家應該控制生態農業田地的精確性,實施因地制宜的方式,控制當前生態系統的平衡,從而發展更完善的生態農業,推動生態農業的改革和前進方向。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從生態角度來分析,生態農業有助于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有助于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因此,要合理運用相關的先進信息技術進行科學的防治,也為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慧敏.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核心技術及措施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7,(10):78-79. DOI:10.3969/j.issn.1672-0423.2017.10.035.
[2]李旭琴.生態農業中植物保護的核心技術與方法探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2):86,88.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19.12.042.
[3]張輝.生態農業發展中植物保護的核心技術及措施[J].消費導刊,2019,(42):176.
作者簡介:姓名:屈曉翠(1982.8-),性別:女,籍貫: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民族:漢,最高學歷:大專,職稱: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藝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