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特別是在農村小學的學生,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比較棘手的問題,學生面對作文有畏懼心理,把作文視為一項“苦差事”。鄉村老師在作文教學中付出許多汗水,但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是無法提高。我在鄉村小學從事語文教學二十多年來,我覺得小學作文教學結合鄉村實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遵循《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農村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作為老師只能去引導,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合實際教學中讓學生一點一點地把學到的知識反饋出來,先會說再會寫,一句話或幾句活,慢慢培養寫一段話。
二、學生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寫日記是積累寫作材料和練筆的最佳途徑,學生可以把每天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可以通過日記的方式無拘無束的展露出來。多積累生活和感受,老師要多帶學生出去開展活動,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教會學生要有好奇心,用心去發現新事物。老師先把自己的所見所感描述給學生聽,讓學生帶著感受去重新發現,去欣賞回味。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這樣學生寫的日記內容就會很豐富,能寫出真情實感,達到練筆的目的。學生寫好了日記,讓他讀給同學們聽,也讓他去修改和完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寫日記心得,老師要及時表揚和鼓勵。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寫一句話可以,寫幾句話也行,但一周后要寫有一篇寫長一點的、語氣通順的。這樣學生都很喜歡就會心甘情愿去寫、去完成。
三、合理命題,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確實,教師要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消除作文恐懼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想寫、愿寫、敢寫。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的內動力。教師要捕捉生活中的點滴,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活躍點,在平時教學中,應該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加強平時的訓練。命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學生布局突破一個難點,突出一個重點,教師必須思想端正,目的明確,在教學前要想好題,有利于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有利學生自由選擇材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與想象力為出發點,不要在命題上為難學生,要寫好作文,把握題意,是寫作的基礎,要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學會分析題意是寫人的,還是寫事或是其他的等體裁。
四、大量讀寫、讀寫結合
農村的學生,很多學生的家長連初中都沒畢業,個別學生的家長只讀小學,大多數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很多跟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學生們除了書本,很多學生沒有閱讀課外書。重視課本教學,課中要求學生背誦的,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會背會默寫,老師抽查,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好詞、好句。學生只有多讀、多練寫、掌握一定的好詞好句,并真正理解其含義,才能轉化吸收為自己的東西,為寫好作文做好輔墊。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并掌握語言的搭配組合,情感的表達方式,感受語言文字的千變萬化,可見大量閱讀對寫作文有多么的重要啊!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閱讀是吸收,說和寫是表達,閱讀是說、寫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從中找到作文的樂趣。
五、重視作文的批改和講評
我特別重視作文的批改和講評,批改作丈能發現學生的變化和優點,講評是放大學生的變化和優點。學生用了一句成語、一句有意思的話,我都會在旁邊寫上評語,在評價上要堅持激勵性,要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為準則,以賞析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勞動成果。在寫評語時,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對寫作好的學生,要熱情表揚鼓勵,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潛能生要放低要求,以鼓勵為主。學生看到老師對他的肯定評價,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對寫作充滿了信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之間相互修改對方的作文,可以固定搭配好互改幫扶對象。好的句段,用波浪線劃出來,加上批注,圈出錯別字,最后寫總批。互改之后,再自己修改,實踐證明,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協調能力、總結歸納的能力。
總之,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從興趣著手,想辦法調動學生說寫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探索和發現適合農村學生學習寫作的方法和途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扎扎實實地打好學生的作文基礎,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