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應深入領悟核心素養的要求,從學生思想上著手激發其興趣,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將其分成不同層次,按照學生實際情況不同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相信一定可以從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教學困境中走出來.本文基于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及其改進對策研究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改進對策研究
引言
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學生的分化更加嚴重,落后學生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學教育。初中學生對學習的逆反情緒是影響數學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問題之一,同時對素質教育的成果也有很大的影響,如何減少學習分化是每個中學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在中學數學教育中,學生學習成果的兩極分化嚴重。后進生所占的比重更大,尤其是8年級、9年級更明顯的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對提高數學教育質量很不利。那么,導致中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原因
(一)教師教學方法不當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數學教育中有幾十個個性大不相同,知識水平有差異的學生,教師習慣性的“晚唐灌溉”“灌輸式”教學方法幾乎不考慮不同水平學生的情況,提出了整齊的要求,學生處于被動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學習分化現象。另外,作業布置少或過多的情況下,學生抄襲現象多的話,很容易出現學習分化問題。
(二)學生自身的個性差異
第一,認知結構的差異。由于每個初中生的先天素質、家庭生活條件、個人生活經歷、對小學教育的適應程度及個人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同,從而使他們在小學教育形成的數學認知結構存在明顯差異。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數學認知形式的發展水平、數學知識經驗及其結構等。將數學學習活動作為認知過程,必然受到學生個體現有認知發展水平的影響。第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不同的初中生,在數學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態度等方面,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有良好的學習動機、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足夠的學習熱情、良好的意志品質和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的學生,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數學的熱情也能夠持續下去,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都能夠主動解決和克服,視數學學習為樂事,在數學學習的各環節,均表現出積極、勤奮、認真的態度。這部分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成績大多相對較好。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不高,也沒有多少興趣,在困難面前缺乏應有的信心和毅力,如果幾次考試成績都較差,就會放棄學習,這就導致數學成績出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二、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進一步轉變
按照數學課程改革規定,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對教科書中的知識進行掌握,更重要的是知識的應用,培育學生應用和實操數學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科學化,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現在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老套,一方面是因為教學設施和條件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沒有興趣,這就導致教師得不到有效發展。所以要想順利的進行教學改革,就必須從教師做起,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確立好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并且一直朝著目標努力,在教學過程當中,把注意力放在培養核心素養上,這樣才可以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會形成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形成較強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之中.例如,在“直角坐標系”教學中,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情景:教師拿起話筒,打電話叫了一份外賣,但是并未提到地址,問學生外賣能送到嗎?學生紛紛說這外賣肯定送不到,談話中學生們都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學生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的位置,第幾列第幾排,并用一幅圖明確位置,不經意之間學生就掌握了確定位置的方法,輕松學習了很多有關直角坐標系的內容.這節課中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數學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到一起,原本枯燥的數學變得非常有趣味,學生們欣然接受.
四、重視和加強學生小學數學養成教育
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養成教育,使它們在數學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打下良好的基礎;進入中學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盡可能地減小分化的程度。
五、設置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教學活動
小組合作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和倡導的學生學習的有效方式,能夠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打破過去那種封閉和隔閡的狀態。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地設置學習小組,即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一組,再鼓勵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著同一個問題或者任務展開合作,展開組間的討論、溝通、交流與互動,實現思維互補、資源共享和相互啟發。這樣才能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隊能力的目標。
六、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數學
后進生們普遍在數學上下大力氣,但是整體效果并不理想,這是他們學習不適應的一種重要表現.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不僅要幫助其理解數學學習方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其心理上的輔導,所以要同時從課前、課內及課后三個環節著手,督促學生課前要預習,課內應有針對性的聽課,并養成課后積極復習的習慣.數學學習的方法非常多,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方法以后,數學成績很快就會提高。
結束語
只要在小學階段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盡可能地完善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轉變教學觀念,盡力使不同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的發展,才能較大幅度地降低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分化程度,提高其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秦興旺.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原因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24):167-168.
[2]鄧小艷.針對初中數學分化現象尋找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2):31.
[3]周芳.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原因分析及教學對策建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