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萌 劉婧 王輝
關于護理工作量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根據實踐情況可以理解為護理人員在一定時間內,體力、智力的消耗和技術使用、承擔相應風險的護理行為。護理工作包括直接護理、間接護理和非護理活動。影響護理工作和工作量的主要因素是護士、患者及其它相關因素。
根據統計可知護理工作量=科室風險系數×班次系數×在班天數。一方面護士作為不可或缺的醫療人員,工作量時刻受影響。時間是否合理利用,工作是否合理分配,不同人的護理差異,風險救治都對工作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醫學不斷進步,醫療資源不足越發明顯,有效的醫療無法滿足無限的需求,我們缺少一個合理分配資源的工具。急診、重癥監護資源消耗巨大,不進行集中管理,輕者影響醫護人員日常工作,醫患關系緊張,重者危害整個醫療機構無法正常運行,嚴重影響護理工作量。
首先,提出按照難度分類和技術等級進行客觀管理,對每個患者指定個性化醫療,既滿足病人間差異化帶來的不同,又能促進醫患溝通,護患交流,創造和諧美好的醫療環境。個性化服務針對不同人,不同的護士醫生,治病更專業,負責到每個醫護人員本身。根據難度分類,每個醫護人員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不局限于弱勢方面。根據醫護人員自身性格特征等進行個性化管理,針對患者醫護人員一起制定個性化管理,科學有效的合理資源,不影響工作質量。但是護士受到本身的觀念、能力、工作經驗和方法以及身心健康水平的制約。工作經驗、方法、知識結構和技術水平是影響工作量的關鍵因素。護理團隊的成員如果經驗豐富,能力水平高,學識淵博,就可以將復雜的護理問題簡單化。例如,對于水腫病人的護理,新護士比高級護士花費更多的時間,他們的智力和體力成本也不同于高級護士。護士的觀察能力、責任心、認知能力和性格也會影響護理工作量。一些研究者認為,在測量護理工作量時,應考慮護士的經驗、能力及相關因素。然而,由于護理工作環境的復雜多樣性和差異性,測量護理工作量不可避免的受到護士主體的影響,極大增加了護理工作量測量難度。
其次,根據相關研究直接護理時間,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的自理水平也直接影響護理工作量。患者患病病情嚴重,自理能力會相應降低,所要求的護理技術水平提高,相應工作增加。再加上病情隨時變化,病情惡化護理資源投入量大,前期投入遠遠高于后期,導致后期無資源可用。《根據患者病情嚴重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計算護理工作量》這一文章為此觀點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為了防止事態惡化,優先提高服務質量,與患者友善溝通,心理疏導。責任落實個人,環節重視,主動承擔相應的技術支持。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縮小由于心理健康導致的病情惡化。
其他相關因素對護理工作量的影響:
護理工作量不均衡:臨床護理工作量大,并且復雜,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覆蓋范圍較廣,根據醫院實時需要,護理內容在不斷的變化。同一護理操作因疾病專科不同而操作時間存在顯著差異,專科性差異成為影響工作量研究的重要因素。專科護理并非護理任務的簡單羅列,因人而異的護理方法在實踐中占用相當一部分時間、精力,使不同專科的護理工作量測量更加復雜。而且在現實中某些科室為了達到指標,將科室內患者全部按照一級的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費用,同時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根據統計學調查,利用時間進行管理分類,每周前三天工作量大,周六減少,內科工作量高于外科,白班高于夜班,小夜班高于大夜班,并且白班手術多于夜班,患者多需求量大。可以證明時間影響護理工作量。并且各科室都有資源缺乏問題,設置合理方案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傳統方法僅滿足一段時間,不可長時間使用,需要隨時代發展不斷更新。傳統方法依靠老護士的經驗傳播,具有實用性,缺乏更新,不可用來長期應用。從眾心理也導致人員人分不充分進一步影響工作量,患者大多自身去醫院就醫或推薦就醫,時間相對固定,導致人員擁擠工作量分配不均勻。護士工作量過多,分類不均,很多不屬于護士本職的工作仍然會由護士承擔。從更多的調查中顯示,不同時間不同科室高峰期仍然不同,影響工作量因素依舊未完全發現。有時周一工作量巨大,周二消耗過多逐漸下降,周六再次達高峰。即使前一日高峰也不影響第二天高峰期進行,持續高峰期也有少量的未完成工作。有些患者因住院時間消耗大量醫療資源,門診急診病房不足嚴重影響護理工作量正常發展。大多患者選擇周一安排手術,導致手術過多而爆滿,療資源使用頻道,前期投入大,后期無法繼續使用。工作量巨大,第二日又重新安排,白班工作量大,夜班稍微量小。前期穩定,后期資源不足,早期投入過多資源,后期人手不夠,醫患矛盾突出,隔離病房尤為顯著。衡量總體的工作量,如何治療,需要多少技術,患者的滿意度也對工作量有影響。
清理工具,整理床鋪,藥物配置,病情初步診斷,帶領患者查詢病情,引導患者就醫等。做好人員管理,分配任務到每一個人,合理利用每一名護士的價值,把每個人發揮出自己的價值。設置好其他事務的管理人員,準備運送患者病床的專業人員,擴大醫療衛生服務人員,讓更多的護士能夠和醫生搭配工作,提高工作質量。設計專門的儀器清潔人員,更好的保護儀器設備,專業知識培訓有利于時候替代護士專項操作,從而減輕工作量。
醫院硬件及相關設備不均衡:醫院硬件及相關設備更新慢是基層醫院中的普遍現象,大多新設備和高科技設備都集中在三甲醫院。而基層醫院當前的醫療設備難以滿足大多數患者需求,大部分的醫療服務工作需要人工操作,并且精確度低。因此大部分患者集中在三甲醫院,而基層醫院人數相對較少,一方面基層醫院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另一方面三甲醫院負擔過重,都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護理評估項目:護理評估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護理評估項目繁多,護士需要了解病人基礎信息,有無過敏史、遺傳史是否處于潛在期等,花費時間,溝通稍感不順影響后續進行。患者對護士過度依賴,影響醫生自主治療。以護士需要安排的內容作出詳細規劃分類,進一步細分操作步驟,具體到沒一個簡單的工作量,特殊病歷特殊病情不納入分類范圍。每個科室,每一位病人都需要護理人員細致的評估,做到因人而異。國際上每位護士負責6~8人,而在中國護理人員負責的患者每位護士負責10個左右的患者。僅僅是護理評估就會占用護理人員過多的工作時間和增加工作量。
護理風險:護理工作量是資源分配的重要依據,根據它合理資源分配至各個科室,風險作為少量的存在也是護理工作量的風險之一。臨床急救等緊急情況下,醫生護士搶救患者爭分奪秒,幾種傳播性強的疾病更會直接影響醫生和護士的安全,安全系數下降,人員減少,需求量大,工作量受影響。
小結:護理工作量可以較好地體現臨床護理工作的動態變化,為醫院資源分配提供依據。隨著醫學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醫學水平不斷發達,醫療器械不斷增加,人們對醫學研究的渴望,利用計算機軟件統計護理工作量成為護理管理者普遍關注的研究方向。根據計算機統計,更加科學嚴謹,清晰分明,但不能明確護理工作量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使測量工作量的研究進人瓶頸。基礎醫學知識還是需要通過學習,經驗傳授,而這一部分也足以影響工作量正常范圍。建議研究者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全面系統的分析影響護理工作量的關鍵因素,選擇符合實際又貼合人文觀念的測量方法或工具,以此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工作量測評系統,能準確測評工作量,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和護理資源分配提供強有力的數據分析技術的支持。
綜上所述,多種原因都可以影響護理工作量。臨川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環境不同,影響不同。也要通過科室的實際操作得出結論。制作出真實可行的臨床常用護理工作量管理相關措施。為了人類健康更好的服務,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醫療資源,技術指導,提高每家醫院整體護理水平,為社會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