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敏
摘 要:朱敦儒是南渡時期的重要詞人,晚年隱居在嘉禾,作的詞頗多,詞中多處用到 “月”這一物象,本文以朱敦儒幾百首詩詞中設計到的“月”為切入點,研究月組合方式的 分為并列式組合、對比式組合、遞進式組合、襯托式組合這樣四類,而月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主要是思鄉之情、閑適之情、頹靡之情。
關鍵詞:月;意象類型;組合方式;情感
一、“月”意象的組合方式,并列式組合
并列式組合,并列式組合的意思就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意象之間是一種平
行的關系,這種平行的關系也是并列的,它們之間沒有主次分明,沒有包含和被 包含的關系,它們組合在一起是共同營造一種氛圍或者共同構造一副特定場景下 的特定畫面,特有的意境就被這樣的組合方式給增強了,比如《天凈沙 ·秋》 中寫道“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 黃花。”這首詩歌的意象組合就是并列式組合。再來看看朱敦儒詩詞中的月意象 和其他意象的并列式組合方式。例如《醉春風》中“紫微恩露重。忽然推枕草堂 空。夢夢夢。帳冷衾寒,月斜燈暗,畫樓鐘動。”這里的“月意象”和“帳”“衾” “畫樓”“鐘”這些意象的組合方式正是并列式組合,它們正是特定環境下的特 定的畫面,這樣組合在一起更加能營造一種凄涼的氛圍,冰涼的帳篷,寒冷的外 套,傾斜的月亮,還有畫樓上搖擺的鐘這些平行式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每一樣意 象都是帶著一份“凄涼”的感覺,以此更能突出詩人心里的“冰冷”。《鵲橋仙·溪 清水淺》中“溪清水淺,月朧煙澹,玉破梅梢未遍。橫枝依約影如無,但風里、 空香數點。乘風欲去,凌波難住,誰見紅愁粉怨。”這里“月”意象和其他意象 的組合方式是并列式組合,清清的小溪,朦朧的月色,煙油搖動的煙波,這三個 意象詩人在當晚特定當場眼前看到的景象,所以這三個意象是平等的、平行的, 即這種組合方式為并列,這樣組合更能渲染當時朦朧美。如《好事近》中寫道“綠 泛一甌云,留住欲飛胡蝶。相對夜深花下,洗蕭蕭風月。”這里的“月”意象和 “風”“花”這些意象組合的方式也是并列式組合,下半句也說的很明白,這是 在深夜下特定場景下的畫面,是瞬時作者看到的。再如《水調歌頭》中的“天宇 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點古來傳。浪語修成七寶,漫說霓裳九 奏,阿姊最嬋娟。”這里的“日”意象和“月”意象的組合方式也是并列式組合 的,因為日和月本事同類事物,它們的關系是平等,雖然日是白天出現的,月是 晚上才有的,本應該不屬于并列式組合的范疇,那這里為什么說是并列式組合呢, 因為跟下一半句有關,下一句寫到共回旋,這里的共就說明了這兩種意象之間的 平等關系,它們便是一同在回繞,旋轉,是一起出現的,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 也是虛擬類意象。《柳梢青》寫道“天憐我輩凄涼,借萬里、晴空湛碧。浩浩煙 波,堂堂風月,今夕何夕。”這里的“風”意象,“煙波”意象,“月”意象的 組合方式也是并列式組合,因為這幅畫面是詩人在柳梢下賞月看見的,是特定場 景下的特定畫面,幾個意象沒有時間,空間上的順序關系,是平行的。
二、對比式組合
所謂對比式組合,兩類意象的再形式方面或者是在性質方面是相互對照或者相反 的的組合方式,所以這樣子的組合方式往往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給人一種 強烈的震撼感,一般都會形成一種感官上的刺激或沖擊,比如杜甫著名的詩句“朱 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對比,前半句使用的“朱門”“酒肉”這兩個意象來突出豪門的奢侈,下句的“凍死骨”意象來顯示窮人窮,前后兩句形成鮮明的對 比,以此來突出盛唐時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朱敦儒詩歌中也有許多處月意象和 其他意象的組合方式是以對比式組合方式的,比如《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 中“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 回。”月意象和其他意象的組合方式就是以對比式組合,當然這里面月意象和圓 星意象是并列式組合,因為這兩個意象之間是并列、平行的關系,我們就是不是 要講這兩個意象的關系,而是要講月意象和“不見人歸”形成了對比式組合,月 圓星聚,與不見人歸相對比;其二為反問,連月兒都圓了星星也聚在了一起,但 是那人兒呢?怎的還不見歸?此刻都烘托出詩中的思念歸人之情怨。《鷓鴣天·西 都作》中“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 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云”“月章”跟下文的“玉樓”和“侯王”(指的是權貴、富貴)形成鮮明的 對比,這句話的隱含意思“我這個人啊,為人真的很狂妄,你們都不要來接近我” 表達了自己不愿意隨波逐流的高尚,不愿意和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三、遞進式組合
遞進式組合和上面所論述的并列式組合有很大的差異,并列式組合關系是平行平等的,而遞進式組合表示的是意義上的一層層的推進,在時間上有先后關系, 或者是在空間上也有一定順序關系,時間上的順序是遞進式組合比較常見的一種 組合關系,比如李白的《靜夜思》中寫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 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中各個意象絕不是在李白當時特定時間形成的特定畫面, 一定是有時間順序的,李白在詩歌中把這幾個意象呈現出韻味和意識的層進,整 個時間順序是這樣的:先是夜幕降臨,然后是詩人要睡覺了,睡著睡著,發現自 己怎么也睡不著,輾轉反側,然后我轉身到床邊那側突然看到月光照進來,再由 月光看到月亮,然后月亮看著看著就思念起自己的故鄉了。朱敦儒在他的詩詞中 使用的月意象也有多處使用到這個組合方式,比如《減字木蘭花·無人請我》中 的“明月飛來花下睡。醉舞誰知。花滿妙巾月滿杯。”這里用的兩個意象,一個 是明月,還有一個是花,這兩個意象組合方式就是遞進式組合,發生的是先后時 間順序,先是一輪明月飛過來,光照亮了過來,這時候花就睡下去了。《念奴嬌》 中的“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徹。拂開冰簟,小床獨臥明月。”“冰簟” 是涼席的意思,這里意象的組合方式就是遞進式組合,遞進的先后關系是這樣的, 先是“掀起”涼席,然后是看到了月亮“睡”在小床上,所以這里的月意象和“冰 簟”意象的組合方式是遞進式組合。
參考文獻:
[1]胡云翼.宋詞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08-233.
[2]鄧子勉.樵歌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0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