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菊
摘 要:新形勢下,基層意識形態工作出現很多新問題、新情況。新形勢下,怎樣使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得到提高。不光要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社會建設、給群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更要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引領人、教育人、激勵人、鼓舞人的多重特殊功能,使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得以提高,從而使廣大人民群眾以更加熱情廣泛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來。
關鍵詞:基層意識形態;重要性
意識形態工作是從思想上引導人、影響人的工作。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同時,意識形態工作是維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工作。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在基層。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就要充分認識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強化基層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意識,從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一、新形勢下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1、從意識形態工作本質來說,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增強黨在基層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內容。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 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這表明,任何一個統治階級在取得了政權后必然通過強有力的意識形態工作把本階級的思想上升為統治者的思想。中國共產黨在取得政權后, 也必須通過強有力的意識形態工作,用一系列先進的意識形態理論來武裝每一個黨員,統一思想,達到黨員在思想認識上的一致,黨員再通過個體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把黨的先進意識形態傳遞給群眾,取得多數群眾的認同,從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黨在基層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
2、從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的現狀來看,意識形態領域的激烈斗爭迫切需要加強對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的引導。一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轉型帶來的挑戰。二是網絡輿論傳播帶來挑戰。當前,世界各種政治文化思潮相互激蕩,社會思想意識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特別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使得一些錯誤思想觀點不時出現,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更容易接觸到各種思潮,從而使思想意識形態受到沖擊。
3、從意識形態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基層意識形態工作仍存在管控的“空白點”,必須進一步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當前,由于基層黨員干部對意識形態工作認識不足,熱情不高,投入不夠,基層意識形態工作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二、新形勢下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片面成為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最大風險點。一些基層領導干部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一項不務實的軟任務,沒有真正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是基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遍存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的問題,沒有將意識形態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往往“重業務輕思想政治工作”導致工作主動性不夠、責任感缺失。
2、“一手硬一手軟”現象使得落實基層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大打折扣。工作實踐中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存在片面強調經濟工作,忽視意識形態工作的情況,沒有將經濟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協調起來,在理論武裝、干部教育、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一手軟”現象,工作安排部署多,檢查落實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使得“一手硬一手軟”成為基層意識形態工作中的頑疾。
3、基層意識形態工作中存在忽視非主流意識形態在基層隱性發酵現象。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非法宗教或者邪教變相滲透,“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潮與主流意識形態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主流價值觀面臨諸多沖擊與挑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凝聚力在逐步削弱;一些非主流意識形態采取非對抗方式兜售、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利用當今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大做文章,蒙蔽一些中老年人和文化水平底的人群,導致基層尤其農村群眾在意識形態上的無所適從和搖擺不定。
4、工作機制不健全已成為制約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瓶頸。由于一些工作機制不完善、不健全,一些基層單位對意識形態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統一部署,缺乏組織性和指導性,任務交辦不明確,責任目標不清晰,出現錯位和缺位的現象,工作常常處于被動應付狀態,整個意識形態傳導工作顯得較為疲軟和被動。
三、新形勢下加強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的建議
1、強化思想引領和思想凝聚,加強理論武裝。首先,必須強化思想理論的引領作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其次,強化凝聚思想共識,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領社會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不斷提高基層干部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凝聚起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共識。
2、強化主體責任和直接責任,落實好“一崗雙責”。要深刻把握好經濟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的辯證關系,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和輿論支撐。要增強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增強分管領導的直接責任意識,增強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的“一崗雙責”意識,并把具體責任分解為量化的意識形態工作權利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明確具體責任人,夯實工作責任,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抓牢領導權、善用管理權、掌控話語權。
3、強化陣地建設與管理責任,搶占工作制高點。要增強陣地意識,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宣傳思想陣地是打贏意識形態戰爭的基本依托。要認識到陣地意識就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地方各級黨委要按照中央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方針原則、任務要求,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守好陣地,切實做到守土有責、負責、盡責。特別是要加強對各級黨委(黨組)學習中心組、互聯網、傳統媒體、高校、社科平臺等陣地的建設與管理,守好陣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制高點。尤其是要進一步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水平,切實做強網上正能量,使黨的聲音成為網上最強音,牢牢掌握互聯網意識形態的領導權。
4、強化隊伍建設責任,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人。要加強培訓,適時舉辦政策理論、業務知識培訓,特別是重要核心理論培訓,緊跟時代脈搏,適時舉辦網絡新興媒體知識培訓,解決本領恐慌的問題。要堅持高標準選優、配強宣傳思想部門的專職隊伍,做到隊伍有人管、陣地有人守、工作有人干、輿情有人察,努力造就一支政治更加堅定、眼界更加寬廣、業務能力更加精湛、紀律更加嚴格、作風更加務實的宣傳思想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確保在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中不缺位、不落伍、不掉隊。
小結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我國人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階層分化加劇,出現了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的利益群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利益訴求導致有不同的政治理想,因此,社會思潮和文化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的態勢。
參考文獻:
[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18頁。
[2]萬欣榮,葉啟績.當代大學生對基層意識形態工作認識的實證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