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智
摘 要:書籍,是文字的載體,是文化的傳承者,與青銅器,竹簡等共同記載著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自從蔡倫發明了造紙術,書也隨之而出現,并與每一個炎黃子孫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一名學生,是離不開書的。幼兒園時,我們從書中看到了圖片,萌發了對事物的興趣:小學時,我們在書中學習現代科學知識,解答無數的習題……書香,就是這樣伴隨每一個學子走過了幾十個個春秋。隨著新教育的深入發展,“書香進校園”活動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地如火如荼。全國各地掀起了營造書香校園氛圍、打造書香校園特色的浪潮,各個大中小學爭先恐后地開展有關活動,這一過程中創造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產生的問題也日益明顯。為了達到書香校園活動對于建設良好校園環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去了解并解決問題,提出更好的策略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關鍵詞:學校;書香校園活動;策略
一、簡析書香校園活動中的問題
(一)盲目跟隨潮流,認識淺薄
書香進校園活動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的,各級宣傳部門和教育廳都下達了相應的意見或者指導方針,要求學校方面進行配合工作。單從這一點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很多學校對待學生的課業重視非常,學生們的課業繁重,休息時間常被占用,更不要說有娛樂放松的時候了。學校領導對待這個活動的內涵和價值認識不夠深刻,態度稍顯冷淡,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舉辦活動,教育部門也沒有及時跟進,審查效果,疏于指正,這樣下來活動效果是很不理想的,也對資金投入和教育資源是一種很大的浪費[1]。
(二)活動形式多樣,收效甚微
從過往的實踐來看,書香校園的活動形式多樣化;例如“讀書月、圖書角、給學生安排讀書任務和時間、為學生列書單等。這些舉措在取得了一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個規律:時間越往后,學生們的讀書成效和收獲越微弱。這是因為學生們在負擔本身繁重的學習任務之外,還要擠出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讀書的計劃;而老師們經常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下列舉大量書單讓學生完成閱讀量,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占用了學生們本就緊迫的時間,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身體條件無法滿足,心理壓力也會日漸增大,不僅會難以負荷本身的課堂任務,降低學習效率,還會對讀書漸漸的失去熱情。
(三)閱讀習慣缺失,閱讀氛圍缺乏
總得來看,國人其實是不愛讀書的,雖然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豐富,不乏經典精品。但是在我們的教育中,其實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重視還是不夠。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問題,應試教育迫使學生盡早盡快進入學習階段,而不是先激發興趣。有調查顯示,近十年來國人的閱讀量階梯式下降,閱讀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情理之中,他們也更加不懂得如何去思考和安排學習中的閱讀計劃。再者,我們的社會風氣趨向浮躁,娛樂化越來越嚴重,人文傳統的魅力被遺忘。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接觸信息的方式越來越直接便捷碎片化商業化,人們對讀書興致乏乏,整個大環境都嚴重缺乏閱讀氛圍,對學生自然影響頗大,但基本不是好的帶動作用,而是潛在的對學生表明學習就是隨波逐流,是作為謀生的手段。把讀書是為了樹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人格,形成精神的重要目的模糊,這樣看來環境的影響勢必和今后教育的目標有沖突[2]。
二、書香校園開展策略分析
(一)增加有關部門和學校雙方的重視程度
發現問題就得解決問題,對于推進書香校園活動如何在學校得到更順利有效的發展首先就得提高重視,態度是前提。有關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在下達了意見之后,需要及時考察和跟進。不做表面功夫,認真督促學校將書香校園活動計劃落實,及時和學校溝通并改善進程中的問題。學校在接受任務之后,需要深刻理解意見內容和最終目的,開展教研會傳達給各位老師,然后根據自身的實際校情來安排活動,使活動的開展與本校教學計劃盡量不產生沖突,不給學生增添多余的負擔,才能留住并有望增添學生參與的興趣,使活動舉辦有一個好的開頭。
(二)書香校園活動形式融入創意、吸引學生
閱讀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并不是要全部實施,可以做一些針對性的挑選,結合當地學校的真實狀況和學生的意愿。另外再加入一些創意元素,使讀書不再刻板、機械化,這樣就更加能夠抓住學生眼球。除了圖書角、讀書日、列舉書單之外,可以在學校建設報刊亭,增加閱讀來源,這樣也便于學生關注時事,汲取信息,與時代接軌;也可以擴大圖書館的面積,為學生閱讀提供更豐富、更廣闊、更穩定的閱讀場地;再或者建設校園文化長廊,展示大師名家精神;開設主題教室,選擇讀書主題組織學生定期交流和討論,拉進師生關系,增強閱讀氛圍;展覽學生作品,作品形式包括不限于書畫詩詞,讀書筆記和攝影相片,讓學生有參與感,主動積極的去讀書。
(三)調查學生閱讀狀態,研究學生閱讀心理,培養閱讀習慣
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是能否取得有效教學成果的重要法門,尤其是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時的他們心智成尚未熟,又是創造力與好奇心蓬勃發展的時候,興趣是個人能力發展最好的導師,這個時候做好引導工作能夠幫助學生盡早養成閱讀習慣。而面對參與書香校園活動的高校高年級的學生,這個時候的學生已經懂得如何趨利避害,對自己的未來更堅定、更清晰、更有方向。引導方要做的就是選擇性的針對這部分學生的閱讀狀態進行調研,得出有參考性的現象總結。科學的客觀的去研究當前學生群體的閱讀心理,把握學生的閱讀方向,才能據實的制定讀書方案,為改進學生的閱讀習慣助力。
(四)建立家校聯系機制,家長及時反饋情況,教師提出指導意見。
我們認識到,課外閱讀指導計劃,是需要通過家校結合,教師、家長、學生的相互協作共同來完成,所以,我們首先做好宣傳動員工作,通過家長學校、班隊會等多種途徑宣傳課外閱讀計劃的益處及長遠意義,使此項計劃受到周圍人群的重視和支持;另外由教師、家長帶頭,營造讀書的氛圍,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空間。在此基礎上,我們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雖然時間不長,但已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家長滿意;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得順利,配合現在的探究式學習,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搜集到許多資料;學生能夠坐下來、讀進去、學進去;而且課外閱讀以成為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使學生體味到了讀書的樂趣,知識的豐富使學生內心充滿自信,更重要的是學生已經初步養成了讀書時思考的習慣。
(五)社會需要繼承讀書傳統,營造好的閱讀環境
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建設與發展的主力軍,除了借助學校這個平臺,更多的影響更來自于社會。古時候有“鑿壁借光、懸梁刺股、孟母三遷”等膾炙人口的讀書故事,可見古人對讀書和環境影響的高度認可。如今我們的社會普遍浮躁焦慮,大多數人缺乏自我調節、保持冷靜、穩定情緒的能力,也有讀書少的原因。縱觀許多文人墨客學者,無不擁有大格局觀、認知世事、把握自我的超凡魅力,讀書對人的影響可謂是貫穿一生。我們應當積極帶領學生,去了解,去感知,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讀書的優良傳統,去創造一個熱愛讀書的大環境;同樣,學習也是一生的事業,只有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在學校這個教育人才的平臺的輔助下,使讀書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綜上所述,書香校園活動在學校開展,并且要取得新一輪成績的話,就必須從社會、政府、學校、老師、學生這些主體入手,看到每一個棘手的問題 ,保持密切的關注和聯系,才能加快問題的解決,其中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覷的,相輔相成。書香校園環境建設,不僅豐富學生閱讀資源,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激發廣大師生的閱讀興趣,營造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讀書氛圍,讓孩子們在享受讀書樂趣的同時,養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成就未來,書香奠基人生。
參考文獻
[1]胡春花.閱讀涵養人生 ?書香浸潤校園——吉安市永豐恩江第二小學推進“大閱讀”工作掠影[J].江西教育,2020(02):5-6.
[2]委玉寶.借書香校園建設之風,助小學語文閱讀提效[J].教育觀察,2019,8(2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