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
摘 要:近年來,中國作為第一大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竭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還不忘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建設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還曾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施行鄉村復興的戰略。其中,鄉村復興不僅僅是代表鄉村經濟的復興,也同樣體現在鄉村文明的復興,是當今市場經濟不斷繁榮下對文化發展而言的一個重要載體,并且兩者又都是鄉土文化傳承的重要表現之一。因此,本文以天津的傳統鄉土文化為例說明,原因是天津作為我國北方第一大沿海開放城市,不光秉承了對傳統鄉土文化的傳承再加上自身擁有的悠久歷史文明底蘊,更是將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兩者實現了有機的結合,從而更好的傳承鄉土文化,實現天津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的飛躍發展。所以,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鄉土文化的傳承是互為根植、相輔相成的,唯有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存住文化的精髓之處,方可厚植文化的底蘊。
關鍵詞:鄉土文化;文化產業;有機結合;鄉村文化
一、鄉土文化的內涵以及重要性
何為鄉土文化?“鄉土”是象征了一個時代的要義。其實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鄉土性的文化,而鄉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家園,中國從古至今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因此鄉土文化更是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根基,是萬千智者的智慧結晶。所以一來,要理解鄉土文化、尊重鄉土文化,這一切不僅僅只是增強自身文化內容上的內在自信,同樣也是一種實現文化振興的必要前提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手段。據了解,近代以來,雖然中國的鄉土文化遭受了數不盡的磨難與打擊,但我們并沒有為此放棄,其幾千年的文化精華并沒有全數的喪失,而是更加的深深植根于中國農村廣袤的土地上了,并在當下我們所處的時期里,隨著時間的走勢始終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1]二來,要熱愛鄉土文化、傳承鄉土文化,鄉土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同樣具有研究和審美價值,必定需要在生活中始終的得到傳承和發展,且不斷增進文化意識的認同,方才能使其形成一種文化的自覺,進而成為堅固的文化自信。
二、天津傳統鄉土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自古以來天津的興起是因漕運而起的,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在冊的城市。同樣也是歷經了600多年,才造就了如今這樣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歷史城市面貌,擁有許多國家級的文明景點,另一方面來說,現天津的中間核心城區是天津這座文明城市的發祥地,同樣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經濟商業的中心,各個區域的定位也是十分明晰的,天津能夠擁有這樣的定位正是歷史賦予天津的獨特城市定位。同樣,天津的傳統鄉土文化氣息也是十分濃厚的,對于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人來說,這正是一個能夠代表傳統鄉土文明的城市。天津最具代表的傳統鄉土文化有: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皇會,葛沽寶輦會,楊柳青民間佛道樂,林亭口高腿子高蹺,北倉“蟲八蠟廟小車會”正是這樣一些傳統鄉土文化一直在影響著天津這樣一個充滿氣韻的城市。因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文化的發展近年來也是相當重視,表現在各區相繼開辦的各色傳統鄉土文明文化活動以及開啟了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這些都是對其鄉土文化的傳承。所以也不妨關注一下一些優秀的傳統技藝和鄉土文化,因為本就流淌在的血液里的東西,是十分容易知曉和掌握的。但除此之外,隨著時代的變遷,生產生活的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換,一些傳統民俗和勞作模式也有了相應的弱化和改動,也就隨之有了鄉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缺失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在一些不同地區的城市化過程中,鄉村社會相對的被邊緣化,其存在的鄉土文化及信仰、農村道德與情懷正在被現代化的工業文明所一步步的吞噬掉,加強鄉土文明文化方面的教育成為了重中之重。那么從了解并認識到家鄉的風土人情開始,一點一步著力于鄉土的教育和生活美育走進每家每戶去。據了解到,目前,一些地區為響應此舉,已經實施開展了鄉土文明文化教育活動,好比民間工藝進課堂,鄉土精神進校園等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總結經驗和辦法,盡快的把鄉土文化教育歸入到國家教育工作的長遠布局中去。從而努力實現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促進鄉土文化傳承的遠大愿景。自此,果然在不久的一段時間里便涌現出了一大批具備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國有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并且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動和自身優勢,其文化產業規模在不斷的壯大,最后將構成一種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始終在不斷的加強。第一,截至到2014年年底,天津市文化企業總數達到22670多家了,占了全市企業總數的9.7%,數字可以說是相當可觀了。第二,京津冀地區也在不斷增強智能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與協作,建立了智能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努力施展其協同效應。因此,單從數據上來看,天津對于文化產業發展以及鄉土文化的傳承上是非常可觀的。[2]
三、有機結合及帶來的非凡效益
當今世界是處在一個文化與經濟、文化與政治彼此融合、互相影響的經濟發展體系中。過去往往習慣性的把鄉土文化藝術僅僅去作為單純的宣傳教育和公益性事業一樣對待,而是對其所具備的特有的商品價值屬性和服務性能缺乏認識,并沒有對其加以某種意義上的利用。隨著經濟局勢的飛速發展,使某些行業逐漸認識到,文化不只具備意識形態屬性,并且具有經濟屬性這一特點。因此,將鄉土文化與產業經濟相結合具有意想不到的非凡效益,所以從今往后走發展文化產業這條道路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對天津傳統鄉土文化的傳承程度和深遠意義。當前,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像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在逐步的改變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并且,文化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局限于規模的大小,還包含了產業價值鏈之間的各種實時的競爭。[3]所以,所謂的規模化,不僅是發展龍頭企業,而且還要著力構造一條完好且清晰的文化產業鏈,打造自身主導的文化產業價值鏈。要處理好這些問題,以更好的實現文化產業規模化開展,是要了解并且去實施的一項任務,以此來實現鄉土文化發展和傳承,讓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地區經濟的進步,不能光發展經濟不重視鄉土,也不能只一味的去傳承,以此來做到真正的,經濟文化同時發生。所以不光是本次課題調查的天津做到對鄉土文明傳承的重視,更是呼吁各地區各城市同樣有所重視和落實到實踐,實現真正的文化文明傳承與發展,因為傳統鄉土文化對社會方方面面發展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應該將其發展得徹底,傳承到未來。
參考文獻:
[1]孫慶忠.社會記憶與村落的價值[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05):32-35.
[2]鄒曉抒.城市化進程中鄉土文化的道德價值[J].人民論壇,2017(24):84-85.
[3]蔣家順.試論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J].才智,2015(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