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淇

摘 要: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橫琴納入珠海經濟特區范圍內,要逐步將橫琴打造成一國兩制下探索的“粵港澳合作示范區”。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成立廣東自由貿易區,橫琴在度被納入廣東自由貿易區。并于2018年10月23日實現港珠澳大橋全程通車。作為對接港澳的重要窗口,橫琴新區對澳工作成果豐碩,其中包括澳門大學新校區興建,橫琴新口岸的移交,以及最近“澳門新街坊”項目的出臺等。珠海,澳門兩地在橫琴新區的具體合作及實踐 ,對豐富粵港澳大灣區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在珠澳一水之隔外的深圳,香港,同樣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最前沿。而作為特區中的特區的沙頭角,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卻也同樣面臨諸多發展問題。那么,應如何借鑒琴澳一體化模式的經驗,并結合好沙頭角的地理優勢,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機遇呢?筆者將從琴澳一體化的發展角度及應用模式,并結合好沙頭角人,文,產,地,景等綜合因素,分析深港兩地在沙頭角發展方向。
關鍵詞:琴澳一體化,深港融合,粵港澳合作,沙頭角,發展戰略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s
1琴澳一體化的概念
所謂琴澳一體化模式,又稱橫琴模式。根據黃智勇在《特區經濟》2013-10期中對橫琴模式的定義及對一國兩制的影響中指出,“橫琴模式是一國兩制理論發展的最新實例,由全國人大授權,中央出租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一部分土地給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用于澳門大學新校區的建設,并在該區域內實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這就是橫琴模式。”而筆者認為,橫琴模式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處理跨制度性地區合作中的一個實踐過程,亦是粵港澳大灣區在朝著深入發展的一個趨勢。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大環境推動下,橫琴新區對澳工作成果頗豐,除了澳門大學新校區的興建之外,還有粵澳合作中藥產業園,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科研項目落戶橫琴。珠海,澳門雙方共同在橫琴的合作開發,使珠海獲得了更多產業融合的機會,亦提升了城市的科技競爭力;對澳門而言,則使澳門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打破實際地理面積的束縛。因此,琴澳一體化發展可謂是實現珠海,澳門兩地的互惠共贏。
2 有關沙頭角的發展現狀及面臨問題
2.1 沙頭角概況及發展現狀
深圳沙頭角鎮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西南部,西南與香港新界接壤為鄰,其轄內的中英街,更有“一街兩制”,“特區中的特區”之稱。至古便是廣東寶安的下轄地,直到清政府與英國政府于1898年6月9日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專條中規定將九龍界線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租讓英國99年,直到1997年為止。同年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界沙頭角,并建置中英兩國界碑,故名“中英街”。
新中國成立初期,進出深圳沙頭角鎮需持有廣東省頒發的通行證。隨著后期中英兩國關系的惡化,中英街一度成為深港兩地的“宵禁區”。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具備毗鄰香港的優勢,沙頭角鎮便了成為“逃港潮”的前沿地。改革開放后,中國內地面臨發展迫切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需要,落實好國家經濟發展的工作重心,并發揮深圳毗鄰香港的優勢,于1980年成立深圳經濟特區。沙頭角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旅游業,銷售業獲得了長足發展。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沙頭角保稅區。沙頭角憑借著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成為了香港商品出口中國內地的重要據點。沙頭角匯集大量香港商品,價格實惠,成為了中國內地游客向往的購物天堂。
而到了香港回歸后,中國內地當局于2003年開放個人港澳自由行。在港澳旅游便捷化的沖擊下,沙頭角鎮的銷售業明顯下滑,呈日趨邊緣化發展,其發展重心逐漸由商品銷售業向文化旅游業轉型。
2016年,中共中央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并明確提出由廣州,深圳攜手香港,澳門,共建一流的世界級城市群。(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三個五年規劃》與《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的指導意見》)筆者認為,沙頭角要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重現沙頭角作為深港合作窗口這一重要地位。然而,若要迎來自身的長足發展,則應當正視當前的發展問題,并積極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將在下文對此做出詳細闡述。
2.2 沙頭角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2.2.1 走私問題嚴重
沙頭角鎮由于具備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向來走私問題嚴重。據《深圳晚報》2019-05-28的報道,在2019年5月17日至5月22日間,沙頭角海關已查獲5宗人身綁藏的SD卡走私入境事件,總計查獲走私SD卡11791張。以及,據深圳金羊網2019年9月3日報道,于2019年9月3日,沙頭角海關在中英街車道連續查獲兩輛小汽車夾藏走私IPHONE手機案件,總計查獲走私手機100部,約價值人民幣80萬元。上述走私案例在沙頭角尚有很多,走私案件嚴重影響著沙頭角的商業生態環境與法制化水平。
筆者認為,嚴重走私問題的背后,折射出沙頭角鎮在商業營運和部分行政管理上的欠缺。據《法律新聞》2019-12的報道,“深圳沙頭角海關放縱走私,副科長月分黑金4萬。”在部分腐敗官員的縱容之下,自然會導致沙頭角走私的猖獗。因此,筆者認為,打擊沙頭角非法走私,應從海關的廉政建設入手。應當注重海關整體的思想道德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海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水平。讓每一個沙頭角海關的工作人員能夠自覺將打造陽光國門作為自己的責任,從而有效遏制非法走私案件。
另一方面,筆者認為沙頭角海關走私問題亦可體現出沙頭角在商業營運上的退步,換句話說,從某種程度來看,正是由于存在商品營運,銷售上的不完善,才導致沙頭海關角走私問題的猖獗。因此,可從制度性商業調整入手,進而遏制非法走私。有關制度性商業調整的具體表現形式,筆者將在下文2.3.2中做詳細闡述,此處不做過多介紹。
2.2.2 市場管理不規范,假貨橫行
隨著深圳沙頭角鎮商貿地位的日趨邊緣化,其消費環境也日趨無序化發展。
據北京便民網2019-07-24的報道稱,“沙頭角中英街堪稱最坑的旅游景點之一。不少游客會在這里淘到比香港本土更便宜的港貨,但十有八九都是假的。且大部分導游都會選擇沙頭角中英街這一旅游景點,因為如果游客在這里買東西,導游將得到旅行社的回扣。”不難看出,不規范的市場管理是沙頭角假貨橫行的重要因素。卻也反應了一個現實問題,即在香港購物便利化后對沙頭角這一“中轉站”的沖擊。從某種程度看,在日趨邊緣化的商業模式下,沙頭角的假貨橫行似乎成為了維持其商業運作和吸引游客眼球的垂死掙扎。
2.2.3香港沙頭角與新界北區的發展概況
上文所述的問題主要發生在深圳沙頭角口岸以及沙頭角中英街。而在此處筆者將闡述香港沙頭角墟及新界北區的發展概況。
沙頭角墟,位于香港新界北部,曾與深圳沙頭角鎮同屬廣東寶安。現與打鼓嶺,粉嶺,上水以及大鵬灣中的吉澳,鴨洲等離島組成北區,北鄰深圳河與中國內地接壤。北區是香港開發最少,保留鄉墟村特色最多的一個區。
由于香港沙頭角距港九市區較遠,且大多為鄉郊地帶,開發建設較為欠缺,對內地游客吸引度明顯不足。其基礎交通設施,整體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亦遠落后于香港其他地區。
那么,曾與深圳沙頭角鎮同屬廣東寶安的香港沙頭角墟,應如何走產業發展道路,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機遇呢?
3琴澳一體化模式在深港沙頭角的具體應用
3.1琴澳一體化模式在橫琴新區的應用
上文已介紹過琴澳模式的概念以及對珠澳兩地的影響,筆者將在此處詳細闡述琴澳模式的具體應用以及深港沙頭角如何借鑒這一模式,實現深港兩地沙頭角的長足發展。
琴澳一體化模式作為一國兩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要的實踐形式,在人,文,產,地,景五大領域均有涉及,筆者將其總結為“五大領域,三組方向”。根據盧思岳《社區總體營造》中對這五個概念的解釋,“人”即是指社區中的名人,如文學家,藝術家等;“文”即是指社區的民俗文化;“產”即指產業發展;“地”即指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景”即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筆者認為,在這五大領域中,可細分成三組,“人”和“文”可放入一組,綜合考量人文關懷,文化民俗方向;“地”和“景”可放入一組,綜合考量生態自然環境和生態人文旅游方向。“產”則單獨放入一組,綜合考量產業融合發展方向。
在“人”,“文”領域上,據珠海市官媒《珠海發布》2020-04-09的報道稱,2020年是落實珠澳合作的開局之年,將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公營機構,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的開發,該項目是第一個內地為澳門居民打造,集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生項目。珠澳雙方并以視屏簽約的形式,于2020年4月9日上午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真正落實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惠及民生。筆者認為,該項目推動民生建設,增添人文關懷,增加居民社區生活的幸福感,是琴澳模式在“人”,“文”方向的具體實踐。
在產業融合上,珠澳雙方亦頗有建樹。據《中醫藥導報》2015-16期報道,未促進澳門“一帶一路”,特別是與葡語系國家合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5年6月30日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澳門召開傳統醫藥國際合作論壇。并于珠海市橫琴新區成立粵澳合作中藥產業園。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珠海市的科級競爭力,創新力與拓展了澳門特區的發展空間。
至于在地,景領域,橫琴新區同樣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根據《珠海特區報》2013-12-19報道,在國務院批復《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經過10到15年努力,把橫琴建設成連同港澳,區域共建的開放島;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活力島;知識密集,信息發達的智能島以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島。”并且在橫琴城市能源,產業體系,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社區以及污染物控制上均有有關部門指引。筆者認為,這一實踐足以體現橫琴新區在“地”,“景”領域上,對打造橫琴“生態文明開放島”理念的重視。
3.2探討沙頭角未來發展戰略
上文3.1中以具體闡述橫琴新區在五大領域,三組方向中的具體實踐。筆者將從這三大方向,探討沙頭角的發展戰略。
3.2.1人文互動,文化認同
深圳沙頭角鎮與香港沙頭角墟都曾作為廣東寶安的屬地,同出一源。盡管百年來,兩地社會的政治,經濟背景不同,但卻仍具備著相同的文化民俗根源。筆者認為可從這一背景去實踐,加深兩地的文化認同感。
筆者認為,兩地沙頭角可共同打造文化社區。居委會(深)和鄉事委員會(港)可以組織兩地居民,以居民自發的形式,去組織一系列文化民俗活動。如粵劇表演 ,嶺南繪畫藝術欣賞,粵繡欣賞等。之所以注重以居民自發形式去組織推進,原因如下:
根據盧思岳《社區總體營造》中關于社區六個營造面向中的人文教育面向,明確指出,“社區活動應以nobody為主,以somebody為輔。這樣一來,可有效擴大居民參于度。”
筆者對這一觀點深感認同。在兩地沙頭角,以居民自發的形式去組織文化民俗活動,能夠更好激發兩地居民的鄉愁情懷與對自身文化屬性的認知。另外,以居民自發的形式去進行,可以有效避免這類活動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有助于更好加深兩地沙頭角居民對地區性文化民俗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3.2.2 產業融合,港幣試點
產業發展是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沙頭角地處深港門戶,推動其銷售業,第三產業發展,以及加快制度性的商業調整,已成為了振興沙頭角發展的時代大勢。
據深圳《開放導報》2015-04期,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麥永冠博士提出在深圳沙頭角南部興建大型購物場所,他認為這樣可有效減少前往香港“水貨客”的人數,平衡內地與香港雙方的利益,推動深港兩地共同發展。又據《廣東經濟》2014-04期稱,香港新界鄉事委員會組成“沙頭角發展聯盟”,并寫信給香港發展局,提議在中英街設立口岸管制站,允許深港兩地沙頭角的居民自由進出,并在沙頭角墟和中英街打造邊境購物點。
上述是內地和香港有關人士,組織關于“開放管制站,允許兩地沙頭角居民自由進出”和“興建邊境購物場所”的構想,筆者認為,這一構想,符合深港兩地的長遠利益,原因如下:
深港兩地協商,允許兩地沙頭角居民自由進出,興建購物場所,有助于帶動消費,促進沙頭角經濟的發展,大型購物城可吸引大量來自深圳市,或其他地區的游客。并且,大型購物城落戶沙頭角后,可有效拉動沙頭角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經濟效益,并可有效分流前往香港上水,元朗,銅鑼灣等熱門購物地的旅客。從而為沙頭角,乃至整個深圳鹽田區與香港新界北區注入經濟增長活力。
另一方面,可有效遏制非法走私行為。筆者在2.2.2.1中提及,要通過制度性商業調整來遏制走私行為。而開放管制站,允許兩地居民自由進出,興建大型購物城等,就是制度性商業調整的重要表現形式,亦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不斷豐富。通過這一調整,將香港乃至海外的進口商品匯集于沙頭角,使在沙頭角地區的進口商品交易上,呈公開化,透明化,以及商業合法化,受政府保護。這樣一來,將有效杜絕黑市交易與非法走私,有效改善沙頭角商業生態,不斷提升沙頭角的法制化水平。
另一方面,筆者認為深圳沙頭角可借鑒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的“外幣試點”。綏芬河位于中俄兩國邊陲,與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為鄰。據《中華工商時報》2013-12-17稱,國務院于2013年批準綏芬河成為盧布試點城市,在綏芬河可直接使用盧布進行商品交易。并允許俄公民可憑俄聯邦護照免簽進出綏芬河。這一舉措,有效擴大了我國對俄貿易的發展,并成功打擊了綏芬河的走私行為。今日的綏芬河,已成為了我國最大的俄羅斯商品集散地,成為了一個富裕文明的口岸城市。
筆者認為深圳沙頭角可開放作中國內地境內的“港幣試點”地區,推進“港幣試點”也是商業調整的重要表現形式。從目前來看,有助于推進深港兩地在商貿上的深層次交流,遏制非法走私,杜絕黑市貿易,也符合粵港澳深入合作的實際需要;從長遠來看,推進深圳沙頭角“港幣試點”有利于不斷增強人民幣靈活性,提升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不斷豐富一國兩制在處理跨制度性地區合作中的具體實踐。
3.2.3保護生態,永續發展
正如珠海橫琴新區注重打造“生態島”,筆者認為,在沙頭角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也應當注重生態文明建設。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06-09報道,香港保安局局長(此處指時任保安局局長,筆者注)葉劉淑儀考察沙頭角時,稱當地發展生態旅游很有潛力,可發展生態旅游。此外,根據《城市規劃》2001-07期中提出,在一體化的城市發展目標下,對沙頭角海濱區和原有城區進行“創新”“整理”。原有城區以“整理”為主,海濱區以“創新”為主,推動深圳市沙頭角山,城,海多元生態的共生。
由此可見,深港兩地都注重保護生態這一千年大計。在沙頭角有條件,有限度發展生態人文旅游,既可促進生態系統的更新,又可拉動經濟增長;注重城市多元生態共生,落實好國家永續發展的戰略。二者均符合“地”,“景”方向的發展目標。在提升沙頭角競爭力的同時,又可保護好生態環境。
4總結
珠海,深圳兩個經濟特區,同作為改革開放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個重要節點,有著相似的社會環境,地緣因素和經濟基礎。而橫琴與沙頭角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如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機遇,是當代中國有待探討商榷的一個社會問題。橫琴新區在近年來的發展已具備一定規模,給沙頭角未來發展提供了諸多寶貴的經驗。沙頭角應在未來的發展中,加快對自身的調整,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將沙頭角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厚重,民風淳樸,經濟繁榮,生態友好的邊境口岸地區。
參考文獻
[1]黃智勇與孔梓娜(2013)橫琴模式對一國兩制的新發展,《特區經濟》2013年10期25-27
[2]《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與《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的指導意見》(20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3]趙中樞與朱榮遠(2001)深圳中英街的歷史變遷與發展定位,《城市發展研究》2001年04期 17-20
[4]沙頭角海關查多宗走私SD卡案獲(2019)《深圳晚報》2019年05月28日A04版
[5] ?宋王群(2019)深圳沙頭角海關連查兩起小汽車變速箱走私手機案,深圳金羊網2019年09月03日
[6] 深圳沙頭角海關放縱走私,副科長月分黑金4萬(2019),《法律新聞》2019年12月09日
[7]深圳最坑旅游景點(2019),北京便民生活網2019年07月24日
珠海與澳門共同定下一件大事(2020),《珠海發布》2020年4月9日
[8] 粵澳合作中藥科級產業園,傳統醫藥國際合作論壇2015在澳門召開(2015),《中醫藥導報》2015年16期,28
[9] ?曾怡燦(2013)橫琴生態島活力綻放,《珠海特區報》213年12月19日T11版
[10] ? 麥勇冠(2015)深港邊境建設大型購物場所的構想,《開放導報》2015-04期,50-52
[11] 各方呼吁粵港邊境建立自由購物區(2014),《廣東經濟》2014年04期,89
[12] 蔣承志,李播與劉潔(2013)外幣特區助推人民幣國際化,《中華工商時報》003版,2013年12月17日
[13] 林志文(2003)香港擬開放沙頭角禁區發展生態游,《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6月8日
[14] 方煜與王澤堅(2001)山,城,海多元生態的共生——深圳市沙頭角海濱區詳細藍圖及城市設計,《城市規劃》2001年07期71-74
[15] ?盧思岳(2015)營造社區六個需求面向;在地特色的尋找,《社區總體營造》
[16] 深圳口岸概況(2019)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2019年06月06日 來源深圳新聞網
[17] 網易香港(2019)“香港哪個區最窮,哪個區最富”,2019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