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保甲制度與城市社會控制

2020-06-29 14:58:40楊巍巍
江漢論壇 2020年5期

楊巍巍

摘要:作為傳統鄉村社會監控體系的保甲,在戰后漢口被編整為區以下組織,以便調控基層社會。漢口市政府先后采取多種舉措,增進保甲組織功能,以期加強社會控制。以戶口清查與聯保連坐為核心的保甲卻在實際運作中陷入困境,控制效能難以發揮。盡管保甲在維護傳統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工業文明沖擊之下,都市社會的高流動性與異質性消解了保甲賴以維系的社會基礎。結構性的矛盾亦表明,保甲這一傳統調控手段已難以適用現代城市社會。

關鍵詞:保甲制度;戶口清查;聯保連坐;城市社會控制

中圖分類號:K26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0)05-0086-11

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權恢復傳統的保甲制度,在縣之下依次建立起區、鄉、保、甲等組織,這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基層管理體制的重大轉變。這一轉變的主要體現即在于打破了傳統以來“皇權不下縣”的權力格局,科層制的國家權力得以在基層社會正式確立。

總體來看,既有的研究多側重于保甲制度在鄉村社會的流變與運作,而對城市保甲制度關注較少,尤其對保甲制度在城市社會控制方面的探討尤顯不足。① 本文以戰后漢口保甲制度為個案,試圖從國民黨掌控力度較為強大的城市為地域,來考察保甲制度在城市社會控制方面遭遇的多重困境,以揭示保甲制度與城市社會存在的結構性沖突。

一、保甲整編與管控舉措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國民政府開始了戰后復員與接收工作。鑒于武漢在華中地區的獨特位置,此時尚在恩施的湖北省政府就制定了《武漢收復區及各縣緊急善后工作要點》,其治安事項第一條規定:“嚴密保甲組織,切實清查戶口,厲行保甲連坐切結。”② 并擬具《湖北省三十四年收復區各縣重編保甲戶口實施要點》,以作重編保甲之依據。但因局勢“多少有些突然”③,直至九月中旬,國民黨的軍政機關才陸續進駐武漢。

對于日偽時期的保甲組織,內政部在九月份公布的《收復區實施戶口清查辦法》第七條規定,“對當地原有保甲組織應斟酌實際情形,盡量利用。如經摧毀,應重新編組。鄉(鎮)保甲長人選,應就資望相孚純正知識分子選任之。”④ 同時囿于復員初期人少事繁的形勢,武漢地區舊有保甲機構在被各警局接收后,不但未被整編,反被當局用以維護治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特制定《訓練保甲與運用保甲辦法》,旨在運用保甲以“偵察其區域內奸黨盜匪及其他一切違法之活動情形”,務使“保甲成為我工作人員之耳目”。⑤ 漢口市政府即“依市區原有保甲機構,組織冬防夜巡隊,并訂定冬防夜巡隊編組實施辦法,通令實行。”借以補助警力,確保市區治安。⑥ 同年11月,漢口市警察局鑒于“還治之初,戶籍凌亂,冊據散失,全市戶口,無從稽考”,督同保甲長作第一次全市戶口初步總清查。⑦ 隨后,武漢警備司令部以“本警備區收復伊始,社會情形復雜,為杜絕奸宄安定地方計”,要求各“該管區域所有保甲急應全部編組或嚴加整理。”⑧ 漢口市警察局復于12月份,以20進制編整,將全市編組為14個自治區,249保,4819甲。⑨ 迨至1946年1月,漢口市各區公所成立后,原有保甲全部交由區公所管轄,直至武漢解放。

“以數編組,按戶管理”可以說是保甲制度的一大特征,因而無論是保甲本身編組,抑或借保甲以防“奸宄”,都與戶口管理息息相關。⑩ 故復員之初,湖北省政府就制定了《湖北省收復區實施戶口清查實施細則》。其中規定:清查戶口每戶填戶口清查表兩份,一份存鄉(鎮)公所(警察局或分局),一份存保辦公處,均按甲戶次序匯訂成冊。清查戶口竣事后,即匯編戶口人口、年齡分組、人口職業分類、人口教育程度四種統計表呈報。發生戶口異動時,應即向保辦公處報請更正登記,其整戶遷入者,并須另填戶口清查表補編入冊。每月下旬保甲人員應攜帶戶口清查底冊逐甲挨戶查詢,補正一次。每季三、六、九、十二各月下旬由鄉(鎮)公所戶籍人員及其他各部門人員按保督同保甲人員攜帶戶口清查表,逐甲挨戶復查,補正一次。凡戶口異動經補正記載時,均須于表內附記欄說明日期,以便檢查統計。{11} 舉凡戶口清查復查、戶口異動登記等均須保甲長負責辦理,亦可見保甲在日常戶口管控中的重要作用。

1946年2月,漢口市政府訂定《漢口市各保組織表》,規定各保設正副保長1人,干事1—4人,保丁2人。正副保長均為無給職,干事保丁得就各保情形酌給津貼,并要求各區公所督促各保設置保辦公處。{12} 同時為進一步健全各區人事組織,加強戶政工作,漢口市民政科又于1946年9月專門召開戶政會議。會議決定:漢口市政府成立戶政股;人口兩萬以下之區得專設戶籍助理員一員,兩萬至五萬人口之區,除戶籍助理員外,增設戶籍干事一員,五萬人口以上之區增設戶籍干事二員。每三保設戶籍干事一員,其薪給比照雇員待遇,由各保在自治經費籌支。戶政人員須接受專業訓練,否則寧缺毋濫。區戶籍干事由各區雇員調訓分發,保戶籍干事以招考或由各保保薦方式,召集訓練或講習后,分發各保。戶籍干部不準兼任其他工作,以專責成。{13} 保甲戶籍工作遂由保甲長與保戶籍事務員共同負責,并依照《戶籍法施行細則》,自1947年起,戶口統計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分別如期造報。{14}

1947年8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轉戰大別山,武漢震動。漢口市政府制定緊急時期清查戶口辦法,“各保甲長自九月五日以前分層具結,負責逐日清查戶口,決不容留奸匪及一切嫌疑人犯。如查出上項人等保甲長未及先行舉報者,該管保甲長負連坐之責。各警察分局應協助區保甲隨時清查戶口或自行抽查,遇有嫌疑人犯即帶局訊辦,并將該管保甲長交付該區公所法辦。”{15}

各區保甲須時常需要配合軍警憲機關舉行的全市戶口總復查。1948年11月武漢三鎮戶口總清查,云樵區公所擬訂《漢口市云樵區戶口總清查實施辦法》,規定每保設督查組,組長一人,由保長充任,副組長一人,由副保長充任,組員三人,以區公所一人、警局一人、保干事一人充任。每甲設調查小組,以各該甲甲長為組長,以自衛隊隊員五至七人擔任組員。清查小組實施調查應注意事項:(1)由各該甲之第一戶起,挨戶調查。以同居共飲(住戶)及共同事業(商戶)為標準,不得有附戶存在。原有各戶如有不合標準者,應重行劃分。(2)新近遷入之戶未報戶口者,將所攜之空白戶口表當時詢問,詳細填寫,一份存入該甲戶口冊內,其余兩份責成戶長自行填寫于次日補報。(3)挨戶清查時,按其戶口表列人數逐一清點,并注意其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各欄是否填寫清楚,如有未填明者,應即詳細補填。(4)清查未報戶口之人口,應詢其未報之原因。如確系新近遷入□□□□□□□□□戶口表內。如系有意瞞報戶口及規避者,即報請督導組處理之。(5)查有新近遷出之戶,應即將該戶注銷。(6)查有遷出之人口,責令其戶長于次日自行申報考核后,再行注銷。(7)戶口清查完竣后,應即整理清楚,交督查組匯轉督導組存查。(8)調查壯丁有無隱瞞年齡情事,并得隨時更正取具證明。(9)調查人態度言語必須和平,不得滋生事端。{16} 在戰后“戡亂”時期,這樣的聯合戶口總清查也越來越頻繁。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為加強征兵效率,曾制發國民兵身份證,后進一步擴展到全體國民,遂有國民身份證的誕生。因國民身份證含有出行、兵役、公民等多種功能,不僅可以防治“匪患”,而且可以用于宣誓選舉,有利于地方自治。故戰后國民政府要求各省市普遍實施國民身份證。1946年9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公布《國民身份證實施暨公務員首先領發辦法》。據此,漢口市政府于1947年4月組織國民身份證制發委員會統籌制發,分期辦理。并制定國民身份證申請領發手續,規定:(1)初次制發時,十八歲以上之男女每人須申請領發一份。(2)每人收取小二寸相片兩張,背面寫本人姓名,分別貼于國民身份證及戶口卡片。(3)依制發國民身份證三項辦法,并比照現時物價指數,酌定每份收工本費五百元,多退少補,并經市參議會通過。{17} 1948年11月,為便于民眾明了領發手續,漢口市政府制定《漢口市市民領取國民身份證簡明表》{18},要求各保甲長向市民耐心講解。并將領發身份證、申報戶口同油、鹽、煤、米等實物配給相捆綁。{19}同時規定,“自一周歲起,男女老幼均須領取國民身份證”{20},以便進一步加強戶口管控。

民國時期,各大城市戶籍管理向歸警察局辦理。及至保甲組織歸并各市區公所后,一般市民基于舊習,對于戶口遷徙及人口登記等事項仍向警察局辦理。為此,1946年12月漢口市政府規定:嗣后戶口異動由居民備文兩份或填發戶口異動登記表二份報請甲長保長蓋章后,以一份送警察局戶籍室登記核準,一份送區公所核準登記后方能發生效力。{21} 1947年6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公布《警察機關調查戶口與戶政機關聯系辦法》,其中規定警察機關基于治安及防患之目的,對于轄區戶口得為必要之調查,并對一般戶籍行政處于協助地位。警察機關需用戶口資料時,得隨時派員向戶政機關請求過錄或查閱戶籍簿卡。警察機關調查戶口應以特種事宜為原則。{22} 戶口管理工作遂以區保甲為主導,警察局為輔。因此,漢口市政府規定由區公所負責清查戶口,“警察清查戶口應會同區所辦理”。{23} 但隨著時局的緊張,特別是國民政府通過《厲行全國總動員戡平“共匪”叛亂方案》后,各省會縣城及院轄市戶籍工作亦發生變化。1948年1月,內政部頒布《警察機關與戶政機關查報戶口要項八點》,其中規定警察機關在動員戡亂時期可隨時抽查戶口。戶口遷徙之申報由警察局受理,通知戶政機關。前項三十六年六月本部頒行之警察機關調查戶口與戶政機關聯系辦法自前項規定通行后即停止適用。{24} 因此, 區公所戶籍登記只能與警察分局切實聯系,會同辦理。此外,為便于區公所與警察局聯系,漢口市政府于1948年7月,制定《漢口市整編保甲暫行辦法》,以三十進位制,重新整編保甲,調整區界,以期“警政與區政合一”。{25}

保甲制度效能的發揮,除了戶口清查之外,聯保連坐是其另一大核心。1945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明令廢止戰時的《組織民眾肅奸網及辦理聯保連坐切結辦法》。故復員初期,漢口市在編組保甲時,各戶未曾連坐切結。{26} 不過,煙毒禁政連坐之法并未被廢除。各保成立后,仍“遵照市府規定實行聯保連坐切結辦法,切實辦理”。{27}

不久,國共雙方關系破裂,戰事再起,聯保連坐制度又重新恢復。1946年9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公布的《收復區各省市嚴密保甲要點》規定,“收復區各縣市應切實實行聯保連坐,以五戶為一組,由各戶戶長互立聯保切結。”{28} 1946年12月,漢口市政府遵照省令,重新整編保甲,實行聯保連坐制度。其主要內容為:為出具聯保切結事,今結得同結各戶絕無作盜匪、種制運售藏吸煙毒及擾亂地方、朦報戶口等情事,并隨時共負防范搜查之責。自具結后互相勸勉、互相監察,倘發現由上項不法行為,凡結內聯保之人決不通同隱匿,當即密報核辦。否則,案件辦理完畢以后,甘愿連坐,所具結是實。{29} 在原有的煙毒治安等事項上,又加入了“朦報戶口”一項。1947年9月,漢口市政府頒發的《清查戶口辦法》,要求各保甲長層層具結,保證“所轄境內并無奸匪及一切閑雜人等。如以后發現所保不實,愿受最嚴厲之處分。”{30}

1947年11月,行政院訓令各省市遵照《綏靖區鄉鎮保甲長縱橫聯保連坐辦法》,切實辦理聯保連坐事宜。為“強化保甲組織,使縱橫上下互為監督,互為保障,以收防止匪患除暴安良之實效”,該辦法特規定:民間五戶聯保出具切結,是為橫的聯保,甲長取得各戶保結后向保長具結,保長取得各甲保結后向鄉鎮長具結,鄉鎮長取得各保長保結后向縣長具結,一甲一保一鄉一鎮是為縱的聯保。一戶有人違犯聯保事項,余四戶不為舉發,皆當連坐,是為橫的連坐,一甲之內有一戶以上發現違犯情事而甲長于事先未能查明舉報者,甲長連坐,一保之內一個月中有兩甲以上之戶受連坐處分而保長未能于事先查明舉報者,保長連坐,一鄉鎮之內一個月中有四保以上之保長受連坐處分而鄉鎮長未能于事先查明舉報者,鄉鎮長連坐,是為縱的連坐。聯保事項為:不當匪、不窩匪、不通匪、不濟匪、知匪即報、知匪即捕。{31} 1948年4月,國防部又要求:“在聯保期內,如某甲內仍有勾引窩藏奸匪或知情不報者”,窩戶戶長處以無期徒刑,甲長處以死刑,其余4戶皆當連坐;保長最高亦處以死刑。{32} 可見,戰后國民黨政權為強化基層控制,聯保連坐的實施手段及處罰力度更為嚴厲。

1948年6月,湖北省政府要求武昌、漢陽按照《綏靖區鄉鎮(區)保甲長縱橫聯保連坐辦法》及國防部頒布的《防止奸匪暨保甲長治罪條例》,辦理聯保連坐。{33} 漢口市政府亦制定《漢口市警察局辦理五戶聯保切結實施連坐辦法》,規定“凡居住本市者,無論本籍或外籍必須于其入境正式賃屋居住后,五日內取具聯保切結,此項切結亦毗鄰五戶聯保為原則”,“己具聯保切結之各戶未經檢舉密報,為治安機關查實確有為匪、通匪、窩匪、背叛政府、擾亂地方者,得將聯保各戶戶主拘解審判機關,受連坐之處分。”如果僅為瞞報戶口,則按違警法,酌情處罰。{34} 鐵路橋梁等國防工事附近的保甲亦須辦理聯保切結,以維工事完整。{35}

二、實際運作中的困境

保甲人員接近民眾,對所轄區內各戶居民品行職業均有了解,再通過常態化的戶口清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糾察宵小,杜絕“奸宄”的作用。1947年9月,漢口市市長徐會之對保甲人員訓話時,便十分推崇保甲的功效,認為“此次‘共匪流竄麻城、黃陂附近,尚未敢波及本市的。這種力量應歸功于過去清查戶口,稍有根基。”{36} 但縱觀戰后整個保甲運作實態,漢口市保甲組織存有諸多問題,以致影響其控制效能的發揮。

首先,保甲編組,名實不符。1946年1月,漢口市警察局將保甲機構交由各區公所管轄時,各區保甲多混亂不堪,編制懸殊。云樵區“依據警察第十分局調查統計約四千戶,原僅四保且無甲長之組織,不合法令。”{37} 復興區“現有保甲情形太相懸殊,一保有多至三十余甲者,有僅有十余甲者。”{38} 為此,各區公所一面重新統計戶口,一面勘劃界址,整編保甲。但戰后隨著復歸人口的增多,各區保甲戶口時常變動。如新安區“沿江河所搭之棚,自新碼頭起至米廠碼頭止,人煙稠密,棚戶頗多,人口未免復雜。”{39} 漢正區復歸市民興建房屋,呈報戶口約四五百戶。和平區原日僑管理處僑民遣返后,“外戶紛紛遷入”。因此,1946年9月,漢口市政府訓令各區,“以本市復歸復業民眾日有增多,戶口時常變動,為求工作之易于推進起見,原有各區保甲亟待調整”,并要求于九月三十日前調整完竣。但各區人口情形各異,保甲編組步伐不一。如復興區平漢路工人至十月尚未取得戶籍,保甲編組更為滯緩。{40} 1946年底,湖北省政府因各縣市復員以來,戶口動蕩極大,全省戶口數字無從查實,保甲組織凌亂不堪,特擬定《湖北省三十五年冬季戶口總覆查暨整編保甲實施辦法》,要求全省重新整編保甲。{41} 漢口市各區保甲才得以整編完竣,計284保,5130甲。{42}但“各保界限狃于積習,不易重劃,仍欠平允”{43}。直至1949年3月,仍有保甲轄區失衡,戶數不均者。如永清區第13保轄1600余戶,遠遠超過規定額數。{44}

戰后漢口市保甲在編組上遇到的另一問題,即軍人眷屬拒絕編組,工廠鐵路獨樹一幟。漢口市中正區地處郊區,轄域遼闊,地多駐軍,工廠林立,查詢時,易發生糾紛。武圣區因轄地軍隊軍眷居留甚多,不明戶籍查記之意義,拒不接受調查。因而,戰后漢口市歷次保甲編組與戶口清查,軍人眷屬常有拒報拒編之事。直至1948年11月,武漢軍事當局才訂定《武漢三鎮軍人戶口清查辦法》,軍人家眷才納入保甲組織。而工廠鐵路則常挾勢拒絕戶口調查,藐視保甲。如中正區第23保轄內福新面粉廠“戶口異動不惟不遵令具報,且遇事袒護”,終與申新紗廠合編為特別保,自行管理。{45} 而武昌市粵漢路武東站則“絕對不允成組保甲”,并堅拒政府委派之保長。{46}

1943年國民政府頒布新的《市組織法》,規定市以下為區,區內編制為保甲。自此,原先依附于警察系統的保甲正式成為市區基層組織。戰后上海等各大都市均按此制設置,但政府行政權力深入底層的同時,組織成本亦成倍增長,保甲人員急劇膨脹。而戰后漢口市財政常“呈入不敷出”之態,市府維持 “惟賴借款”。{47} 1947年,漢口市政府舉辦普通戶籍登記,因經費匱乏,所需書簿表卡延近一年,始就印制。{48} 故經費短缺,成為各區保甲運作中經常面對的問題。三民區區長賀覺非就曾抱怨道:“區公所每月的經費太少”,致使許多應辦事項“因為經費困難,只有不作。”而“僅憑口頭的勸導與宣傳,一般人置若罔聞。”{49} 至1948年,更是直接將各保原有戶籍事務員一律調充為經費征收員{50},以致影響各保戶政工作。基層保甲人員亦因待遇微薄,常有“退避賢路”,另謀他就者。{51}

戰后各市保甲成為“準行政”組織后,工作繁重,人員流動頻繁,是制約保甲控制效能的又一大因素。日偽時期,因實物配給利益,市民“爭先恐后聞充保甲長職務”。{52} 及至戰后,保甲長為義務職,家累在身,多有外出謀生者,常致地方自治無法推行。如漢景區第12保第13、14甲長“李永忠、晏東山因出外貿易,數月未歸”{53}。加之行政化后的各保甲長不僅要辦理自治選舉、戶口管理,而且還有擔負征兵征工等國防事宜,事務紛繁,故時有藉詞請辭,“放棄職責”者。{54} 保甲人員“時退時選”、“辭而不準,因循敷衍”漸成常態。如新安區的一位甲長“不肯承認他是甲長,似乎這名字有些羞辱了他。幸好有一位店員代他答復了,說:我們這位甲長是別人推出,沒法而當的。實則我們平日是不愿管閑事的。”{55} 人員多變、組織脆弱無疑又使保甲的管控效能大打折扣。

戶口清查本是保甲監控民眾的主要方式,但各區因保甲人員編制不足,素質低下,戶政紊亂,戶口難以確實。戰后漢口市各保少則百余戶,多則上千戶,而戶籍人員嚴重不足,每三保才分得一名戶籍事務員。直到1948年9月,漢口市政府通過《漢口市各區辦公處組織規則》,保戶籍事務員始改為二保設一人。{56} 而在實際運作中,各區戶政管理亦多敷衍。中山區“各保甲長多屬虛名,常與保長失去聯系,與轄戶莫不相聞。”{57} 永清區市民未經“登記就擅發國民身份證。居民任意填寫戶口表而不向區公所登記申請事項”,故區公所戶籍簿與實際戶口諸多不符。{58} 新安區黃陂街民權民生兩路復歸義民,搭建“房屋五百余棟,居民近三千余人”,歷有二年,而“各保對此間保甲組織及戶口調查從未注意。”{59} 1948年12月,漢口市政府要求各區將11月份戶口總清查統計表呈報。漢口市政府根據各區上半年數字及人口比例,就推斷出新安、武圣、中山等區“顯系調查失實”{60},可見各區敷衍之甚!此外,保甲長瞞報戶口,借以牟利,亦影響戶口調查。如甲長呂光緒“家里住著聶東海等十三名壯漢,有碼頭工人、有木匠。因未報戶口,昨日一起遭警察局拘捕。”{61}

各區戶口難以清查,一方面由于保甲組織內部存在諸多問題,另一方面亦因保甲地位低下,每每為外界輕視所致。戰后保甲脫離警察系統而為地方自治組織,并無逮捕之權,因而,不僅軍警機關每每“壓迫保甲”{62},一般市民多因自治經費征收,兵工負擔而瞞報戶口,侮辱保甲。如漢景區第五保干事余維岳在查對戶口征收自治經費時,即遭該保蔡氏百般辱罵。且“各保類此事件,層件迭出”{63}。普通民眾尚且如此,各機關團體怠慢保甲之事更為多見。至于各船幫掌握的水上保甲更是徒具其形,早失“政府成立水上保甲,維護水上治安之本旨。”{64}

漢口市政府在實施國民身份證方面,亦遇到許多問題。新安區“因相片不易收集及少數民眾不需要而不申請,致延至年底尚發給28917張。”{65} 云樵區第九保居民填繳照片年余,亦未發下。居民屢次詢及,保甲長“亦是莫明究竟”。{66} 更有保長將身份證盜賣,以便漁利。{67} 市區流動工人散居各區,“均未執領國民身份證,復查亦未依法辦理登記手續”。{68} 故1949年元月戶口總檢查中,仍有三萬多人未領身份證。{69} 即便領發身份證之市民,亦無隨身攜帶之習慣。政府雖三令五申,保甲經常宣導,乃至突擊檢查,仍有積習依舊而未攜帶者。

1949年,華中“剿匪”總司令部曾對戰后武漢地區戶政工作做過總結,亦可窺視保甲戶籍管控缺陷之所在。

(1)制度方面。戶政管理機關職權不分,工作未能切實配合。目前保甲及警局均管理戶政,警備部及憲兵亦有清查戶口之責,管理機關太多,人民呈報戶口異動無所適從,且戶口統計及冊籍登記亦互有歧異之處。

(2)技術方面。甲、戶籍冊之填寫欠詳,裝訂欠牢固,合宜者為數甚少。乙、戶口表(門牌)調查,戶口人員多未蓋印章,署名、畫閱、簽查以及戶口異動之增刪多呈滿紙涂鴉、眉目不辨,且有破碎不堪者。丙、身份證上相片與卡片貼合處不蓋鋼印而蓋靛水印瞬息模糊,經久顏色完全走失,真偽莫辨。丁、身份證之填寫欠確實者極多,十有八九漏填。制發年月日、家屬及謊報年齡,籍貫填省不填縣,以致雖具有身份證而年齡家屬籍貫仍無從考查。戊、身份證漏領、重領、漏印、涂改、相片錯貼為數亦不少。

(3)人事方面。甲、戶籍人員素質不健全,甚有完全不懂戶籍及不熟悉地方情形者。乙、戶籍工作人員無保障,一般多隨主官去留。丙、故意瞞報戶口,以期避免工役與捐稅。丁、人民多將身份證集中收藏或隨便擱置,隨身攜帶者甚少,區保甲長及戶政人員亦有如此者。戊、軍公職員拒不報戶口,新遷入住戶忽略報戶口,此種漏戶為數不少。

(4)經費方面。甲、戶政無專一經費,很多戶籍冊、戶口表已破舊不堪而尚未更換。乙、戶政人員待遇低,生活不安,工作情緒低落。丙、人民每月繳納保甲經費、其他工役稅捐亦重,而向區公所領取一份戶口表尚須以銀元牌價□款一二角購領。

(5)其他。甲、娛樂場所集體住戶間有系他外之民身份自居而不報戶口者,亦無身份證。普通造送員工名冊一份送警察局,即算了事。乙、旅棧、茶館、飯店、理發店、工人無身份證者甚多,工廠工人亦少有報戶口、領身份證者。丙、碼頭工人、碾業、駁筏業、蓬戶(船戶)、棚戶(無定居定業)大多僅具各職業團體公會會員證一枚,并無身份證。丁、零散駐軍番號不明身份,無從考查,保甲長更不敢探問,戶口亦無從查報。戊、軍公職員或眷屬住宅有□以、有銜信□書明。本部官佐住宅或本部官佐眷屬住宅蓋以國防以搪塞地方耳目而不報戶口者。己、武漢三鎮沿江河岸,又平漢、粵漢兩路車站一帶居民情形復雜,多無戶籍,朝來暮往,行蹤無定。庚、外僑無戶口,有庇護地方流氓作不法勾當者,不特地方保甲無從過問,即警憲亦無從管理。{70}

此番評論大體不差,保甲經費困難,組織難以健全,人員素質低下是其內因;市民的冷漠與不配合,戶口時常變動,警局與區所不協為其外因。凡此皆表明,以清查戶口為主要手段的保甲制度在現代大都市已喪失其應有的監控機制。

至于以“集體責任”加諸民眾的聯保連坐,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亦碰到許多困難,甚至可以說是徒具形式。

首先,聯保連坐切結辦理過程困難。戰后大量后方人員歸來復業,致使在辦理聯保切結的過程中出現大量新遷住戶難以覓保的現象。漢口市警察局第五分局在報告中寫道:“各住戶不解其意,至時須得多時講解。同時亦有許多當事人不在甲者,且有一般新遷入住戶時居未久,人情生疏,故此不能如期完成。”{71} 在實際辦理聯保切結時,有“因常不在家,各街鄰都不與聯結”者、有“服務剿總部,不愿與別人結”者、有“因系軍人,不愿辦理”者、有因“系佛教、生活習慣異于常人”而無法覓保者等等,不勝枚舉。{72} 市民無法覓保、不愿覓保的現象時有發生,聯保切結的效果自然不好。

對此,漢口市警察局曾開會討論,并訓令各分局:凡嗣后新遷入各戶務必覓妥聯保,填具切結備查。對無法取得聯保之各住戶,應詳實審查并隨時會同刑警大隊加強偵查及監視。如遇必要時,得予搜查。仍須覓人擔保。否則一律驅逐出境。住戶如有遷徙,應將切結辦理異動變更。即便如此,仍有未具聯保者,如漢口市警察局第一分局仍有52戶沒有辦理聯保切結。{73}

其次,聯保連坐在具體的執行中敷衍。聯保連坐制度效力的發揮不僅依賴于文本上的警示,更需切實執行方能發揮作用。但檢閱相關檔案與報刊,尚未發現一例連坐處罰在戰后漢口實行過。實際上,漢口市軍警機關發現有違反煙毒行為者,多是直接或會同保甲長抓捕,再由保甲長出具證明書后,將嫌犯帶走。{74} 清查戶口時,發現瞞報戶口者,大都處以罰錢,交保開釋。{75} 因此,“罪及他人”的連坐制度并未被認真執行。

三、傳統保甲與城市社會控制

以戶口清查與聯保連坐為核心的保甲在實際運作的困境,絕非僅在漢口一地。有學者指出,戰后國民黨在上海推行的保甲制度,同樣未能“打破民間的生活形態,為國家實施全面而有效的監控。”{76}而這一控制效能的乏力,更多源于保甲制度本身同城市社會存在著結構性沖突所致。

保甲制度起源于西周,興于宋,完備于明清。歷朝歷代各有側重,其名稱亦各異。而清朝統治者以滿人入主中原,更重視保甲制度的警衛作用,視其為“稽查奸宄,肅清盜源”之良法。{77} 故有清一代,保甲制度愈發完備。清代保甲編制方式為,“一州一縣城關各若干戶,四鄉村落各若干戶,戶給印信紙牌一張,書寫姓名、丁男、口數于上,出則注明所往,入則稽其所來。面生可疑之人,非盤詰的確,不許容留。十戶立一牌頭,十牌立一甲頭,十甲立一保長。……客店立簿稽查,寺廟亦給紙牌。月底令保長出示無事甘結,報官備查,違者罪之。”{78} 保甲首事“向例由各地域范圍內之居民,公舉德望才識兼備及家道富有者,呈地方官任命之。”{79} 但鄉土紳士一般不得擔任,以便統治者在“紳士階層和人民大眾之間”維持某種平衡。{80} 保甲頭人須逐日到各戶稽察,以詰奸宄。甲內居民亦負檢舉告發之責。如此,匪盜無處遁匿,庶民守望勸善,保甲便能“稽其犯令作慝,以保安息之政”{81}。

保甲組織效能的發揮,與傳統鄉村特有的社會生態密切相關。以宗法倫理為基礎的鄉村社會存在著規模龐大的宗族組織,鄉村社會中的各種組織體系、權力網絡,莫不以此為運作基礎。而這種以血緣為紐帶的家長負責制體系,正是保甲制度能夠實現“制一人足以制一家,制一家亦足以制一鄉一邑”{82} 的現實土壤。同時鄉村社會中的小農經濟,生產率較為低下,大量的土地需要不斷的勞力投入,才能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一方面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久之便養成了安土重遷的保守心態。另一方面這樣的生產模式,使得鄉村呈現出地廣人稀的特點。人們活動的中心以家族為基礎,風俗習慣趨于同質,里族鄉鄰相知相熟。正是在這一熟人社會之上,保甲制度中以“節節相制,彼此相保”{83} 的株連方式,得以成為可能。

傳統保甲所具有的低成本監控特性,讓國民黨政權看到了重塑基層社會秩序的希望。但近代中國的一大轉變,就是開啟了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進程,進而帶動了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傳統城鄉合治的發展模式受到沖擊,城市脫離于鄉村而成為現代文明的中心。

不同于地曠人稀的鄉村社會,人口高度密集與迅速流動是現代都市的顯著特征。傳統中國城市相對封閉,人口較少。近代以后,城市以其特有的文明魅力帶動了人口迅速增長,出現了像上海、天津、武漢等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對此,胡適感嘆道:“現在中國的情形很像從鄉村生活變到城市生活的趨勢了。上海、廣州、漢口、天津等處的人口驟增,各處商埠的漸漸發達,都是朝著這個方向走的。我們這個民族自從有歷史以來,不曾有過這樣人口繁多、生活復雜的大城市。大城市逼人而來了!”{84} 大城市的興起意味著人口的高度流轉,天災人禍和工業化的需求引發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首都南遷、抗日戰爭等事件都曾引起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廣州等城市人口短時間的大起大落。如1935年武漢人口達到129萬,淪陷后的1939年僅有45萬人,至1942年又回升到125萬人。{85} 而都市工商業的繁榮,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商品市場的擴大,又推動了城市之間、城鄉之間人口的流動。民國時期,以饑民、水上居民、流動商販、城市乞丐和無業游民及觀光、旅游、探視或搭船上車的旅客組成的流動人口群,占到武漢總人口的1/5到1/4。{86} 鄉村社會“聚族而居”的生活狀態難以在城市維續,進而瓦解了宗族大家庭存在的可能。

城市聚集性和流動性的增強,又使得在文化、社會等層面形成了迥異于鄉村社會的異質性。近代都市的崛起主要源于工業化的驅動作用,由此帶來社會產業的變革,城市社會分工更加復雜,專業化程度進一步加強,進而形成從事不同職業的社會群體。大體而言,近代中國城市主要有三大階層,即以官僚、紳商為代表的社會上層;以職員與自由職業者為代表的社會中層,及大量的苦力、娼妓等構成的社會下層。而每個階層又可細分為更多的層次和不同的職業,業緣逐漸成為人們聯結的主要因素。同時近代城市人口在結構上,又呈現出華洋雜處,五方匯集的特點。從各地移居而來的人們,攜帶著各自的風俗文化、宗教信仰交織于都市之中,造就了城市文化多元異質的特點。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家庭不再是人們活動的中心,辦公室、影院、舞廳、游藝場、公園等為人們的生活交流提供了新空間。這一切都促成了都市社會文化異質的特征。鄰里關系趨于冷淡,“左鄰右舍,多不相識。樓上樓下,不相往返。”{87}

戰后漢口即是一個人口密集、過頻流動、空間異質的都市社會。抗戰勝利后,一方面后方人員返漢復業,城市人口急劇變化。1945年9月,漢口市總人口僅352874人。{88} 至1949年1月,人口增至846801人{89}。另一方面后方返鄉過漢機關、人員又使漢口人口呈高度流轉的狀態。戰后僅教育部規定遷復過漢中學以上學生就有5萬左右,須5個月才能分批遷復完竣。{90} 故過漢人員之多,可想而知。加之后期“戡亂”,人口流動頻繁是戰后漢口一大特點。此外,漢口市人口結構不僅在整體上呈現出五方雜處的特點,具體到各市區亦是顯貴富戶與販夫走卒“犬牙交錯”,各階層混雜一處。如漢口市最為繁華的中山大道即“前后房屋鱗次櫛比,除商戶外,大半系軍政機關職員眷屬寄居。”而沿江大道一帶房屋寥落,多屬頹垣。{91} 新安區則是“一個小商業小手工業與工人的中心區域”。從蕭家巷到流通巷,以“熟食業與小手工業居多數”,“可是走到流通巷一帶,情形就有些不同。四周多半是茶館與小熟食店。”{92}

將傳統保甲運用于現代都市之中,其中的不適與困境便可想象。漢口因商立市,行商坐賈、流動攤販占人口多數,故保甲長亦多為商販。商人逐利,故常有因經商外出,或遷移他處而致保甲虛懸者。如云樵區第11保副保長曹西南即須“不時外出經營小貿,往返三四月不等”。{93} 新安區第一保副保長李大厚則以被“指派籌備武昌縣青山中心小學”,懇請辭職。{94} 三民區“各甲長多因謀生,住址遷移。”{95} 城市保甲人員因職業關系流動,是保甲編組難以健全的重要因由。再者,城市人群因生活需要而流動不居是戶口清查難以落實的根本原因,亦是保甲人員敷衍茍且的無奈之由。戶口清查時,常遇有鄉人來漢謀生而未報戶口者;有木匠因“外出多在家少”而未報戶口者;有家住韓家巷,搬到鐵路旁而未報告遷移者;有保甲戶口而未登記警察戶口者;有返鄉賣產而未報異動者;有來漢避難,住親戚家未報告者;更有流動工人“隨地有工隨處做,沒有一定的住址”而不報戶口者等情形{96},不一而足。漢口為華中重鎮,“居民皆以工商學政為業,且大多來自外籍,獨負家庭生計責任”{97},雇工、辭退、回鄉、探親、他往、遷移等皆為常態。故以傳統保甲行之于轉徙無定的現代都市,則各區保甲集合呈現出“無日不清查,無月不整編”的疲役之態。正是都市社會的異質性和高流動性消解了保甲制度賴以維系的基礎,使得戶政雖迭經清查,“仍自難期詳實”{98},“聯保檢舉各項,不敢嚴厲執行,每每扶同隱蔽”{99}。

民國時期行政專家張純明早就提出,“保甲制度乃農村社會之產物,其推行亦適宜鄉村而不適宜于城市。……城市之社會單位既大,人口亦密,即比鄰對戶,亦多老死不相往來。在此各不相關之環境下,而責以聯保切結,共守規約,豈非強人所難哉?現時雖有若干城市,已在推行保甲,個人私見,不敢茍同也。”{100} 歷史學家呂思勉亦從歷史角度分析,認為城市保甲連坐“往往徒以擾民而仍不能收清查之益。”{101} 國民黨政權并非沒有意識到問題之存在,但除將保甲編組進位制擴大、要求各地方當局嚴督保甲長認真執行外,始終未能制定出更為有效的辦法。故民國時期城市保甲,正如一位學者所言,“其非削足適履,必至顧此失彼,兩敗俱傷。”{102}

如果將視野移至清朝,保甲治安監控的效能同樣是值得懷疑的。根據蕭公權的研究,由于存在人事問題、登記入冊問題和上報的問題,保甲體系并未達到統治者所期許的效果。雖然清朝的皇帝如乾隆、嘉慶都非常重視保甲制度的維護,但保甲仍然只是在特定的時期、帝國的一些地方得到有效的執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由,即“每個地區的村落數量都非常多,一般州縣的行政區域又非常的遼闊,而交通設備又非常不足,因而即使是最想把事情做好的知縣,也發現根本不可能對所有家戶及各層十戶制組織(牌、甲、保)進行有效的檢查。”{103}瞿同祖認為,“事實上,保甲制度總的來講是沒有效率的”,保甲“門牌常常只能在州縣官衙所在治城住戶門上才能看到。沒人試圖去及時修正民戶登記和門牌;盡管各民戶內人口情況不時發生變化。但門牌的登記仍是原封不動。”州縣官員雖然知道保甲制作的戶籍記錄并不可靠,但他們最多也只是偶爾隨意抽查。{104} 羅威廉也認為,保甲的連坐及戶籍登記早已失去應有的效用,“漢口保甲作為集體控制制度從未發揮過有效作用”。{105} 到了晚清,無論朝廷諭旨還是官員奏報中,“廢弛”、“視為具文”都是形容保甲的常用語。{106} 何炳棣有關晚清保甲戶口登記的研究亦證明了這一點。{107}

而淪陷時期,日偽當局還通過計口授糧及組建自警團的方式,增強保甲的控制功能。但根據張濟順、邱國盛等學者的研究,淪陷時期上海的保甲制度在編組、聯保連坐、戶口清查等方面存有諸多問題,其施行績效“離預期的目標尚有相當大的距離”。{108} 而依照保甲組建的自警團成本十分高昂,以3小時一班,每日服務人數1萬余人。“全上海自警團員約七十五萬人,以每人每十天三小時計,全上海人民每月的工作時間損失,等于六百七十五萬五千小時,即相當于每天工作十小時的人員二萬二千余的勞動。”{109} 這種高成本的監控模式同樣出現在戰后的漢口。1949年1月,漢口市政府舉行戶口總復查,動員一萬余人,耗費75萬金圓。{110} 這樣的戶口清查在戰后漢口則成常態,可見耗費至甚。即便如此,其結果仍不理想。時人報道,“有許多年青小伙子為避免抽壯丁而躲藏起來,不愿領身份證。而又有人為望多領配給品而領雙份的身份證。即如住在武昌漢陽的人,那天有的就跑到漢口來領,甚至就在本市的人還是有領雙份的可能。最好笑的就是位好打牌的老太婆天天非打牌不過癮,那天因為知道要查戶口,老早就避到漢陽的親戚家去打牌了,至于身份證領到領不到她并不介意。”{111} 城市社會的高流動性嚴重制約了保甲效能的發揮,這種監控模式斷非“保甲人力財力所能勝任”{112}。

有學者曾指出,保甲連坐制度在早期國家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對維護國家的大一統以及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13} 其實,受制于支撐資源的匱乏,聯保連坐在中國古代也并未得到持續有效的執行。就實際情形觀之,聯保連坐“除在保甲創辦初期或瘡痍初復之短期外,多未執行,僅具文而已。”{114} 到了近代,這種具有“集體性懲罰”的連帶機制,顯然與罪責自負的現代法治理念相違背。漢口市各區所認為,“各商戶人口原非血統組織,責難戶長,法無明文規定,于市面繁榮及役政前途不無影響”{115},對連坐之法消極抵制。不僅民間社會反對聯保連坐,中央政府內部也意見不一。司法部即認為,保甲連坐不但與刑法規定抵觸,亦與現代刑事政策之潮流相悖。如有加強綏靖區連保責任之必要,“亦應先經立法程序”。{116} 而就其在鄉村社會的實際運作,已有學者指出由于國民政府內部對連坐處罰標準的分歧,鄉村社會政治生態的制約,保甲連坐制度實施的效果“只能存在于該制度設計者的想象之中”。{117} 城市鄰里關系的生疏,幾乎消除了連坐制僅有的社會基礎。在這種情況下,聯保連坐制不但沒有達到“心理震懾”的作用,反而成了“徒擾市民而糜公帑”{118} 的弊政。

當然,戰后保甲已作為市區以下正式組織而存在,保一級除了正副保長外,還設有保干事、保丁等人員,已象征著國家權力的觸角深入城市基層。但這是近代以來中國構建現代國家政治體系,基層行政化的產物。此時,保甲所履行的這些社會控制職能是行政化的基層組織都應具備的。實際上將保甲改換成閭鄰等其他名稱,其同樣能承擔起一定的管控職能,而這已與保甲本身的內涵相去甚遠矣。羅威廉在研究19世紀漢口保甲時,指出保正的職責基礎“實際上已經從戶口單元轉變為地域單元了”。{119} 即保甲治安效能的發揮主要依賴于已經“差役化”的地保人員,而非制度理論上的“節節相制,彼此相保”。可以說,此時的保甲即是簡單化的基層行政組織。而地保在組織民眾巡邏街區、開閉柵門、辦理冬防的治安功能很快就被專業化的警察組織所取代。

綜上所述,在缺乏其他更為有效的控制手段時,保甲的監控機制在傳統中國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與適用性。正如學者指出的那樣:在早期國家的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連坐和保甲制度屬于一種強有力的激勵方式。在“小政府”的前提下,連帶責任有效地利用了分散化的信息,對維護國家的大一統以及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0}但不容忽視的是,保甲同傳統中國的戶籍、土地、鄉約等制度密切相關,是在傳統社會道德、法律、禮治、宗教等多種控制體系中的具體分工,其效能的發揮依賴于儒家學說構建的倫理體系。

在近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之下,農業時代的儒家倫理體系基本瓦解。城市社會人口密集而流動,人們生活豐富而復雜,家庭不再是活動的中心,個人自主性逐漸增強,人際交往趨向于表面化,鄰里關系逐漸疏離,整個社會文化呈現出異質性的特征。這一切都與鄉村社會不同,保甲這一傳統的調控手段在現代都市社會中越來越難以發揮作用。同時從經濟學的“成本——效益”角度分析,保甲控制所需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其效能則越來越低,早已超出最佳的臨界“邊際”,而呈遞減形式。因此,從社會控制的角度分析,都市社會的強異質性和高流動性消解了保甲組織的社會基礎,保甲制度與城市社會存在著結構性矛盾。在專業化的警察維持社會治安的情況下,傳統保甲這種帶有束縛人口流動,阻礙城市發展的控制體系是應當拋卻的。

注釋:

① 目前有關保甲與城市社會控制的研究主要有張濟順:《淪陷時期上海的保甲制度》,《歷史研究》1996年第1期;沈成飛:《廣州淪陷時期保甲制度的推行及其特色》,《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王翔:《汪偽南京市的保甲組織與基層社會控制》,《民國研究》2014年第1期等。

② 湖北省政府秘書處:《武漢及收復區各縣緊急善后工作要點》,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號:LSA2.24—11。

③ 湖北省政府編印室:《湖北省收復區緊急善后會議紀要》,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號:LSA2.24—12。

④《收復區實施戶口清查辦法》,公安部戶政管理局編:《清朝末期至中華民國戶籍管理法規》,群眾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頁。

⑤《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關于抄發訓練保甲與運用保甲辦法和掌握各職業團體負責人及社會耆宿辦法的代電》,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23—00070—0011。

⑥{88}《漢口市政報告》,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號:LSA2.21—6。

⑦⑨《漢口市警察局三十五年度工作紀要》,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號:LSC2.21—13(1)。

⑧《迅速編整保甲具報》,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41—0002。

⑩ 值得注意的是保甲編組的主要對象為本地常住居民,旅棧流動人口的管理向由各地軍警機關負責。

{11} 《漢口市警察局關于奉漢口市政府轉辦漢口市警區清查戶口組織保甲各種表冊一案抄發原件仰遵照的訓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40—WS008—00028—0001。

{12} 《工作人員考核、保甲長調訓、戶籍人員服務辦法、保辦公處戶籍室編制及警保聯系要點等》,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2—1—11。

{13} 《漢口市政府民政科關于查戶政會議業于九月十日在本府會議室舉行經聽取工作報告后以各區人事組織不太健全,故自動辦理以來鮮乏成效等情的簽呈》,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16—0003。

{14}{17}{42} 《漢口市政府工作報告》,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42—0001。

{15} 《切實執行軍事管制 警局嚴密清查戶口 行轅禁止非法集會結社》,《華中日報》1947年9月13日。

{16} 《選舉事務、保甲整編及戶口清查等辦法及保界、區界》,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3—1—61。

{18} 《漢口市政府秘書室關于電報漢口市政府辦理戶口總覆查換發國民身份證經過情形請核備的代電》,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63—0036。

{19} 《想配實物 速報戶口 身份照片 一律三元》,《楚聲報》1948年11月28日。

{20} 《漢口市三民區區公所關于換發國民身份證重要性及領取國民身份證應行注意事項的呈》,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30—00148—0059。

{21} 《戶政工作各項法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2—1—312。

{22} 《中央法規:警察機關調查戶口與戶政機關聯系辦法》,《江蘇省政府公報》1947年第2卷第19期。

{23}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呈送區民代表會會議紀錄一份核示知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54—0006。

{24} 《漢口市政府關于準內政部規定警察機關與戶政機關查報戶口要項八點令仰遵照并飭屬遵照的訓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31—01965—0005。

{25} 《漢市府民政科中心工作要點 整理戶籍征兵組訓均限期完成》,《武漢日報》1948年10月2日。

{26} 《漢口市政府關于奉轉行政院令為廢止組織民眾肅奸網及辦理聯保連坐切結辦法一案仰轉遵照的訓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31—01130—0001。

{27}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呈送云樵區第一次區政會議紀錄核示知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2—00014—0010。

{28} 《收復區各省市嚴密保甲要點》,《民治周刊》1947年第2卷第1期。

{29} 《漢口市警察局關于奉市政府令轉發聯保連坐切結用線一案令仰遵照的訓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40—WS013—00269—0010。

{30} 《保長保結書和戶口清查辦法》,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1—1—70。

{31} 《轉發綏靖區鄉鎮保甲長縱橫連保連坐辦法仰知照由》,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18—10—2741。

{32} 《綏靖區鄉鎮保甲長縱橫聯保連坐辦法》,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號:一二—398。

{33}{46} 《戶口總清查及會議紀錄》,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18—9—220。

{34} 《漢口市警察局關于抄發辦理五戶聯保切結實施連坐辦法仰遵照的訓令及仰知照的訓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40—WS013—00269—0009。

{35} 《房地建筑、保甲、衛生等文件》,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1—1—107。

{36} 《徐市長對漢口市保甲人員的訓詞》,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2—00116—0001。

{37}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呈報第一次會議記錄及各保劃分表指令知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2—00014—0002。

{38}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呈報區民代表大會紀錄一案指令知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52—0013。

{39} 《保甲長人員名冊》,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2—1—133。

{40}{45} 《關于整編保甲問題本區區域略圖》,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9—6—41。

{41} 《湖北省民政廳關于湖北省各縣一九四六年冬季戶口總復查暨整編保甲實施辦法的提案》,湖北省檔案館館藏,檔號:LS1—6—0240—005。

{43}{57}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呈報民國三十七年度春季戶口總清查情形一案指令知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7—00185—0002。

{44}{58} 《漢口市永清區戶籍員胡仲遠等人關于本區戶政日趨紊亂謹將各情列條簽請鑒核的簽呈》,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42—0010。

{47} 《漢口市政府關于準電囑送本府暨所屬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至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底工作報告各六十份請查收的代電》,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40—0001。

{48} 《漢口市政府關于電送本府施政報告暨決議案執行情形報告表請查照的代電》,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26—0001。

{49}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報三民區區民代表會會議紀錄指準備查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77—0034。

{50} 《戶籍員事宜、戶政會議記錄》,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1—1—67。

{51} 《保長任免》,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1—1—18。

{52} 《漢口市三民區區公所關于呈送本區區民代表會第一次會議紀錄一本祈鑒核備查的呈》,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52—0034。

{53} 《漢口市漢景區區公所關于各保甲長如有違反失職情事準予免職并仰遺員補充以利推行自治自衛工作仰遵照的訓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23

—00083—0078。

{54} 《第二十九保核委甲長名冊及有關甲長任免文件》,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1—1—4。

{55}{92} 《新安區巡禮》,《和平日報》1946年5月12日。

{56} 《漢口市各區保辦公處組織規則》,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26—0006。

{59} 《保長干事聯席會》,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2—1—256。

{60} 《漢口市政府秘書處關于據呈賚戶口總清查統計報告表核飭遵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61—0011。

{61} 《老甲長開地下飯店》,《中國晚報》1947年11月25日。

{62} 《漢口市永清區區公所關于呈送本區區民代表會成立大會紀錄祈鑒核備查的呈》,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3—00084—0027。

{63} 《民政資料》,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2—1—189。

{64}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呈轉函湖北省水上警察局隨時稽查進出口船只并協助水上保甲推行任務一案的公函及據呈轉函湖北省水上警察局隨時稽查進出口船只并協助水上保甲推行任務一案核示知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58—0001。

{65} 《財政股自治經費報銷計算》,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2—1—254。

{66} 《云樵區身份證迄今未見發下》,《武漢日報》1948年7月10日。

{67} 《武市一保長盜賣身份證》,《羅賓漢報》1948年8月27日。

{68} 《漢口市政府關于流動工人若有固定住所并報有戶口者準予發給身份證仰知照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73—0052。

{69}{89} 《戶口總檢查結果 八一五五九四人已領身份證 三萬余人未領速辦補領手續》,《武漢日報》1949年1月17日。

{70} 《漢口市警察局關于奉頒武漢三鎮戶政改進辦法令仰遵照的調令》(1949年5月7日),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40—WS013—01494—0042。

{71} 《漢口市警察局第五分局關于奉令辦理聯保連坐切結一案經飭據遵辦不能如期辦竣擬請準予展期可否報請核示的報告》,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40—WS013—00269—0002。

{72}{73} 《遵令辦理五戶連保切結指示各項經戶(辦)情形報告存根》,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44—1—21。

{74} 《漢市破獲煙毒案三起》,《武漢日報》1947年2月25日。

{75} 《漢口市政府關于據檢呈第三分局戶口突擊檢查結果各項統計表準備查的指令》,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號:LS000009—WS006—00006—0002。

{76} 郭圣莉、鄧丁:《戰后上海的保甲制度及其選舉分析》,《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77}{79}{81}{82} 聞鈞天:《中國保甲制度》,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第260、264、259、14頁。

{78} 《清朝文獻通考》卷22《職役考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第505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在线看|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亚洲乱伦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成人日韩欧美|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免费无码网站|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美女免费黄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久久国语对白| 国产黄色爱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毛片网站在线看|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91色在线视频|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99在线国产| 美女被操91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主播|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色九九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人妖在线|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久久婷婷六月| 美女国产在线|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久久国产毛片|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看|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热爆在线| 精品视频福利| 精品视频第一页|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欧美国产综合| 美女毛片在线|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