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輸電線路更換舊鐵塔和導線,線行下多處跨越10 kV線路、魚塘等被跨越物時,利用常規的施工方法搭設跨越架,會給施工工期、成本造成重大不良影響。基于此,通過優化利用導線織網措施,在確保施工工期的同時,減少了施工成本。
關鍵詞:織網措施;優化;施工方法;難點;關鍵點
0? ? 引言
220 kV南橋線解口進雁山站線路工程為單回路線路,更換舊線路鐵塔和導線,線行下多處跨越10 kV線路、魚塘等,民情復雜,青賠難度極大。為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需對跨越保護措施進行優化處理。
1? ? 單回線路跨越織網施工方法
本工程織網方法是在多回路線路織網措施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具體做法是:先分別利用兩邊相導線的一根子導線織網,然后將另外一根子導線向內提高,利用舊線完成舊帶新放線后,松出新線至邊線位置,將網繩調至新導線上,再將另一根舊線向內提高,完成舊帶新放線,完成所有放線后,拆除織網。
1.1? ? 作業流程
提線至三輪滑車→利用邊相子導線織網→提升另一根邊相子導線→舊帶新放線→將新線送回邊相位置→將織網換至新線上→提升舊的邊相子導線→舊帶新放線→將新線送回邊相位置→拆除織網。
1.2? ? 作業方法
1.2.1? ? 懸掛滑車
(1)在新塔導線掛點懸掛三輪滑車,注意滑車開口一律向塔身;
(2)在上下曲臂連接處懸掛單輪滑車,滑車用15 mm鋼絲繩與塔身連接。
1.2.2? ? 導線提升
(1)在兩側耐張塔處分別將導線松出2 m,松出后的導線耐張管直接用鋼絲繩連接至導線橫擔掛點,二道保護采用螺栓線夾連接至塔身主材上。
(2)利用外側子導線織網,頭尾均用?9 mm的鋼絲繩織網,其余用ADSS光纜織網。織網的間距為6 m左右,同一檔內網的長度統一、間距標準。織網弧垂對地距離不得小于10 m(圖1)。
(3)啟動絞磨,將邊相導線內側子導線提升移至上下曲臂連接處懸掛單輪滑車內,提升期間用15 mm鋼絲繩做好二道保護。
(4)在移動、提升導線過程中,各塔位必須按照施工負責人要求,同步操作,統一信號,統一操作。
(5)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地線、中相導線、邊相子導線的舊帶新放線。
1.2.3? ? 調網
(1)將展放完成的新導線由曲臂交叉位置利用3T鏈條葫蘆移至導線橫擔掛點位置;
(2)新展放導線一側采用壓接耐張連接,另一側采用螺栓式耐張線夾進行臨時錨固;
(3)將網繩由兩側子導線移至新展放導線(圖2);
(4)利用鏈條葫蘆將兩側舊子導線提升,打開滑車閥門,將新導線移進滑車,舊導線由滑車移出;
(5)將舊線移至橫擔曲臂位置并放入滑車;
(6)調網過程中,利用鋼絲繩對滑車做好二道保護;
(7)重復上述步驟完成最后兩根導線展放;
(8)拆除織網。
2? ? 施工關鍵點分析及控制措施
針對本方法的特點,較大風險主要集中在導線提升、調換織網兩個環節。
2.1? ? 導線提升
導線提升過程主要考慮3個因素:其一,懸掛點是否可靠;其二,提升過程是否會引起跑線、斷線;其三,提升過程中是否會引起導線間的絞纏。具體分析如下:
(1)根據塔型將掛點選擇在上下曲臂連接處,經過計算,在最大檔處此位置放線過程中需承受的拉力約為1 t,而通過咨詢設計人員得知該掛點可承受大于2 t的下拉力,并且在以往的架線施工中,此位置也經常作為放線滑車的掛點,因此可作為提線的掛點。
(2)在提線前,在兩端的耐張塔處將導線松出3 m,在提線過程中保持各基同步提升,使導線的張力始終不超過運行張力,并且在提線過程中,保證導線始終有二道防護措施,可確保提升過程中不發生斷線、跑線。
(3)因為原舊線子導線基本持平,為防止提線過程中發生絞纏,我們采取各塔位同步提升的方式,嚴格控制速度,確保勻速,并且選擇風力不超過3級的天氣下進行,經多次模擬實驗,均未發生絞纏現象。
2.2? ? 調換織網
調換織網過程主要需考慮的因素有兩條:其一,調網過程中導線能否處于有效保護之下;其二,調網過程中會不會發生導線交叉、纏繞。具體分析如下:
(1)調換織網的過程是在新舊導線基本持平,且新導線略微靠內的情況下進行操作的,因此始終處于織網的保護范圍之內,待調網完成后,再將新導線完全放回滑車,也確保了舊線在提升過程中完全處于保護范圍之內,同時整個調網過程中,導線必須采取二道防護措施。
(2)結合現場塔型,經計算驗證舊導線的提高約1 m,可保證導線換位時,不出現導線交叉現象;同時1 m高度的提升也不會增大導線的張力。
3? ? 施工難點
織網施工中的主要難點如下:
3.1? ? 提升導線
由于本段施工直線塔多,一個耐張段長達2.8 km,要求導線提升過程中,必須確保導線的張力始終保持在運行張力之內,同時導線的高度又不能太低,以防引起導線直線接續管與織網之間的剮蹭,進而引起斷線或織網斷開,造成觸電等傷害事件。因此,提升導線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在提升、移動導線過程中,必須用鋼絲繩對導線做好二道保護;
(2)導線提升的高度控制在1~1.5 m之內,避免過高引起導線張力過大,過低又造成放線過程中導線與織網的摩擦;
(3)整個放線段內必須保證提線期間通信的暢通,并統一指揮,確保導線提升過程的同步性。
3.2? ? 調網
在調網過程中,新舊導線必須始終處于織網的有效保護之內,同時新舊導線之間的距離既要保證操作人員能夠方便地操作,又要確保完成織網后重新提線的過程中不會發生導線的交叉和磨損。因此,調網過程中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邊相新展放子導線的臨錨必須可靠、穩定;
(2)在邊相子導線進行換位過程中,新舊導線均不得失去二道保護;
(3)在邊相子導線進行換位過程中,必須保證最邊子導線的高度,以免無法進行子導線換位;
(4)操作時,由于人員出線后,對導線的高度也會有影響,在施工前也要考慮,對導線間的距離應留有一定的裕度;
(5)調網過程中做好網繩的防墜措施。
4? ? 結語
本文通過優化利用導線織網措施,圓滿解決了工程單回路線路跨越的保護問題,既保證了工期,又減少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民事糾紛發生的概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跨越電力線路架線施工規程:DL 5106—1999[S].
[2] 李慶林.架空送電線路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3] 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 第2部分:架空電力線路:DL 5009.2—2004[S].
收稿日期:2020-03-23
作者簡介:侯賀強(1986—),男,河南駐馬店人,電氣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