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欣 張凱雯
摘 要 本文主要討論疫情結束后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隨著線上課程開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線上課程內容被學生所學習,在課程體系、考核方式與監督體系上未來如何與線上課程銜接面臨著非常多得問題,本文認為,應該明確兩類課程體系,同時對學生學習線上課程的效果進行評估并以此確定未來的考核計劃。
關鍵詞 線上課程 線下課程 銜接
一、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之間的銜接是疫情緩解以后各高校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疫情爆發以來為了不耽誤相關課程的學習,全國各大高校紛紛開展線上課程的學習。一方面,線上課程的內容經典,能夠為學生帶來很好的學習機會,但另一方面線上課程的體系,相關的教學進度安排,考核的形式等都會與線下課程有所區別,一般而言線上課程的選擇由任課教師決定,這就給任課教師在選擇線上課程之前考慮未來與線下課程之間如何銜接的機會,然后真正的銜接問題并非如此簡單,不僅涉及課程體系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學監督等,從而可能影響整門課的教學效果。
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銜接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體系、考核方式以及監督體系3個方面。首先,線上課程的課程內容會與線下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致性,但這并不代表線上課程就能完全代替線下課程,實際上由于課程目標的不同,相同的一門課程很有可能有著不同的課程目標與體系;其次,在考核方式上也面臨著眾多問題,例如一門完整的課程包括考勤作業和期末考試、出勤、課堂表現等多方面內容,線上課程有獨立的考核體系,這就意味著在考核體系可能會與線下課程產生沖突,例如作業問題,學生在完成了線上課程的有關作業后,是否還需要繼續完成線下課程作業?又例如,如果本學期開學,那么已經學習的線上課程應該如何公開、公平、公正地給予學生成績;最后,有關線上課程的質量監督體系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傳統的課程質量監督核心在于老師上課,線上課程都是由相關的專家進行授課,那么課程質量又如何進行評價?顯然對于線上課程的監督目前還是不足的。
二、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銜接路徑
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銜接成了維護課程質量的重要環節,有關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銜接工作應從3個方面進行:
首先,應該確定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之間在課程體系上的關系。基于疫情對線下課程的影響已經無法避免,那么就應該明確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之間的主次關系,如果線上課程開課時間較長成為了課程主體,那么對于線下課程而言,只能作為線上課程的補充,線下課程的所有課程體系應該重構,圍繞線上課程進行補充、深化,未來線下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考核均應該以線上課程內容為核心;相反如果線下課程能有比較多的剩余時間,則應該明確將線下課程作為課程的主體部分,線上課程則應該作為相應的課程拓展內容。無論如何線下課程的教學進度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有關線下課程的內容必須進行壓縮提煉,并在未來將線上課程內容作為課程考核的一方面標準。
其次,應該了解學生對于線上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線上課程的最主要問題是缺乏有效的監督模式,實際上目前大量的線上課程學生參與度是非常低的,在對這門課不怎么感興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開著電腦人卻在做別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不應該回避對線上課程的教學效果測評,如果學生確實無法達到該門課程所要求的認知水平,那么有關線上課程的教學效果應該是被否定的,也就是說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重新確定;另一方面,如果線上課程能夠被學生所接受,有比較好的參與度,那么對于線上課程內容的銜接也應該獲得更加多的重視,甚至可以考慮基于線上課程而對這門課程進行重建以豐富課程本身的內容。總的來說,未來線下課程應該對之前已經開展過的線上課程進行查漏補缺,明確學生線上課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進行線上教學工作。
最后,應該將線上課程的考核納入到線下課程的考核之中。線下課程之所以能夠對學生產生約束力,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課堂可實時對學生進行監督,但更重要的是相應的成績能夠被學生所重視,實際上如果沒有辦法明確線上課程在未來課程考核中所占有的比例與具體的考核方式,就無法保證線上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首先線上教學肯定應該進行考核,而且應該根據線上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占有的比重安排相應的考核比例,并事先將這一情況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督促學生能夠認真學習。
三、以學生為本的課程銜接
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銜接不應該僅僅是形式上的而應該加重是銜接的具體內容。總的來說對于線上課程的銜接應該以學生為本。所謂以學生為本,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對課程的實際需要,如果沒有辦法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結果必然是一門課被分成了兩門獨立的課程,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收獲必然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