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梅
摘 要:家庭、幼兒園、社區協同開發并利用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主要的學習場所與生活場所。家園社區協調配合會形成教育合力,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家庭、幼兒園、社區協同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相關教育實踐策略,以期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家庭;幼兒園;社區;幼兒教育資源
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家庭、幼兒園、社區環境密切相關。家庭、幼兒園、社區三者如果結合起來就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推進幼兒的素質教育。但是,從目前家庭、幼兒園、社區三者關系構建情況來看,協同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并不理想,家庭、社區對幼兒教育資源的貢獻不足,難以發揮應有作用,使得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推進受到影響。針對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針對家庭、幼兒園、社區協同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協調各教育主體的關系,發揮協同教育功能
家庭、幼兒園、社區在幼兒教育中占據著各自的優勢,同時也是協同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主體。幼兒階段的教育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不單單要靠幼兒園的力量,家庭和社會也要參與到幼兒教育之中。從幼兒園教育的現狀來看,如果僅僅依托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很難實現幼兒的發展目標。這就要求學校和家庭、社區聯合起來,三者之間達成一致的協議,加強學校、社會之間的聯系,動員能夠集結的教育力量,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充足的教育資源。因此,幼兒園在教育工作中應發揮協調作用,利用彼此的優勢資源,引導其發揮教育功能,形成協同共育的氛圍。首先,幼兒園應認識到自身在社區中的地位,以及在幼兒教育中的專業性,并充分調動所擁有的教育資源,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其次,幼兒園應深刻認識家庭和社區的教育功能,并挖掘各自擁有的教育資源,例如家庭環境中親子關系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家長的職業類型對孩子知識結構建設的影響,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等,這樣才能有意識地協調家庭、社區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豐富教育資源內容。最后,設計系統完善的協同共育機制,保證家庭、社區教育資源的持續開發,對孩子的成長形成長效影響。
二、引導家長進入幼兒教育中,挖掘家庭教育資源
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中蘊含的教育資源是不可忽視的,家長必須重視幼兒的教育問題,為幼兒的教育提供條件。例如,每一個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培養有著不同的認識,并積累了一定的育兒經驗,而這些經驗也是充實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家長的職業各不相同,他們的工作過程也是參與社會的過程,而這些工作類型則是幼兒了解社會、探索社會的重要渠道等等。對此,幼兒園應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認識到家庭教育資源的豐富性與差異性,定期舉辦家長會、專題講座、親子游戲、家長開放日、家長助教等活動。一方面引導家長參與教育活動,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培育家長,為一些缺乏科學育兒經驗的家長提供支持,促使家長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挖掘家庭環境中的教育資源,進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合理利用社區資源,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社區是幼兒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它為孩子展示了更加真實的生活場景,而這些場景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園在協同社區展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首先要樹立生活教育理念,深刻理解“社會即學校”的含義,并從孩子全面成長的角度出發,引導其回歸生活、了解生活。其次,利用幼兒園與家長的各自優勢,協同開發社區的教育資源。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參加社區服務活動,培養孩子的社會意識。家長可以通過帶孩子逛超市、逛圖書館、坐公交車等日常活動,利用社區資源實現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社區也要為幼兒的教育貢獻一分力量,調動各個部門的力量,為幼兒創設一個舒適的教育條件,社區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加強社區、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合作,社區開展教育普及工作,讓家長也了解教育機構,在社區的幼兒園中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教育講座,對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進行教育理念的培養。社區也要走訪幼兒家庭,了解他們的家庭教養情況,科普育兒知識。
總之,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幼兒園、社區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三者之間必須加強溝通協作,把教育資源合理地進行分配,讓幼兒能夠更好地享受到教育資源。基于此,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幼兒園應主動協調好與家庭、社區的關系,充分挖掘并利用教育教學資源,為幼兒的成長創造協同共育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程劍霞.家園社區協同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初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5):182-183.
[2]何菲,王海娟.關于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協同教育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6(5):146,145.
注: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中小學品質提升校長專項課題“構建家園社區協同育人模式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19]GHXZ029)的研究成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