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摘 要:幼兒園游戲活動既是一種適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又是一種快樂自主的親身體驗活動,它能給每個幼兒童年時代留下刻骨銘心的回憶。
關鍵詞:游戲;幼兒園教育;作用
游戲是幼兒發展的需求,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關鍵。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游戲活動條件,滿足幼兒開展不同游戲活動的需求,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自主學習,是每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技能。《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條件。”可見游戲在幼兒園每日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往往一提起游戲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代,那些記憶最深處的就是在自家門前、操場上和伙伴們一起玩丟手絹、扔沙包、跳皮筋等游戲。每天玩得汗流滿面,笑得前俯后仰,小手黑黑的,衣服臟臟的,但大家的心情非常愉快,身體也很健壯。由此可以看出,游戲有利于幼兒在認知、情感、行為、身心、性格等方面的發展。
一、游戲有利于幼兒社會認知方面的發展
很多游戲都有配套的童謠和兒歌,這些童謠和兒歌中包含許多幼兒認知方面的知識。如音樂律動游戲,小班的幼兒模仿性很強,在老師的帶領下,排成火車狀,邊走邊念著兒歌,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一起去郊游。然后全體小朋友問,走到哪兒了,老師回答,走到動物園看見大象在吃食物。幼兒和老師跟著律動音樂一起學習大象伯伯怎么走,怎么卷鼻子。每一次老師的回答都要變換新的地點、變換小動物。如水里的小魚、樹上的小鳥、操場上的老爺爺等,幼兒再模仿。這樣的游戲有助于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動作表現力以及認知能力的提高。
二、游戲有利于幼兒情緒、情感方面的發展
角色游戲能為幼兒提供體驗他人思想、情緒、情感的機會。也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情緒、情感,不以自我為中心,形成善良、同情的性格。擬人化的角色扮演可以使幼兒成為他人。如小班角色游戲“娃娃家”,有的幼兒在活動中想當“爸爸”,開著汽車去上班。有的幼兒想當“媽媽”,在家買菜、做飯。有的當“孩子”,擺放玩具,去上學。大多數游戲都有游戲規則,這樣才能使游戲順利地進行。有趣的游戲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為了參加游戲,游戲時幼兒必須相互合作,學會解決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各種矛盾,學會關心和照顧他人,體諒別人的來之不易。同時,每個幼兒在游戲中要自覺地更換角色。因此,幼兒意識到必須克服任性等不良習慣,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參與游戲。
三、游戲有利于幼兒行為技能方面的發展
表演游戲是幼兒社會性活動的一種體現,也是幼兒行為的一種體現,它是以故事的形式開展的。在每次表演活動中,幼兒要學會與同伴合作、討論、交流、溝通等交往技能。幼兒在游戲中既能體驗到現實生活,又能不斷創造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大班表演游戲,《小羊和狼》這個故事中有很多幼兒喜歡的動物,小羊、小花貓、小黃狗、馬、大象、老狼等,孩子們有多種自己喜歡扮演的角色,還配有很多霸氣的對話,“小羊,你怎么了,快說話呀!”“不要怕,我們都來幫助你”;還有許多動作性的角色,“我用嘴咬它”“我用抓子抓它”等。表演游戲能讓幼兒提高口語能力,區分善與惡、好與壞。幫助他們漸漸克服本性上的弱點。以積極的心態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集體活動和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一生受益的好習慣。
四、游戲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喜愛游戲是因為游戲能滿足他們身心發育和發展的要求。戶外自由游戲很有刺激感。例如,玩滑滑梯會給幼兒帶來爬到高處再從高處順勢而下的刺激感,蕩秋千忽起忽落、忽前忽后會給幼兒帶來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鉆山洞、跳跳床、爬格子等都在無時無處不挑戰幼兒的膽量和能力。在自主游戲“玩輪胎”中,幼兒沒有任何干預,和同伴一起大說大笑、大膽地想象。看誰滾得快、看誰搭建得好。孩子們那種自然流露出的成功和喜悅,是大自然賜予每個孩子的童年。當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取得成績時,他們會覺得幸福、喜悅與自己同在。當他們遇到困難,會產生挫折感與失落感。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幼兒身體得到運動,同樣頭腦也得到了鍛煉。能增進幼兒身心健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五、游戲有利于家園合作的發展
每一個家庭都應當創造條件,滿足幼兒游戲的需求,給他們游戲的氛圍。在家里,爸爸媽媽應毫無怨言,多抽出時間耐心地和孩子玩,給孩子講好聽的故事,陪孩子去游樂場,帶孩子去吃大餐等。在每次陪伴孩子玩耍的日子里,你會覺得不僅能增進父子親情,同時還能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及喜怒哀樂。好玩的游戲很快就會把大人和小孩湊在一起,盡情玩耍。如“石頭、剪刀、布”“猜猜我是誰”等。游戲無處不在,去了幼兒園有老師、小朋友的陪伴,在家有爸爸媽媽的關愛。走進孩子們的心里,他們才不會孤單,才會向家人訴說自己的心聲,才會心存感恩地長大。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幼兒園的游戲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希望在不久,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中之重,能滿足每位幼兒的渴望和需求。愿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