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中
摘 要: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游戲只是一種達到某種教育目的的教學手段,通俗地講,游戲就是一種教學工具。因此,首先要堅持游戲活動的工具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兒教師都會使用這種工具。為此,要引導和培養幼兒教師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幼兒教師的“游戲觀”逐步建立,熟練、有效地運用游戲這種工具。
關鍵詞:幼兒教學;幼兒游戲;游戲教學
當前,各級各類幼兒園確實存在辦學過程中的“小學化”傾向,我們認識到要想克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一時半會不可能完成,這將是一個長期的、充滿困難和艱辛的過程,對外來講,各級各類幼兒園要克服來自社會觀念和家長認識的痼疾;對內,各級各類幼兒園要不斷提升教師業務素養,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堅持幼兒游戲活動教學,才能使當前所存在的問題有所改觀?!耙杂螒驗榛净顒印保@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的幼兒教育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在幼兒園“去小學化”辦學的過程中,堅持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教學活動的宗旨不能改變。因此,我們就幼兒游戲活動教學做了一些探討,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開展幼兒游戲活動教學的原則
1.堅持游戲活動的工具性
歸根到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游戲只是一種達到某種教育目的的教學手段,通俗地講,游戲就是一種教學工具。因此,我們首先要堅持游戲活動的工具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兒教師都會使用這種工具。為此,要引導和培養幼兒教師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幼兒教師的“游戲觀”逐步建立,熟練、有效地運用游戲這種工具。在運用的同時,還要杜絕就游戲談游戲,而忽略了“游戲活動”中的“活動”,要讓游戲具有“教育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積極活動,主動探究,深度融入,掌握游戲活動中所蘊含的知識和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的成長。
2.堅持讓游戲活動寓教于樂
游戲首先是一個工具,將游戲活動恰當運用在教學中,就要讓游戲發揮教育的功效,為此,我們要堅持讓游戲活動寓教于樂。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等相關要點融入游戲活動中,讓學習活動充滿生機與趣味,讓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感受,將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寓教于樂,既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通過游戲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收獲的不僅是相關知識,更有游戲活動帶給幼兒的深刻體驗。
3.堅持游戲與體育活動相結合
幼兒園一日常規中每天都有“體育活動”,這里的體育活動當然不能和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活動相提并論。但是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在開展幼兒游戲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游戲與體育活動相結合,將游戲教學融入體育活動,將體育活動融入游戲教學,以便幼兒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能夠活躍思維,開發智力。盡管幼兒園所開展的體育活動和游戲在大多數時候有一定的共通之處,但還是要區別對待,防止將兩者混為一體。
4.堅持游戲活動貫穿于幼兒教育始終
游戲不僅伴隨幼兒成長的始終,同時也應該貫穿于幼兒教育的始終。幼兒園一定要引導幼兒教師深刻認識幼兒游戲活動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獨特價值。幼兒教師不僅要認識到這一點,還要努力去踐行,尊重幼兒通過游戲感知事物的好奇心,保護幼兒通過游戲感受事物變化的興趣。幼兒園要努力創設豐富的游戲場域,精心選購游戲器具,用心添置游戲器材,選好游戲場地,安排好每天的游戲活動,最大限度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讓幼兒通過游戲獲得感知世界的能力,通過游戲獲取認識世界的“第一手”經驗。鼓勵幼兒將游戲活動中獲取的各類經驗在實踐中進行操作以便強化認知。
二、開展幼兒游戲活動教學的策略
1.幼兒游戲活動的教育形式要科學選擇
“去小學化”的基本前提是讓幼兒園管理人員和幼兒教師認識到,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但如何選擇恰當的教育形式讓幼兒游戲活動教學取得實效,是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一是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幼兒興趣,選擇游戲活動的相關形式。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幼兒必須在各類活動中接收信息,汲取知識或者感受認知。既然如此,幼兒園在制訂游戲活動教學的形式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合幼兒年齡(3~6歲)的游戲活動,以適應該年齡段幼兒的思維、感知、行為。如果選擇錯誤,將會大大降低游戲教學活動的教學效率,對幼兒的發展來說也無益處,甚至還會造成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出現行為失常、感知錯誤等現象。研究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是每一位幼兒教師應該在專業上不斷精進的一個方向,為此,應該重視幼兒游戲活動中教育形式的選擇。二是要充分研究當前幼兒教育的具體內容,選擇與幼兒游戲活動相符合的教學內容,將兩者融為一體,科學統籌,總體規劃,將《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等規范性文件中所指定的教學方向與園本特色相結合,確定幼兒游戲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為推動幼兒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2.幼兒游戲活動的教學內容要科學選定
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對幼兒教育的內容做了具體的劃分,在結合幼兒游戲活動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園和幼兒教師要結合《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的具體要求選定幼兒游戲活動的教學內容,要堅持科學性原則,不能以常識或者習慣做判斷。尤其是在私立幼兒園和農村幼兒園中想當然的現象較為常見,不經判斷和思考就做決定是不是要教拼音,是不是要教十以內的加減法等。幼兒游戲教學活動、教學內容的確定,一要堅持全面性原則。既要考慮到“健康”這個領域的教學目標,也要兼顧到“語言”“科學”“藝術”,同時還要考慮幼兒在“社會”這一領域的教學內容。二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幼兒園主要針對的是3~6歲的幼兒,因此要充分考慮各個年齡段幼兒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并在游戲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三要堅持園所一盤棋的思路。幼兒園教學管理部門要統一謀劃,全盤行動,不能任由幼兒教師單打獨斗、各行其是,要堅持杜絕幼兒教師自己做主的現象出現,也要盡可能杜絕個別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游戲活動教學造成干擾。四要注重團隊合作。幼兒園教學管理部門在統一制訂幼兒游戲教學活動實施方案或者規劃的時候要注重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將幼兒游戲教學活動所涉及的游戲方案、實施議程等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予以分解,促進幼兒游戲教學活動取得實效。
3.幼兒游戲活動的教學對象要注重分層
幼兒游戲活動教學對象顯然是幼兒園中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兒,根據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的特點,分層制訂幼兒游戲活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有針對性地提高游戲教學的實效性。為此,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要對幼兒進一步分層。盡管在教學班層面幼兒已經按照年齡分為小班、中班、大班,但在具體的游戲活動中,對某一個班的幼兒還要做針對性的分析,分層次制訂游戲內容,實現因材施教,更全面地照顧到個別特殊幼兒不能參與到幼兒游戲活動中的特殊情況。二要對游戲本身做好預案,防止游戲活動中個別幼兒的適應性出現反常。這同樣是出于對幼兒個體的分層考慮,當然,任何教學都是遺憾的藝術,只有經歷過了才能對其進行反思,找出不適用之處。三是針對家長制訂分層游戲教學活動內容和形式。這并不是說要迎合家長的需求,而是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在辦學上的特色。告訴幼兒家長,幼兒園已經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性特點,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讓家長知道某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么,通過什么途徑和方式知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發展水平。這也是緩解當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一個務實舉措,消除幼兒家長的困惑和誤解,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園共建渠道,對促進幼兒游戲教學活動取得實效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可以積極嘗試。
總之,我們認為,在組織幼兒游戲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堅持游戲活動的工具性;第二,堅持讓游戲活動寓教于樂;第三,堅持游戲與體育活動相結合;第四,堅持游戲活動貫穿于幼兒教育始終。只有把握住了這幾個方面,我們的幼兒游戲活動才能有取得實效的可能。另外,在開展幼兒游戲活動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堅持以下策略:第一,幼兒游戲活動的教育形式要科學選擇;第二,幼兒游戲活動的教學內容要科學選定;第三,幼兒游戲活動的教學對象要注重分層。這三個方面的策略,需要幼兒游戲活動的組織者根據幼兒游戲的特點進行厘定和選擇,不一定固守其一導致僵化。
注: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學前教育專項課題“‘去小學化與幼兒游戲活動教學策略實踐探索研究”(課題批號:BY[2018]Z005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