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銀婷
摘 要:衡量一篇作文的優劣,有三個維度:分量、集中、一體。作文的分量即“肯刪減”,不要“敝帚自珍”,要簡潔有力。作文的集中需要分段、分層的智慧和技巧。作文的一體,講求次序、聯系和呼應,最靈活,也最是彰顯慧心。
關鍵詞:作文;分量;集中;一體
提到一篇作文的好壞,很多學生往往憑的是兩個字:感覺。正如組成長方體的維度是長、寬、高,衡量一篇作文的優劣也有三個關鍵詞:分量、集中、一體。熟悉并掌握這三個詞語,就能對自己的作文理性地剖析,發現問題和短板,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
一、分量
作為800字的考場作文,衡量優劣的一個最簡單維度就是分量。同樣的字數,圍繞同樣的主題,你寫了兩層意思,我寫了三層意思,那么很顯然我的作文分量更足;同樣的內容,我用10個字表達清楚,而你用2個字就表達清楚了,顯然,你的文字分量更重。一篇作文中與主題有關的文字越多、越凝練,文章也就越有分量。
(原稿)誠信是立足于社會的根本原則。當初商鞅變法,人們都不信任商鞅,不遵守他發布的法令,為了博得民眾的信任,他在城南立了一塊木頭,對人說:誰能將這塊木頭從城南搬到城北,就賞賜他黃金百兩。這件事太容易了,沒有人相信他。但還是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搬了木頭,立刻被賞賜了黃金。結果新法令一推出,人們都服從遵守。這就是誠信的力量。如果商鞅不那么做,人們不信任他,新法令推出人們也還是未必服從。但是他講誠信,說賞百金就賞百金,誠實守信,民皆從之。由此可見,誠信對社會來說何等重要。
“商鞅變法”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此時再大費筆墨詳細展開無疑讓文章拖沓無力。
(修改稿)誠信是立足社會之本。當初商鞅變法,立木為信,法令一出,民皆從之。由此可見,誠信對立足社會何等重要。
總之,表達同樣的意思,用的文字越少,文章分量越重。所以,簡練是語言運用的永恒追求。
二、集中
當我們學會增加文章的分量,也就是學會刪減,忽然發現字數不夠了!這就到了第二個關鍵詞——集中。
集中,就是把分散的東西匯聚到一起。在議論文中,“集中”是伴隨著“分層”而來的。
以《六國論》為例。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弊在賂秦”,整篇文章集中所有的筆墨來寫“賂之弊”字,這是集中。為了論證此觀點,作者分為兩部分:“賂秦者”與“不賂者”。在“賂秦者”一段,作者又分戰敗與賂秦的比較、賂秦的情形和賂秦的危害三個方面集中談韓、魏、楚三國,絕不涉及“不賂者”,這就是集中;而在下一層次,則依次分析不賄賂秦國的三個國家齊、燕、趙衰亡的原因,這也是集中;接著用一個假設(“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對六國進行了總結分析,從而引出對現實的諷諫。
綜上所述,集中就是分層。分層就要做到每一層集中表達一個意思,達到“斷其一指”的效果。
三、一體
當我們學會分層,文章就變得充實而井然了。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讓分開的各個層次相互關聯而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呢?這就是第三個關鍵詞——一體。
一體的主要技巧包括次序、聯系和呼應。
以《諫太宗十思疏》首段為例。以“木之長”“流之遠”而到“國之安”,由自然到社會,可謂秩序井然。結尾處,作者不忘與開頭形成呼應。
作為一個有生命的人,軀干、四肢和頭,各就其位,不可替換。作文亦然,一篇有生命的文章,其各部分以及各部分次序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替換性。這就是作文的次序。
(一)次序
時間有先后,空間有方位,這是最簡單的次序。議論文各分論點也有其邏輯順序,恰當的排序不僅讓文章層次井然,也讓文章渾然一體,富有生命力。因而,在確定文章的層次后,首先需要注意各層次怎樣排序為最優。
(二)聯系
聯系主要是指相鄰的句與句、段與段、層與層之間,可適時加入相應的關聯詞或過渡句,讓前后關系一目了然。這樣,句與句之間讀來更流暢,段與段之間聯結更緊密,層與層之間也會更加嚴謹。久而久之,這種語言訓練也會讓你的思維更加縝密。
聯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以相同結構的句子開頭:我們向在這里浴血奮戰的醫護人員致敬!我們向在這里不辭辛勞的社區干部致敬!我們向在這里默默奉獻的英雄人民致敬!比如我們可以在作文內容充實的基礎上適時加入關聯詞:誠然/誠哉斯言、由此觀之、這個角度來說、與其……不如……、可惜/可悲/慶幸/遺憾的是、相比之下、說到底、推而廣之、君不見/聞,等等。
(三)呼應
聯系主要指鄰近的詞句聯為一體,呼應則指較遠的段落之間或段落與題目之間。呼應是一體性重要的一環。很多學生寫文章,寫到后面就忘記自己要寫的是什么了,導致不扣題目,首尾失聯。這樣的文章就如半身不遂的人,雖然各個部分都有,但是各自為政,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要善于設置各種呼應點,讓文章前后首尾渾然一體。
優秀的電影總是在細節上設置很多呼應點,如《阿甘正傳》,影片開始一片羽毛飄到阿甘腳下,被阿甘夾在書中。最后送小阿甘上學,等校車時翻開同一本書,羽毛掉落。這樣呼應,讓電影前后顯得渾然一體了。
綜上所述,我們在寫作時,要牢牢掌握這三個關鍵詞,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加以運用以至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只有同學們在平時閱讀寫作時自我提醒、主動改進,我們的作文才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