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
摘 要:隨著現代學前教育的發展,晨間戶外體育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其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還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進而形成積極開朗、健康樂觀的個性態度。但是目前幼兒園在開展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時,對空間、環境以及鄉土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在此,重點探析幼兒園在構建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時,實現因地制宜的有效策略與措施。
關鍵詞:幼兒園;晨間戶外體育活動;因地制宜
晨間活動是組織幼兒在戶外探索與游戲的重要環節,通過組織幼兒有序參與晨間體育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運動能力與身體協調,可以引導幼兒從小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并且提升幼兒的體質與健康,因此推動晨間活動的因地制宜發展,就成為幼兒園重要的教育任務。
一、幼兒園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原則
(一)安全原則
在幼兒戶外活動中,保證安全是第一原則,尤其對幼兒而言,他們的安全意識較差,對諸多危險因素沒有認知,同時還容易出現興奮、激動等特殊情緒狀態,因此在場地的設置上,必須盡可能避免危險因子。比如,容易掉落的高臺、尖銳或鋒利的物體、不符合幼兒身高的空間等。
(二)教育原則
晨間活動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其內容必須以服務教學而設計,活動可以從游戲娛樂等形式開展,但同時也要滲透一定的教育引導作用。比如,引導幼兒掌握一些運動技巧、認識不同的事物、了解更多的文化習俗等。
(三)靈活原則
晨間體育活動還應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因幼兒的心理存在多變性,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容易產生不同的想法,而教師就要根據幼兒的需求,設計可以臨時改動與調整的活動內容,以此實現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良好效果。
二、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因地制宜構建策略
(一)優化空間利用
幼兒園在開展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時,要想實現因地制宜,首先需要從空間利用上進行有效拓展與合理規劃。第一,應從格局布置上因地制宜。比如,升旗臺、滑滑梯等,其占據的空間位置較大,可以將升旗臺轉移到靠近邊角的位置,避免影響兩側的空間布置;而滑滑梯則可以將其造型進行規整化,如改變為長條狀等,縮小空間占比。又比如攀爬架、籃球筐、投擲架等,則可以依托于不同的墻壁設立,提升空間利用效果。此外,還可以將幼兒園的走廊等空間優化利用,設計不同的托臺或墻柜,用于收納活動材料等,可以進一步設置更多的活動區域。第二,應從區域規劃上因地制宜。幼兒園在設置晨間戶外活動時,應按照區域進行設計,如投擲區、攀爬區、傳統游戲區、綜合區等,教師應合理布置每一個區域,并在不同區域內設計不同難度的游戲內容,以便更有效地引導幼兒有序參與到各個活動項目之中。
(二)善用環境資源
因地制宜晨間活動設置,不僅要從幼兒園的空間進行有效規劃,更要結合幼兒園所在地域或民族的習俗與文化,從環境與材料投放方面做到因地制宜。首先,可以利用幼兒園周邊的環境產物。比如,幼兒園附近有種植竹子,教師就可以砍伐一些可用的、長度與粗細適中的竹子,將其晾曬后制作為竹竿,并設計相應的跳竹竿游戲,既可激發幼兒的興趣,又充分利用了周邊環境的產物。其次,可以利用幼兒園本土的節日文化或傳統習俗。比如,在端午節,很多地區都有賽龍舟的習俗,教師可以設計“端午龍舟會”主題活動,先將幼兒分組,并利用水果籃、紙箱、彩筆、彩色紗布等制作“龍舟”,指引幼兒將其穿上后,各小組依次列隊前行,每個幼兒之間用繩子或膠帶連接,然后進行比賽。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幼兒參與到民俗活動中,還能推動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傳承。
(三)巧用現有資源
城建體育活動的設計,還可以從現有資源的利用上做到因地制宜。比如,在幼兒園中,廢舊輪胎是重要的活動道具,一般可以通過輪胎布置區域,鍛煉幼兒穿越障礙區的能力,以鍛煉幼兒的身體跳躍性和協調性。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利用廢舊輪胎制作其他游戲區域。比如,通過將輪胎以不同面擺放成一條直線,可以指引幼兒通過走、跑、跳、爬等不同方式進行穿越;將輪胎與梯子配合,或者將輪胎堆砌為金字塔形狀,則可以設計成不一樣的攀爬區等。通過這樣的靈活運用,就可以做到現有資源的因地制宜,通過不斷變化的游戲形式,還可以不斷給予幼兒新鮮感,增強他們的運動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晨間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因地制宜是幼兒教師應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師首先應遵循安全性、教育性以及靈活性三大原則,同時在空間利用、環境資源以及現有資源等方面的運用上實現因地制宜,為幼兒設計巧妙的體育活動,進而有效推動幼兒的身體素質發育,給幼兒創建一個愉快、健康、積極、靈動的戶外活動空間。
參考文獻:
[1]林玉芝.五方優化:開展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有效路徑[J].教育觀察,2019,8(6):99-100.
[2]盧春燕,欒芳.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活動實施與探索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C],2017:5.
編輯 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