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 唐源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甲乳外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乳腺癌是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之中居于前列,由于乳腺并非生命活動所必須器官,故而惟有在癌細胞脫落、轉移,對其他組織產生破壞時,才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而需要及時予以察知、治療[1]。引發乳腺癌的因素繁多,譬如激素、遺傳、飲食不當、生活不規律等等,該病早期無明顯癥狀,僅以微小的腫塊與疼痛較為多見,故而廣大患者應當予以警惕。臨床上多采用手術對該病進行治療,以改良根治手術以及保乳手術較為多見。在此,本文以我院近年接治的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不同手術方式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之中的實際價值進行了探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共錄入對象68 例,均為我院于2015 年1 月—2019 年11 月所接治的68 例乳腺癌患者,所選對象均為女性,病史完整、檢查資料完備,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34 例。對照組年齡范圍在32 ~76 歲間,平均年齡為(44.42±5.26)歲;實驗組年齡范圍在33 ~78 歲間,平均年齡為(43.15±5.26)歲。兩組對象基礎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保乳手術,術前行常規消毒、麻醉,明確患者腫瘤位置,并于乳頭處做切口,切除腫瘤,并將腫瘤周圍1cm 腺體切除,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考慮有無切除乳腺段、乳腺葉的必要[2]。在手術過程之中,對腫瘤邊緣腺體組織予以快速冰凍處理,如邊緣結果呈陽性,則要考慮擴大切除范圍,直至切除結果呈陰性為止[3]。術中以弧形切口將腋窩及淋巴結切除、縫合。
實驗組則實施改良根治手術,行常規消毒、麻醉,對患側乳頭及距腫瘤3cm 的皮膚進行切除,保留胸小肌及胸大肌[4]。于患者腋窩切口,如患者淋巴結腫大,則需清除淋巴結[5],并切口縫合。
上述兩組研究對象術后均接受放、化療等輔助治療。
對兩組研究對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以及轉移率進行統計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以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取卡方檢驗,當P<0.05 時,則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由所得數據可知,兩組患者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上未見顯著差異(P>0.05);兩組復發率及轉移率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

表 兩組患者觀察數據比較表[n(%)]
乳腺癌是發生于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由于乳腺并不屬于維持人類生命活動的器官,故而該病往往并不致命,只有當癌細胞松散、脫落,隨著血液、淋巴轉以后,才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據有關資料[6]表明,在世界范圍內,乳腺癌已經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我國雖非乳腺癌高發地區,但其防治形勢也并不樂觀。近些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要略高于世界平均水準,且據衛生部數據可知,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7]。從這一角度來說,乳腺癌已成為當前世界范圍之內的嚴重衛生問題,不過自邁入新世紀以來,該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趨勢,這是由于廣大女性朋友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乳腺癌綜合治療的展開。現如今,乳腺癌已是療效較為理想的實體腫瘤,只要早期得以有效的治療,多數患者均能恢復健康。
早期乳腺癌直徑通常在2cm 以內,同時無轉移趨勢。乳腺癌一直是困擾廣大女性朋友的噩夢,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競爭加劇,工作壓力加大的環境之下,該病的發病率顯著提高。早期乳腺癌并無明顯癥狀,其主要表現為腫塊,伴有輕微疼痛感,難以引起患者重視。而當患者察覺之時,該病往往已經步入中晚期,已然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8]。故而,患者應當提高警覺,一旦察知異常,應當及時就醫,以求提高治療效果。
在早期乳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之中,常規保乳手術以及改良根治手術較為多見。保乳手術可以維持患者形體美,而改良根治手術則能徹底清除腫瘤,抑制擴散,提高患者生存期。兩種手術方式各有優勢。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兩組患者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上未見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復發率以及轉移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兩種手術方式均可應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之中,其治療效果十分可靠,改良根治手術的優勢在遠期復發率以及轉移率更低。此次研究所得結果,較之過往文獻研究成果十分接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在早期乳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之上,改良根治手術以及保乳手術均為可靠的選擇,不過改良根治手術復發率、轉移率低,其安全性、穩定性以及遠期療效值得信賴,故而在臨床手術方式的選擇之上,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以及意愿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