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江西送變電公司 鐘家斌

熊軍,中共黨員,江西省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送電施工一分公司員工,先后獲得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特等勞動模范、江西省第十五屆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江西好人”等榮譽,他參建的多個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
“下午我們到張力場選址的幾個點去看看,提前把后面放線作業的工作給安排一下,工期不等人哪。”4月3日下午,外面下著不小的雨,熊軍叫停了組塔作業,準備帶著同事小賀去查看張力場情況。熊軍是江西送變電公司的一名項目經理。眼下他負責的是贛州信豐西牽引站外部供電工程。這是一項為正在建設的江西贛州至廣東深圳高速鐵路(以下簡稱“贛深高鐵”)供電的配套電力工程,工期緊、任務重、意義大。
與現在擔心工程進度的焦慮相比,2月18日,熊軍年后重新進場的心情要更加復雜和忐忑。
信豐西牽引站外部供電工程位于江西贛州信豐縣。當時信豐縣沒有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地政府對外來人員管理非常嚴格。
工程復工后,三十多名項目部參建人員從不同地區陸續返回施工現場。人員多,來源地廣,工程的疫情防控壓力相當大。
熊軍說:“我真擔心工友們的身體安全,怕大家出現意外,也給地方上添麻煩。”為了保障工友們的安全,熊軍帶領項目部制訂了嚴格的防控要求,全部復工人員每日測量體溫,每人單間隔離,每日三餐也是定時在房間門口自取。正是由于科學防控、嚴防死守,項目部實現了疫情“零確診、零疑似”。
3月上旬,經過14天的自我隔離,全部人員沒有出現發熱、干咳等癥狀,而且都取得當地防疫部門開具的“健康證明”。熊軍這才舒了一口氣。3月7日,工程各施工點開始真正忙碌起來。
工程項目部是一個團隊,項目經理就是這個團隊的領頭人,把同事們從家里帶出來,就要安全地把他們帶回去。不論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還是在以往的工程建設中,熊軍都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出事了,多帶幾個氧氣瓶趕到48號基礎來。”熊軍永遠忘不了2016年10月9日的那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營救。當日熊軍在西藏芒康縣參加藏中聯網工程建設,突然接到隊友電話——因自然地質原因48號基礎發生崩塌,三名工友被埋在了基礎坑洞里。
熊軍趕到現場時發現,由于害怕二次塌方,十多名在場人員正議論著怎么救人,但誰也不敢下到基坑去。塌方樁號位于芒康縣如美鎮如美村,處在瀾滄江南側的一片山腰上,碎石裸露,地質疏松,僅有少量的高原植被點綴著山坡。人踩在上面,碎石紛紛往坡下滾落,墜入江里。
“用繩子拉好我,我下去看看。”熊軍當機立斷系好安全繩,下到11米深的基坑內,石塊、土塊、木料、模板交錯堆在一起,哪里還有被埋工友的身影。這個時候,基坑內上方浮石已經全部松動,護壁大面積開裂凸出,隨時可能塌下來。
天色很快暗了下來,瀾滄江的水氣也升騰了起來。夜間救援的照明燈準備好了,這是一場生命保衛戰,必須晝夜不停,時刻不停!
在一天一夜的救援中,沒有專業救援設備,熊軍冒著二次塌方的風險,僅靠工地上最簡單的安全繩和提料筒,先后七次深入基坑,一度與死神擦肩而過。最危險的時候,熊軍甚至留下了短信“遺書”。最終,歷時21小時后,熊軍憑著膽識和勇氣,成功地救出了三名被埋的同事。

贛深高鐵一端連著贛南革命老區,另一端連著深圳特區,贛深高鐵因此也被稱為連接老區與特區的“快速路”“致富路”。信豐西牽引站外部供電工程是贛深高鐵的配套電力工程,對高鐵建成后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為實現贛深高鐵2021年通車的建設目標,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要求該工程在今年6月底具備送電條件。
受疫情影響,工期比原本的計劃更加緊張。工程復工后,熊軍就開始通盤考慮工程各項施工進展。工程共要組立鐵塔79基鐵塔,線路全長約22.5千米。
熊軍說:“這個工程跨越多、高風險作業點多,后面的作業我們不能有一丁點的馬虎。”該工程多處跨越鐵路、輸電線路、高速公路,四級風險施工作業點多。為確保放線作業安全進行,熊軍安排人員對全線的地形情況、跨越情況進行了摸底,制訂合理措施確保放線作業安全有序進行。
4月份,贛南地區進入梅雨天氣,不利的天氣因素給工程進度造成了不小影響。農歷清明節前后,熊軍來到工程施工駐地,查看防汛物資配置、措施落實情況,交代一線員工密切注意汛情變化,抓好防范工作,同時搶抓短暫晴好天氣加緊施工。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鐵塔組立62基。
5月份工程建設將會迎來基礎開挖、鐵塔組立、導線展放同步開展的交叉作業局面。看著各項工作逐步理順,熊軍對后續工程建設信心滿滿。他說:“每一個工程經過我們的手,從藍圖變成現實、成功投運的時候,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