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靜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國際學校 226100)
就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來進行變式訓練,一方面通過變式來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反饋我們的教學效果、檢測學生的認知效果.就初中物理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來達成.
現象篇是初中物理中最基礎的一個版塊,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收集與整理、歸納與總結,得出相應結論性的規律與認知,而學生需要通過對規律的理解和認知來解釋物理現象的本質,揭秘物理規律,促進物理學習的深入.比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下面的結果.
原題小紅手機中有一張她站在湖邊的照片,小紅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見,當時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形成的,照片中小紅的倒影部分____(選填“是”或“不是”)實際光線進入手機鏡頭形成的.
原題分析學生在第二空中會錯誤的填寫“不是”,原因是學生認為倒影是虛像,而虛像是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匯聚而成的,而不是實際光線匯聚而成的.
變式導向結合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學生回答錯誤的本質和原因,就要進一步讓學生對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每個現象的本質,即此處問的是照片中倒影部分,即照片中所成的倒影的像.
變式照片中小紅的倒影部分是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
現象篇的變式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分析現象的本質,對接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技能,充分激活學生對現象的揭秘.

圖1
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的規律需要掌握,如牛頓第一定律、浮力的變化等,這些規律相對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需要從多個維度來領悟其中的變化,并促進學生對規律的理解深度,為此,我們在規律篇的變式,一定要從多個維度去追問學生,以此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去考慮問題.
原題如圖1,往浴缸中勻速注水直至注滿.下列表示此過程中浴缸底部受到水的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其中合理的是( ).

圖2
原題分析本題重點考察學生對浮力隨深度變化這一知識點,學生需要結合題目中的文字信息和題目提供的浴缸形狀進行分析.就本題而言,學生需要分析出,在往浴缸里勻速注水的過程,由于受浴缸形狀的影響,水位上升的速度回變得越來越慢,為此,壓強隨時間的增加速度也會越來越慢,故用圖2C來描述壓強隨時間的變化.
變式導向此時我們的變式應該從文字信息和圖像信息中進行變式,一方面需要鞏固學生對壓強與深度關系的鞏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圖像信息和文字信息,吃透其中的關鍵變化特征,并能轉化成圖像信息表示出來.
變式1將原題中“勻速注水”變成“勻速上升”.
這樣的變式旨在引領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對文字信息的細細品讀,理解、理透其中的物理本質內涵,提升學生審題能力.
變式2浴缸的形狀發生變化,比如,改成圓柱體.
這題重在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中的圖像、圖形信息,旨在引領學生能剖析圖形變化過程中物理量的變化,將具體的物理情境變成具體的物理問題.
規律篇的變式重點啟發學生對情境中所描述的物理情境進行分析,對接其中所蘊含的物理規律和規律中的易錯環節,以此讓學生能全面全方位的分析物理規律應用的背景和情境,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效果.
初中物理的計算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學生在這個環節也是最怕的,為此,我結合學生的易錯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變式是必須的,一方面可以充分鞏固學生的掌握深度,另一方面,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掌握相應的環節,并通過對比、歸納、分析總結出相應的方法與技巧,在提升學生解題能力同時,提升對相應環節的應用熟練程度和理解深度.

圖3
原題如圖3所示,塔式起重機上的滑輪組將重為9.0×103N的重物勻速吊起10 m、作用在繩端的拉力為4.0×103N.(1)求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2)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3)若克服摩擦和鋼絲繩重所做的功為有用功的0.3倍,求動滑輪的重.
原題分析本題中第一第二問是考查學生對常規物理量的求解,即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求解,這些物理量的求解基本都是基于已知物理量直接求解得出的,對于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多大的難度,但是在第三問中,學生則明顯感受到概念的混淆,題目中出現了“克服摩擦和鋼絲繩重所做的功”,學生在理解這個環節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這部分功是屬于哪個部分的,是有用功還是額外功,其次題目要求動滑輪的重,機械在對它做功的過程又是屬于哪部分的功呢?對這些解決好以后,學生需要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如何結合他們的關系架起已知與未知的橋梁,從而解出相應答案.
計算篇的變式重點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熟練掌握相應物理量的計算公式和變通式,讓學生將物理情境中的物理量與要求解的物理量對接起來,分清之間的關系,并進行計算.除此之外,在計算過程中的細節點又要通過變式等形式加強學生的理解與突破.
除了上文提到的變式類型,我們還有很多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參與相應的變式訓練之中,比如實驗探究的細節變式,操作要領的實踐與應用、圖像與表格信息的相互轉化等,題目是無限的,我們只有充分挖掘知識與規律的本質,揭秘解題過程中的技巧與方法,通過科學合理的變式引導學生全面、深入的理解知識與技能、突破思維的瓶頸,以此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