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不孕不育癥是生殖系統疾病中的常見類型,會給夫妻雙方的生殖健康及家庭和諧造成嚴重影響[1]。針對不孕不育癥西醫臨床主要采用調節性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但效果常難以滿足臨床預期。中醫學認為,不孕不育主要因腎氣不足、肝郁氣滯、胞宮虛寒使沖任失調所致,應用補腎調經治療具有一定成效[2,3]。為此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5例不孕不育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補腎調經法在不孕不育癥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5例不孕不育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相關檢查均確診為不孕不育癥,患者均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排除女性生殖器器質性病變、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下丘腦或垂體器質性病變、相關藥物過敏史、治療依從性差及臨床資料不全者。根據入院單雙號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32例和研究組33例。研究組中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31.26±2.58)歲;病程1~9年,平均(4.73±1.32)年。對照組中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1.42±2.73)歲;病程2~10年,平均(5.03±1.28)年。2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口服戊酸雌二醇片(Bayer Vital GmbH,批準文號H20120369),10 mg/次,2次/d;維生素C(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71),100 mg/次,3次/d;維生素E(秦皇島百慧制藥廠,國藥準字H13022601),100 mg/次,2次/d;連續治療2個月。研究組患者接受中醫補腎調經法治療,藥方組成為:紅藤、赤芍、丹參各30 g,敗醬草、夏枯草、路路通、莪術各15 g,黃柏、王不留行、三棱各12 g。痛經者加肉桂15 g,五靈脂、桃仁各10 g;腎虛者加桑寄生20 g,川續斷12 g;肝郁者加郁金、柴胡各12 g;寒濕盛者加桂枝15 g,細辛10 g。將諸藥水煎至300 ml左右,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連續治療2個月。用藥期間取4 ml當歸注射液與4 ml胎盤組織注射液混合后于腎俞、三陰交、天樞、足三里進行穴位注射,每穴2 ml,隔日1次,經期停用。
1.3 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治療前后雌二醇(E2)、睪酮(T)、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等內分泌指標變化,停藥后隨訪半年,比較2組患者的卵泡直徑、子宮內膜厚度及排卵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半年內妊娠;有效:連續2個周期內排卵功能恢復,宮頸黏液結晶檢查出現橢圓體,基礎體溫呈雙相;無效:治療后仍未出現排卵,或偶有排卵但未連續2個周期;總有效=顯效+有效[4]。

2.1 治療總有效率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2 治療前后各內分泌指標變化治療后2組患者各內分泌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各內分泌指標比較 (例,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治療情況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卵泡直徑、子宮內膜厚度及排卵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
不孕不育癥是指未避孕、性生活正常的情況下在一年內仍未妊娠的疾病,發病機理復雜。中醫認為不孕不育屬“閉經”“不孕”范疇,而“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可使天癸欠充、沖任運行不暢而出現不孕、月經不調等癥[5]。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腎陰為生命之本,腎陽為元氣之根,腎氣虧虛,腎精不足,則導致血海乏源、沖任不固而不孕[6,7]。補腎調經是治療不孕的基本方法,可通過補腎益精、養肝血來發揮治療作用,能促進女性雌激素分泌、改善子宮內膜對胚胎的接受性、誘導排卵為主[8]。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2組患者各內分泌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卵泡直徑、子宮內膜厚度及排卵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補腎調經法可有效調節內分泌指標水平,改善子宮內膜厚度及排卵情況,療效確切,對促進不孕不育癥患者妊娠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