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穎
【摘要】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供給側改革是針對供給問題所作出的時政改革,需求與供給形成相對均衡的關系是推動經濟前行的首要前提。供給側改革大環境中,商業銀行以往的發展模式也將改變,既有管理體制受到沖擊,信貸風險加劇。本文依托于供給側改革大環境,分析此時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信貸風險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防控措施,本次分析目的在于給商業銀行信貸經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問題總結;防控機制
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對各行業發展均具有影響,銀行業在過去階段所采取的經營及管理模式受到沖擊,但此時又為其創造了豐富的發展機會,從我國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其在此環境下則表現出信貸風險問題,實現對信貸經營模式的優化具有必要意義,應當找準經濟發展方向,合理調整信貸結構,以多途徑并存的方式規避信貸風險。
一、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一)風險隱患增加
由于受到了供給側改革的影響,我國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在各項業務板塊中都伴隨不同程度的風險,具體至信貸風險質量管理工作中則有:貸款部門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水平相對滯后,在面對信貸風險相關問題時存在無從下手的情況;現行信貸管理機制運行能力不足,貸款審批和發放的決策均源自于個人主觀意愿,并未獲得科學的指導;信貸管理方法難以適應于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環境;信貸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對風險的感知不夠靈敏;信貸部門所實行的運行機制不成熟,且難以獲得內部管理體系的引導,日常工作中相繼出現大量違章情況。諸如上述所提的問題,均是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重要體現形式。
(二)資產損失規模大
從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來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工作已經取得突破性發展,傳統管理模式得到持續的升級,在面對信貸風險的應對機制中除了推行避免政策外,還采取了保值增值措施。但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現階段的信貸管理體系風險并未從根本上消除,在經濟發展表現出邊際遞減趨勢的環境下,源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均會沖擊信貸管理模式,且商業銀行在面對信貸風險時缺乏全面的認知,并未給出較準確的預計推算,從而承受資金損失。
(三)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針對信貸風險問題時并未創建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其結果則是產生大量信用風險。例如,在流程接管等相關業務中,在缺乏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時,則難以實現對人員的全面監督,易導致商業銀行管理層面的失誤,而各類細微漏洞的存在均會醞釀成影響力更大的信用危機,若缺乏控制還將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措施
(一)合理界定銀行資產類別根據商業銀行的發展狀況,其產生的銀行資產類別豐富,通過正確的途徑劃分資產后,有助于提高資產的細致化水平,從而更加靈活的規避金融風險,如劃分為正常貸款、可疑貸款等多個部分。不僅于此,此項工作還需要擴展到風險性貸款范疇之外的各類資產中,具體如債券、股票等,且要針對資產損失問題編制一套計提標準。
(二)處理不良貸款在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各類來源途徑中,以不良貸款的負面影響最大,應當以合理的手段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影響程度。對此,政府需要通過政策手段提出一套規范化的處理對策,例如通過法律的方式實現對貸款行為的約束,從源頭上規避不良貸款事件。作為商業銀行自身,在面對大量不良信貸資產時,可行途徑是將其交給下屬子公司處理,此舉的直接作用在于分散不良資產;而針對各類難以維系正常經營的公司,可采取合并的手段,從而將其導入市場主體中,以便明確其資產真實狀況。從近年來我國的發展環境來看,不良貸款率表現出逐年提高的趨勢,此時針對不良貸款的處置效率也有必要提升至全新的層次,政府部門需要針對各類補救措施形成規范,全方位避免體系漏洞。
(三)改進信用環境氛圍信貸風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用環境氛圍,在良好的信用環境下所產生的信用風險度自然也能夠控制在較低的水平,由于信用環境氛圍的優越性,各貸款人能夠更全面的認知到信用貸款體系制度,并嚴格依據相關準則而執行,隨之降低風險系數。對于不良貸款的清收,在此項工作中法律機構并未對銀行信用貸款形成準確的認知,其重視程度有所不足。此外,諸如逃避稅務等一系列失信行為普遍存在,政府需要在此方面下足功夫,力爭營造優良的信用環境氛圍。
(四)協調信貸關系在各類不可抗力因素的作用下,商業銀行需要全局把控信貸資源,并以合理的方式做好優化配置工作,從而提高供給需求水平;并且,還需以信用度為依據做好分類劃分,立足于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實現對信貸關系的全方位協調,既要最大化的規避不良資產,又要有效適應于我國國情。
(五)加強風險基礎防控由于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可避免會給信貸造成風險,此情況下加強風險基礎防控極具必要性。商業銀行要具有全局性,采取科學的基礎風險防控措施,通過對系統風險的分析,從中剖析隱含風險,以相關數據為依據推理驗算,并將補救措施落實到位。此外,還需形成部門管理方案,日常工作中做好風險預備,若因某些原因而爆發風險時,則靈活的調整風險損失度。諸如上述所提的途徑都是風險基礎防控工作中要高度注重的內容。
三、結語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迫使商業銀行的發展環境發生變化,伴隨更明顯的信貸風險。針對此問題,商業銀行要積極出謀劃策,實現對資產的精準劃分、針對各類不良貸款以妥當的方式處理、創造優良信用環境氛圍以及全面調整信貸關系等,上述均是經本文分析后所提出的對策,希望給我國商業銀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3):119-120.
[2]陳丹.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5):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