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口老齡化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生態環境、食品、醫療等安全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的出現成為了社會重點關注的焦點,隨著人們對預防醫學的重視程度,為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壓力和挑戰。為了能夠適應新時期社會居民的健康需求,本文將從各個方面對當前階段的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以健康需求為導向促進預防醫學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為醫療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健康需求? 導向? 預防醫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c)-0189-02
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社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健康的認知也在逐漸的上升,隨之而來的衛生服務體系和衛生管理體系也發生了變化和改革。在當前衛生服務模式中由傳統的以疾病為主導演變成為了以健康為主導,服務對象也從之前的患者變成了現在的社會人群,將醫療事業轉變成為集醫療、預防、健康等等方面為一體的管理體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就迫使當前階段的醫學教育進行創新和改變,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當前社會群體和醫療事業的崗位需求,在本文的介紹中主要是針對預防醫學教育進行闡述,分析改革下的實踐預防醫學教育,旨在為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成效的提升提供可參考依據。
1? 人群健康需求現狀
健康就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都處于一個相對完好的狀態,并不是單純的指是否患有疾病,身體是否虛弱等等。根據相關的報道和數據統計分析,我國當前人群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在當前階段我國老齡化的問題相對比較嚴重,人口老齡化就意味著免疫系統和抵抗力以及身體各項機能在逐漸降低,很多的疾病更容易發生,比如說老年癡呆[1]。第二是慢性疾病的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嚴峻,目前中國22%的中年人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為死亡,有一半以上的人存在過度勞累死亡的危險,大部分的白領均處在亞健康的狀態,中青年的女生容易患有婦科和心腦血管的疾病,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高達20%,占總體死亡人數的83%。第三是針對當前青少年的健康狀況進行分析,80%的學生早餐營養質量都比較差,高度近視率在逐漸的上升。第四是二胎政策有效的促進了新生兒的上升,尤其是高齡產婦在逐漸的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生兒保健的健康服務變得尤為重要[2]。最后是在當前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也在逐漸的上升,因為各種各樣因素導致心理問題越來越普遍,成為了限制社會和家庭不穩定的關鍵因素,要加強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
2? 提供健康服務現狀
在一直以來的醫學教學中預防意識和理論教學很難進行有效的融合,這也就導致了醫學和健康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在現階段醫療機構的常規化工作流程運行中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或者是關于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目前大部分的醫生認為自己主要的職責是幫助患者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對健康教育并不是特別的重視,導致了臨床醫生不能承擔整體衛生服務體系的責任,醫療機構也不能完成從預防到保健一體化的綜合衛生服務功能。這是當前階段我國慢性疾病防控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以健康需求為導向的預防醫學改革
作為醫學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醫學人才、維護社會居民身心健康的責任,尤其是在當前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地方醫學院校培養以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以此來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學校和社會之間的供需平衡,有效的促進現代醫療的發展,維護社會群體的身心健康。
3.1 將預防戰略貫徹在教育全過程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首先要從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只有促進滿足人才多樣性的需求,利用當地的一切資源才能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完成培養目標,促進課程教學體系的合理化。根據當前醫學專業的服務定位和專業發展,在學校專業教育和人才學科醫學倫理心理教學以及公共衛生及方法學科、就業指導教育中都是以預防為主的思想進行醫學教學改革,加強預防戰略的教育,促進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養和人道主義精神的培養,在學科中滲透預防為主的思想,加深學生對預防的重視和理解[3]。
3.2 強化六位一體醫學理念
基于健康需求為導向,為了實現預防醫學教學的改革,首先要促進公共衛生課程體系的優化,在醫學教學中《預防醫學》分為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衛生學》三門主干課程,一方面讓學生對預防醫學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基礎上加強《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等相關課程的教學,促進現代醫學模式和理念的創新。其次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加強教學。在現代預防教學中要有效的減少必修課的課時,增強選修課,重點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就業的需求進行內容的選擇,適當的減少課堂教學的時間,增強課外學習的時間,重點放在學生的自我學習上面,增強實踐、綜合和設計性質的課程,有效的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其三要在預防醫學教學改革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學研能力的培養為教學的核心,開設輔修課程,比如說《營養與健康》、《環境與健康》等等選修課程,也可以通過專業技能課外訓練或者是科研設計等等類似的講座和實踐活動有效的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學研能力的提升。最后是增強社區實習的經歷,為了有效的促進學生在畢業之后更快的適當工作崗位,彌補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差距,可以增加學生社會實習的經驗,將綜合性醫院的實習和社會實習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多個方面的發展。
3.3 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興趣
在現階段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有效的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在預防醫學教學改革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備課的時候通過多種渠道豐富教學素材,實現教學資源的創新,或者是利用Flash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課件,有效的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化理解,或者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角色扮演或小組討論的方式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社會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小組討論或自主學習,進而學會用自己已知的醫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如說針對當前出現的食物中毒和環境污染等等問題,運用批判性的思維和創造性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地進行學習。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的過程,涉及到的內容也比較多,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實現教學理念和教學觀念的改革,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促進以健康需求為導向的預防醫學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預防醫學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超.淺談高職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252.
[2] 羅丹.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輕工科技,2019,35(8):163-164.
[3] 任秋景.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進展[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26):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