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軼 金淼 賈繼鵬 趙文靜 趙瑞 王靜
摘? ?要:在醫院藥學實習教學中,以“藥學服務”為導向,并與多元化教學模式相結合,這種教學模式實踐性強、生動易懂,能提高實習生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教學法的三個模塊“做什么”、“為什么”和“得到什么”鍛煉實習生的藥學服務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今后在醫院藥品調劑崗位進行藥學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模式? 藥品調劑? 藥學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c)-0213-02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國衛辦醫發〔2017〕26號文推進醫院藥學服務模式向“在保障藥品供應的基礎上,以重點加強藥學服務技術,參與臨床用藥為中心”轉變[1]。醫院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成為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對藥學人才的需求呈現技能化和服務化[2]。藥品調劑正是對病患開展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藥學服務工作,其工作內容關系到用藥安全性、用藥合理性和治療效果等因素。以“藥學服務”為導向的藥學實習教學模式可高效培養實習生的藥學服務能力,強化其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我們在藥學實習教學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經過不斷探索并嘗試,收到一定效果,現將這一教學模式介紹如下。
1? 多元化教學模式建立的背景
實習生雖掌握了藥理學、藥事管理學、藥劑學等學科知識,但實習生仍普遍缺乏藥學服務意識、實踐技能和溝通技巧等,難以適應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轉化[3]。在醫院門診藥房實習時,大部分時間主要工作是藥品調配和搬運工作,因此,實習后的學生僅能大致了解醫院藥學的工作流程,對藥品調劑工作僅有感官認識,幾乎對藥學服務一無所知。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在門診藥品調劑中選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此模式包括三個模塊。
1.1 模擬教學部分(明確“做什么”)
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習生通過模擬藥品調劑崗位職能訓練技能,掌握實際工作中的主要流程和操作規范。最近幾年,國內有部分高校已經開始使用情景模擬教學模式[4],例如,模仿醫院門診藥房的藥品調配工作,從而讓實習生迅速適應藥房的工作;模擬處方審核工作,如遇到不合格處方,應如何做到處方干預工作,并與開處方醫生有效溝通;模仿藥物咨詢工作,利用專業知識為患者提供藥物信息和解答患者提出的用藥相關問題,如用藥時間和幾種藥物是否能同時服用。通過這種工作情景的模擬方式,熟練掌握作為藥品調劑崗位的藥師應有的規范步驟,明確在崗位上該“做什么”。
1.2 問題導向教學部分(明確“為什么”和“怎么做”)
問題導向教學在傳統學習方法基礎上,由帶教教師設計好相關案例或典型案例,向實習生提出問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實習生圍繞問題思考和分析,最后做出解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藥品調劑實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諸多藥品調劑和處方審核相關問題,例如,藥物的成分,藥物服藥的間隔、兒科用藥量換算和超劑量用藥等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問題具體化、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煉問題的能力,明確“為什么”,也是讓實習生明確帶教教師工作內容關聯和意義。而面對突發狀況,更應該知道“怎么做”,例如用藥差錯導致患者投訴;患者服用藥品后產生不良反應。以上諸多問題都應是作為合格藥師進行關注,并能夠做合理解答的。
1.3 帶教教師點評部分(明確“得到什么”)
實習生通過以上兩部分教學培訓,可基本完成醫院藥學調劑工作。老師根據實習生掌握的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給出參考的解決辦法。同時還要指導實習生進行自主查閱資料,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實習生專業技術的掌握程度,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結合,明確在實習期間“得到什么”。
2? 結語
以“藥學服務”為導向,藥品調劑崗位實習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實習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實習生的藥學服務能力,保障了教學質量,對培養綜合型醫院藥學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醫院藥品調劑是一項實踐性和經驗性都很強的工作,是否能通過實習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能通過實習來達到對現代藥學服務模式的要求,以適應醫院藥學發展需要。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施,能讓醫院藥學實習生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周至品,葉曉雪,李曉平,等.新醫改形勢下以“臨床藥學服務”為導向的醫院藥學實習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7,39(6):509-511.
[2] 蔡亞軍,馬歡杰,周黎琴,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藥學專業帶教中的教學研究[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7,15(6):652-653.
[3] 黃偉劍.臨床藥學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科教導刊,2017(23):95-96.
[4] 李俊.新醫改形勢下臨床藥學多元化教學模式分析[J]現代醫學衛生,2019,35(7):109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