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2019年,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紛紛上演“搶奪人才大戰”,在戶籍和購房等政策上給予高端人才(積分制)政策傾斜,想盡辦法吸引和留住人才。不管是國家、地方還是企業,人才都是第一資源。現代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人才是源動力,如何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企業管理永恒的課題,只有培養和留住人才,才能保持高水平的管理和高效益的產出,才能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留住;人才
1 現階段企業流失人才問題
第一、現階段企業人才流失現狀。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擇業的固有觀念已經逐漸轉變,人才和資金一樣,都在市場中流動追逐高收入高利潤,傳統的鐵飯碗意識越來越低,尤其是現在的80后和90后擇業觀念的轉變,“居有常、業無變”在很多年輕人那里真成了“居無常、業有變”了,工作常常換來換去,人才流動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跳槽”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研究人才流失、如何留住人才?正在成為各企業重點研究的課題。
第二、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個人角度分析:個人對薪酬的要求、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對住房、家庭、社會保障、工作條件、人際關系等其他要求,都決定在一個固定的企業里是否能長期工作下去,因素較多,流動成為高概率行為。企業角度分析:企業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人文關懷不夠,不能是人才舒心的工作,導致人才流失;企業內部分配機制固化,在同等勞動強度下,個人收入差別很大,導致人才流失;企業自身給員工的發展空間與發展機會不夠,績效考核機制不夠合理,晉升通道不暢,提拔任用論資排輩,打擊人才工作熱情,導致人才流失。社會角度分析: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欠發達地區的生活水平、工作、住房等條件都遠不如發達地區,再加之收入差距很大,目前社會上的誘惑,功利價值觀的影響,人才流動觀念的更新,都是企業的人才流失催化劑。
2 企業留住人才的策略
第一、建立差別化的薪酬體制,適當提高特殊人才的待遇。首先企業的薪酬不能低于同行薪酬水平,如果你給出的崗位薪酬水平過低,即使在行業中有一定的競爭力,也不會對崗位員工有足夠大的吸引力。其次打破固定薪酬制度,訂出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把薪酬和工作成績掛鉤,提高效益獎勵,尤其是對高精尖人才,比如:企業中“技能專家” “高級技師” “大賽獲獎選手” 人才,對企業有重大貢獻的人才實行重獎,這樣才能對員工產生有效的激勵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員工將會更加努力。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升職空間順暢,實現自我價值。首先企業要對新入職人員(大學生和職業技校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員工對自己有個一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包括工作技能提高的規劃和職務職稱升遷的規劃,給員工實現個人價值一個發展的空間和平臺,不論資排輩,盡可能提供給員工較大的發展空間,給員工以希望,給員工以動力。沒有希望,看不到前景是無論如何也激不起員工的工作熱情的,這樣的企業也不可能讓員工安心工作,因此企業要改革原有的職務升職制度,給員工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提升的平臺,打開人才的職務職稱晉升通道。
第三、加大培訓培養力度。企業要堅持 “師帶徒”“崗位練兵”等傳統的方式,促進新入職員工和青年人才的成長。強化培訓工作,為員工提供多的外培和深造機會,鼓勵人才參加函授、脫產、進修等繼續教育,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全方位培養好人才,不斷提高人才的專業知識、服務能力和道德品質,努力探索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機制。
第四、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除常用的公開考試、考核招聘等方式,利用“師帶徒”加快青年人才成長,在引進人才的基礎上,要加大培訓,盡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孫中山說“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發揮好人才專長,懂得愛才、惜才,打造一支作風優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優秀人才隊伍,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引進和培養大學生和技術工人,對每年新入廠的大學生和新招入廠的工人,以“師帶徒”的形式確立關,簽訂師徒協議,讓新老職工結對子,進行傳幫帶。培養過程中師徒之間應制定學技術目標和個人成長規劃,做到有計劃促進青工健康成長。強化師傅“不僅管徒弟技能提升,還要管徒弟的生活、以及個人成長和思想進步”的責任意識。
第五、企業組織人事部門,應該把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作為首要任務,采用多種方式,切實留住優秀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庫,建立良性的干部隊伍梯隊建設,有一技之長的人員,取得社會認可的各種資質(證)人員劃入企業人才庫。建立各類人才檔案,長期跟蹤考察,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對于一些有思想、有文化、有溝通能力的好苗子采取壓擔子和階段談話等方式促進快速成才。在干部選拔聘任時優中選優,力求選拔聘任干部不失誤而且有說服力,真正做到重視人才、任人唯賢,在企業里營造一種人人爭當先進、個個爭做人才的良好氛圍
第六、發揮黨群工會職能,做好員工思想工作,做好人才的心理疏導。企業一定把“廠務公開”,把關系員工利益的獎金分配和各種福利待遇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把政策解釋好,做好心理疏導和解釋工作,讓員工心氣順工作才能熱情高,對年輕人多關心,多和他們聊天溝通,了解其內心的訴求和想法,對于遇到困難的員工給予關懷,談心聊天進行疏導,送去溫暖,讓員工有家的感覺。
3 培養良好的“以人為本”企業文化
大多數企業不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員工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念,對企業的認同感不同,容易造成個人價值觀念與企業的理念錯位,這也是中小企業難以吸引與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企業的員工體檢、休假、療養優勢發揮出來,關心關愛長期在外工作的一線員工,給他們實行家屬反探親政策,提高所以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忠誠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宣傳時代楷模,學習70年國慶獲得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人物“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精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員工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能得到精神和身心上愉悅。
營造一種優秀企業文化,讓員工感覺到自己在一個和諧、輕松、公正、公平、進取、團結的團隊里工作,他才能精神舒暢開心工作,有了這樣的氛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一個企業有了積極向上的文化,就會重視科學,尊重人才,打出品牌。同時還要增強員工之間相互的信任、交流、溝通,構建和諧企業。優秀企業文化成為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
4 建立企業良性考核與激勵機制
企業要留住人才,必須建立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考核的目標明確,原則清晰,方法適當,嚴考核硬兌現,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獎勤罰懶,該獎勵的獎勵,該提拔的提拔,該降職的降職,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良好的考核與激勵機制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人才充分發揮其應有特長,最終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
總之,現在企業要想持續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得想盡辦法留住人才,要與時俱進,改革舊體制,打破舊觀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
作者簡介:楊光(1974—),男,陜西西安人,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第一工程處副主任,正科級。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