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開放數據是國家發展戰略之一,其社會與經濟價值產生的前提在于數據的使用,因此,對政府開放數據使用的利用行為分析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開放數據是為共同利益而建立的所有數據集,可免費自由使用,這些數據只需通過加工或稍加變化,即可免費自由傳播,從而促進公共利益。本文在政府開放數據視角下,對政府數據開放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開放數據;信息利用行為;數據庫建設;建議
政府開放數據(Open Government Data,OGD)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政府數據資源效用最大化,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加大對政府開放數據的推動力度,在《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關于推進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的若干意見》和《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工作方案》都對推進政府開放數據做了相關部署,并提出著力提高開放數據質量,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促進社會化利用,帶動社會公眾開展大數據增值性創新應用,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從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針對“政府數據開放”方面的探討,絕大部分專家學者均給出自己觀點,同時發表大量與之有關的文章,其觀點通常可以劃分成兩類,其一為管理層面,主要是運用公共管理理論,核心是圍繞用戶、政策對各類數據的管理以及運用等方面進行探討,其二為技術層面,也就是從信息科學的角度來對政府數據開放問題進行探討,根據我國的實際戰略規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地方政府也應加快數據開放工作。同時,要掌握相應的經驗。現階段,上海、北京、武漢等發達城市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向公眾提供數據。通過登陸網站,我們可以看到它擁有開放的數據資源領域,公司和個人可以通過下載或訪問的方式訪問政府發布的相關數據。本篇文章在探究了社會公眾對政府開放數據的信息利用行為分析后,為了讓政府更加詳細、清楚地了解社會公眾利用信息行為情況,更加精準、有效,提高社會公眾對開放數據的利用情況,從而使政府數據資源效用最大化,提出以下建議。
1 完善數據開放相關立法工作
參考學習國際上現有的行之有效的開放數據政策,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完善我國政府開放數據的相關法律體系:①建立統一的數據結構標準、技術標準、共享標準與業務規則等,確保解決數據量龐大、形式多樣、格式不一及出版、共享困難等問題;②適當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數據開放的范圍界限、開放進程及使用方式,鼓勵政府數據在可控的條件下最大程度的開放;③完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制定數據產權歸屬、公民個人數據隱私保護等法律細則,明確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權限、明確開放和隱私的界限,杜絕違法濫用數據資源的行為。
2 加強特色數據庫建設
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應充分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并將用戶需求放在首位:①細化用戶需求,建立數據資源分類系統并精準描述數據主題,力求在數據資源采集過程中保持數據的全面性、時效性、權威性、可理解性和可獲取性;②暢通數據采集渠道,即時補充、更新數據內容;提供關聯性強的檢索系統和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特色數據專題板塊,即盡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以收到良好的用戶體驗效果;③提供實時評價和反饋途徑,如電子郵箱、電話、傳真及論壇等,便于用戶監督政府工作,督促政府提高服務質量;④提供在線服務,即用戶可以直接與各職能部門進行互動,提出具體的政府數據需求,進而提高政府開放數據的針對性;⑤數據庫建設應做到標準化、規范化,保證數據在獲取、恢復、調優、保留和清除等各環節的質量;⑥采用多方式、多渠道向用戶推廣數據庫,如借助新社交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移動圖書館、檔案館 APP等加大用戶對數據庫的了解和使用。
3 規范政府開放數據的管理制度
規范政府開放數據的相關管理制度首先應轉變政府思想,提高政府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回應意識,使政府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公共事業和聽取民聲上;其次,從厘清各部門內部有什么數據、哪些部門負責數據的采集、更新和提供以及哪些部門負責數據的處理開發 3 個方面強化政府的基礎工作,即做好內部數據的統籌管理,做好數據采集、處理、開放、共享和利用等基礎管理工作;再次,通過加快編制數據資源公開目錄、建立數據資源交換、開放發布和開放審查制度等,實現政府部門的互通,不斷推進開放數據的進程,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政府部門間數據共享困難等問題;最后,加強政府數據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創新數據資源內容管理模式,不斷拓寬數據開放的領域,如,鼓勵形成市場化的數據開放利用模式和管理體制、建立統一的數據開放平臺及建立數據需求反饋機制等,滿足不同領域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而解決政府數據服務效率低的問題。
用戶的政府數據需求是促進政府開放數據的不竭動力,了解和分析社會公眾的政府數據需求及利用行為特征是政府在大數據時代服務社會的依據和前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未來隨著數據覆蓋范圍的逐步擴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制度的完善及技術的成熟,要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仍然需要實踐的探索和理論的進一步挖掘。
作者簡介:王海茹(1995—),女,天津市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方向:圖書情報相關領域信息偶遇及信息行為研究。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