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娟
摘要:在語文的作文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與文中的情感主題,讓學生能夠抒發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使用大量空洞乏味的辭藻去堆砌文章。教師可以通過增強學生閱歷、改變教學思想等方式,提升學生作文中的感情主題,讓文章能夠觸動心靈,打上人文主義的底色。
關鍵詞:學生;作文;情感主題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存在寫作中情感失真的問題,文章不但枯燥無味,而且沒有學生的個人想法,只是單純為寫作而寫作。教師要注重學生作文中的情感表達,讓寫作言之有物,幫助學生在寫作中融入自身的感情,達到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效果。
1 學生作文中的情感失真的原因
1.1 學生閱歷不足
學生剛剛步入初中,日常大多兩點一線,存在嚴重缺乏社會閱歷的情況,想象力嚴重受到限制。比如以“父母”為主題的作文中,大多會寫出自己生病,爸爸媽媽來照顧,我感到很感動的類似文章,學生由于年齡不大,不能體會到父母的艱難,只能通過生病、工作到深夜等淺顯的知識,對父母進行刻畫,與之做出對比的有朱自清的“背影”,一個翻過欄桿的略微肥胖的背影,與外出求學的孩子的心情做出對應。學生較少接觸社會,不明白父母身上肩負的壓力,因此導致作文同質化嚴重,且嚴重缺乏真實情感。
1.2 教師思想僵化
教師思想僵化,其表現大多是寫作模式單一,應用大量修辭手法。教師需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并讓他們學會寫作,于是推行了這種簡單的寫作手法,如寫“山水”時,第一部分寫到哪里旅游,第二部分寫旅游中的風景,第三部分寫看到風景的感觸,第四部分表達中心思想并結尾。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但也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了束縛,限制了學生的寫作結構,同時,又使用大量的優美語句,擠壓了學生的感情表達空間,如在開頭使用三句排比句,并與寫作主題進行貼合,導致作文出現千篇一律的情況。
1.3 表達能力不足
學生受到年齡影響,基本的表達能力已經具備,表達能力依然存在不足。部分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寫作細節,忽略了學生的標點符號問題、錯字問題、句式問題,導致學生寫作時出現各種漏洞,且存在詞不達意的狀況。學生的表達能力大多需要學習,如和教師學、和家長學、和電視節目學。比如以“困難”為主題寫作時,容易出現作業寫不完、考試不及格等作文,學生的表達能力不過關,結果對于困難這一詞語理解不足,不能從其他角度對困難這一詞語進行引申,并將真實情感滲透到字里行間。
2 提升學生作文中情感主題的方法
2.1 拓寬思維空間
教師在寫作教學前,可以營造寫作情境,將學生進行代入,讓學生能夠拓寬思維,抓住情感主題。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資料,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影響。教師在學生寫作前,可以根據情感主題,選取合適的歌曲,如春天使用活潑歡快的樂曲,冬天使用萬物凋零的樂曲,對學生的情感產生影響。教師可以播放寫作相關的視頻,通過直觀的視頻,提升學生對于情感主題的理解效果。
比如,在以“地震”為主題時,可以播放抗震救災中的感人故事,并結合地震中的地動山搖、一片廢墟,反襯出人間真情的可貴。學生可以看到解放軍在跳傘前的誓言,看到廢墟下不斷求生的生命,看到災區外道路搶修的艱難。通過地震的嚴酷,理解抗震救災中那段通入心扉的歲月。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會不自覺的留下眼淚,感受到心靈的觸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讓學生展開寫作練習。
2.2 提升審美能力
教師要注意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生活中中追尋美、感受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根據主題,帶領學生走入自然,如以“生機”為主題時,可以讓學生觀察臺階中的青草、花叢中的蝴蝶,讓學生接觸自然、感受自然,在生活中尋找動人的畫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片段,進行針對性描寫,寫作方式任意,但一定要在字里行間滲透進個人的思想感情,做到文章言之有物,提升學生的寫作效果。
比如,在以“狗”為主題時,學生可以對各類狗進行觀察,并確認寫作的中心主題。部分學生會以“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為主題,講述與狗之間的發生的故事,通過故事引發讀者的觸動。部分學生會分析“中國的狗為什么不叫”,對狗的叫聲進行分析,并探討這一情況是好是壞。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借助網絡,搜集狗的基本信息,并通過動物間的對比,了解狗的忠誠。教師可以讓實現使用修飾詞,對狗進行修飾,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
2.3 聯系生活實踐
寫作不能脫離實踐,學生需要更多的社會閱歷。部分教師會在春游、秋游后,讓學生寫出讀后感,雖然符合聯系生活實踐這一特點,但忽略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導致寫出的作文充滿應付性,沒有真情實感。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旅游中的圖片,讓學生回憶起旅游中的趣事,如落水、休憩等,并讓學生針對回憶最深刻的情況進行寫作。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深化生活實踐能力,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比如,在以“感動”為主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讓你感動的事。學生可以使用語言對事件進行概括,如一次課外輔導、一次衣物更換、一次最終告別,讓學生回憶起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并與感動這一詞語進行關聯。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一事件進行詳細描述,如課外輔導的時間,課外輔導的人物,課外輔導的效果,課外輔導的影響等,讓學生對細節進行填充,并提升文章中的感情效果,突出文章的情感主體。
3 結語
教師在中學生的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情感主題的提升,結合目前教育中的情感失真問題,通過拓寬思維空間、提升審美能力、聯系生活實踐等方式,讓文章能夠表達出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亢莉.淺論小學作文教學突破情感和語言難點的策略[J].發展教學,2019(41).
[2] 齊夢慧.淺析中學生作文中的情感失真[J].語文教學通訊,2017(22).
[3] 石坤.讓情感走進作文課堂[J].文史天地,2017(31).
[4] 李驚川.讓作文回歸到情感的表達[J].文學教育,2019(18).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蔡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