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摘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概括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一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于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制度優越性;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決定》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我們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新內涵,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決定》指出:“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所有制形式。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首先,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我國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結構。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以生產資料公有為主體,從本質上與階級社會的一切生產資料私有制經濟劃清界限,克服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無法實現生產社會化的矛盾,破除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遵循了生產社會化的基本經濟規律,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其次,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達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也唯有生產力不斷得到解放,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充分發揮。再次,在強調公有制為主體的同時,讓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協同配合,鼓勵支持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共同發展,有效激發了經濟活力和創新力。同時,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夠發達,需要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最終消滅私有制、實現共同富裕創造物質條件。
2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列為基本經濟制度,凸顯出分配制度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
首先,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的必然結果。馬克思指出,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分配關系只能與一定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相適應。這就要求實行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分配制度。我國現階段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基本規律,我國必須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其次,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實現層面,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制度。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甫始,就將共同富裕作為奮斗目標。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在內的基本經濟制度是通往共同富裕康莊大道的重要保障。再次,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著力點。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分配制度的核心命題就是要公平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公平正義是與生產力水平密不可分。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并存,是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下,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最佳分配方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對增加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消除兩極分化等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按勞分配為主體,從根源上終結了一切階級社會階級剝削與階級壓迫的經濟根源。
3 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決定》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升為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選擇,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化認識的結果,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的認識發展。
首先,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這一重大突破絕非突然,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長期認識發展的結果,不僅是對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創舉,而且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的深刻認識的正確把握,更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地位、可持續發展地位、體制地位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其次,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注重發揮市場“隱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雙重作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促進經濟高速增長,為改革開放注入生機活力和動力,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戰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再次,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擴充為所有制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和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部分,三者中所有制制度是根本性制度,決定了分配制度和經濟體制,分配制度是重要制度,會影響所有制制度和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保障性制度,為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提供重要保障,三者緊密相聯、相互作用,為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09-11-01(1).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陸軍邊海防學院政理與政工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