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儀涵 徐元英 楊露 袁艷林


【摘 要】文章通過對物流倉庫的現場調研和實地考察發現,目前在物流系統操作臺的設計上還存在較多缺陷,因此文章設計了探究影響操作臺工作效率因素的問卷,根據預調研確定7項影響因素,并利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最后將7項影響因素歸納為人的因素和設備素兩類,從人的因素和設備因素兩個方面提出人因方面的建議,為提高物流系統操作臺的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物流系統操作臺;工作效率影響因素分析;人因工程;SPSS分析
【中圖分類號】TH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3-0095-03
0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物流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物流體系也不斷完善,對物流工作效率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這與物流系統操作臺的設計息息相關。部分學者對操作臺有了一定的研究,于洪濤對作業姿勢和作業空間有著深入的研究,并將此應用于操作臺上,不僅提高了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也減少了疲勞感,并保證了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1]。趙欣等人結合人機工程學設計原則,構建了特種飛機任務系統操作臺綜合評價體系[2];周林對自由號空間站的各種操作臺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設計的建議[3]。綜上文獻是對各類操作臺的研究,而對物流系統操作臺的設計,目前研究成果較少,對于物流系統操作臺的優化改進的研究更少。
在物流系統操作臺設計方面,不僅會把機器設備納入考慮因素中,還會涉及人的因素。若探索人與機器的相互作用,并尋求最佳匹配的結果,則會運用到人因工程學理論。在人因工程學方面,陳善廣等人研究了人因工程學在載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4];楊孟琢重點分析了核電人因工程領域的形成、進展及發展方向[5];孫林輝等人研究汽車零配件手工裝配中人因方面的“人—機—環境”的不協調問題[6]。綜上所述,人因工程較多應用于航天、核電、醫療及車間生產等領域,基于人因工程進行物流系統操作臺工作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基于人因工程,通過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構建物流系統操作臺工作效率影響因素的評價指標體系,為物流系統操作臺的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分析
1.1 影響因素
通過對物流基地和物流倉庫的現場調研,包括對物流現場員工和物流管理人員及物流倉庫人事部工作人員的走訪調查,記錄被調研者對物流系統操作臺的感受與建議,將所得到的結果進行記錄,并通過查看物流系統操作臺的相關文獻,結合筆者在某西南物流基地的某物流倉庫的見習經驗及詢問物流相關專業的教授,并且與專家分析討論這10項指標的實際現場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具有10項指標的物流系統操作臺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它們分別為操作人員身高(Height)、操作人員年齡(Age)、操作人員性別(Sex)、物流系統操作臺高度(Workbench height)、作業空間(Workspace)、顯示屏高度(Screen height)、操作面板的面積(Operating panel area)、貨物重量(Cargo weight)、貨物體積(Cargo volume)、空氣濕度(Air humidity)。
1.2 預調研
為確保這10項影響因素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在進行正式問卷調研之前,首先進行小樣本的預調研。為確保預調研的順利進行,先與答卷者提前溝通再發放問卷,并說明此次調研的目的和意義,回收答卷的時候并詢問答卷者的意見與反饋,以此為依據,修改調查問卷的不合理的題項和一些設計缺陷。預調研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問卷為110份,無效問卷為10份。以下面的信度檢驗原則為依據,將收集的問卷數據進行信度檢驗,判斷這10項題項是否合理。
信度檢驗原則:變量的Cronbach's α系數最佳在0.8以上,處于0.8~0.7說明信度良好,處于0.7~0.6則可以接受。校正的項總體相關系數(CITC)應大于0.35,刪除一些題項后的α值均比Cronbach's α值小,則符合要求,不需要再刪除題項。
表1的Cronbach's α值小于0.7,貨物重量(Cargo weight)、貨物體積(Cargo volume)、空氣濕度(Air humidity)這3項的CITC均小于0.35,不符合信度檢驗的標準,故刪除這3項影響因素,再對剩余7項進行信度檢驗(見表2)。
表2的各項CITC都大于0.35,Cronbach's α值也接近0.7,符合信度檢驗的標準。最終通過信度檢驗得出7項影響因素:操作人員身高(Height)、操作人員年齡(Age)、操作人員性別(Sex)、物流系統操作臺高度(Workbench height)、作業空間(Workspace)、顯示屏高度(Screen height)、操作面板的面積(Operating panel area),再對這7項影響因素進行大規模的正式問卷調研。
1.3 問卷的發放及回收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以7項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并以紙質調查問卷和電子調查問卷兩種形式發放。紙質調查問卷共以兩種方式發放,一是在筆者見習的某西南物流基地的某物流公司選擇物流中高層管理人員、物流倉庫的工作人員、物流設備的管理人員及物流人事部的工作人員,現場發放紙質問卷并進行訪談,最終現場回收數據以保證回收數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向物流相關專業的教授和老師發放調查問卷,并詢問是否有不合理題項或設計缺陷的意見。
電子問卷以兩種方式發放,一是向知名物流企業的物流管理人員及物流倉庫工作人員發送附帶調查問卷的電子郵件,附帶合理的抽獎活動調動填寫者的積極性,以提高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和有效回收率;二是在問卷星網站上發放調查問卷,在此調研過程中,調查問卷應附上本次調研的目的、相關背景及各變量的詳細解釋,以避免不必要的錯答、誤答及亂答,并且以有償的方式提高調查問卷的回收率。
將兩種方式的問卷回收后,以電話或者電子郵件回訪及當面答謝3種方式,向答卷者對此表示感謝。紙質調查問卷和電子調查問卷共計發放250份,回收問卷140份,去除無效問卷31份,最終得有效問卷109份,有效回收率為43.6%。
1.4 SPSS分析
將問卷的回收數據進行整合并分析,利用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見表3),得出:樣本數據的KMO值為0.715,巴特利球體檢驗Sig值為0.000。
由表4可得,得到了2個主因素,其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70%,表明這2個主因素能夠解釋樣本數據中大部分的信息,這與現實情況中從人—機環境進行分析結果一致,該結果為本文從人—機角度分析提供了理論依據,再對7項影響因素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表5。
由表5可得,7項影響因素被劃分為2個主因子,第一主因子是物流系統操作臺高度(Workbench Height)、顯示屏高度(Screen Height)、操作面板的面積(Operating panel area)、作業空間(Workspace),歸納為設備的因素,其因子載荷值均大于0.8,符合要求;第二主因子是身高(Height)、年齡(Age)、性別(Sex),歸納為人的因素,其因子載荷值均大于0.8,符合要求。
1.5 SPSS結果分析
根據上文分析,物流系統操作臺工作效率影響因素可被分為兩類:設備的因素與人的因素。
在設備影響因素方面,物流系統操作臺的高度是設備影響的主要因素,其因子載荷為0.896,影響最大的原因是物流系統操作臺的操作人員大多數是站著作業,當他們接觸操作臺時,最直觀、接觸最多的就是物流系統操作臺的高度。如果高度不適當,工作人員長期保持錯誤的工作姿勢,輕則造成肌肉酸痛,重則會對脊柱和頸椎造成傷害。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改進,通過調研工作人員的平均身高確定物流系統操作臺的升降高度,進而安裝物流系統操作臺的升降裝置,設置使操作人員有最舒適的升降高度區間。在表5中,因子載荷為0.842的是顯示屏高度。基于現場調研和實地考察,以及筆者見習中所見,統計數據得出:幾乎大多數物流基地的物流系統操作臺的顯示屏都沒有升降設置,這表明對顯示屏高度這項數據的關注度還不夠,還需改進,對此可以在顯示屏底座安裝一個升降裝置,并且在設置升降范圍時,其上限與下限都應將操作人員的平均身高納入考慮范圍之內。關于操作面板的面積,應考慮貨物的平均體積和重量,使操作面板有最合理的操作面積。排名影響第四的是作業空間,如前文所述:于洪濤對作業空間有深刻研究,他指出作業空間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影響重大[1]。由此可見,需要找出操作人員最舒適的作業范圍,并以此為基礎,加入人因方面的因素,最終確定最合適的作業空間。
在人的影響因素方面,從表5可以看出,人的身高的因子載荷為0.871,人的身高和物流系統操作臺的高度有相互對應的關系,并且影響了物流系統操作臺的升降范圍,所以人的身高在人的影響因素中影響程度最大。在性別方面,其因子載荷為0.851,由于大部分男性的平均身體素質優于女性,所以在貨物分配方面應該考慮性別因素。男性對應較高較重的貨物,女性則對應高度較為適中的貨物。由于女性身形跟男性相比較為嬌小,因此物流系統操作臺高度升降范圍、顯示屏升降高度、作業空間范圍也應該隨之調整。人的影響因素中影響最小的為年齡,是因為物流相關企業在發放招聘人員的信息時,會有相關針對年齡的要求,例如物流從事人員一般在20~35歲,而這個年齡范圍內人員的基本身體素質沒有明顯差距,但是年齡依舊是一項重要的并且必要的影響因素。
2 結論
本文通過對物流基地和物流倉庫的現場調研,以及對物流相關從事人員的走訪和調查,總結出具有10項指標的物流系統操作臺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再經過考慮統計學的意義和詢問相關的物流專業教授,結合預調研的信度檢驗,將10項影響因素規整為7項,最終以這7項影響因素構建指標體系并進行分析。通過SPSS進行因子分析,得出兩個主因子分別為人的因素和設備的因素。根據SPSS分析結果對各項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再結合筆者現場調研和實地考察,以及在物流基地的見習經驗,提出提高物流系統操作臺的工作效率的建議。
參 考 文 獻
[1]于洪濤.作業姿勢與作業空間的人——機安全檢查[J].水利電力勞動保護,1994(1):36-38.
[2]趙欣,葉海軍,姜治.基于模糊的特種飛機任務系統操作臺人機工效綜合評價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3,
36(15):11-13.
[3]周林.自由號空間站乘員操作臺設計綜述[J].航天器工程,2000(4):47-50.
[4]陳善廣,姜國華,王春慧.航天人因工程研究進展[J].載人航天,2015,21(2):95-105.
[5]楊孟琢.核電人因工程領域的發展[J].中國工程科學,2002(8):12-19.
[6]孫林輝,呂瑩.汽車零配件手工裝配工位人因分析及改善研究[J].人類工效學,2019,25(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