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旭,劉杰珂,周 宇,陳淑美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4)
高層建筑是城市化進程中建設規模較大的建筑類型,工程實踐表明其墻面抹灰空鼓裂縫問題較為普遍,嚴重威脅到建筑整體質量。通常墻面抹灰空鼓裂縫類型豐富,從表現形式和載體角度來看,有砌塊填充墻和抹灰層裂縫兩大類[1]。本文則從上述兩類質量問題入手,總結具體成因,探討其預防控制措施,確保高層建筑可正常使用。
橋林街道中心城區保障房項目總建筑面積632690.27 m2,其中地上18層,層高3.4 m,建筑面積472899.59 m2(含住宅、配套商業,物業服務用房,物業管理用房,配電房及開閉所等),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59790.68 m2(含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等)。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得知,施工區域內地層中分布適量地下水,對施工所用混凝土產生侵蝕。
(1)建筑施工材料用量較大,若某類材料質量不達標,在投入使用后將對填充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后續受人為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裂縫。高層建筑填充墻普遍選擇加氣混凝土材料,但在建筑規模擴大而材料產能有限的背景下產生了供不應求的市場關系,部分不符合資質要求的企業參與其中,其生產的產品質量難以滿足工程要求,諸如強度低、齡期不足都極為常見,甚至無法滿足尺寸要求,將其應用于施工中所帶來的后果必然是各類質量問題。表1為標準磚、中磚砌體計算厚度。

表1 標準磚、中磚砌體計算厚度
(2)施工工藝缺乏合理性,技術水平滯后。高層建筑作業量大,參與建設的群體中不乏大量臨時工,盡管能夠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但在操作規范性、技術水平等方面偏離工程要求,施工質量良莠不齊,常出現砂漿飽滿度不足、灰縫厚度不合理等問題。建筑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傾向于追求利益,招投標中出現大量瞞報行為,致使實際施工成本投入超出預期,加之工期等方面的約束,各環節施工作業難以有序推進,實際施工缺乏規范性,例如在混凝土未達到強度要求時便盲目堆砌,此條件下的墻體結構穩定性欠佳,加大了沉降和水平通縫的發生概率。此外,砂漿砌筑強度不足也是普遍性問題,在風蝕和溫差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加劇了開裂程度[2]。
(3)填充墻并非單獨結構,其需要與承重墻形成穩定的連接關系,伴隨墻體高度的增加穩定性隨之下降,在缺乏合理的保護措施時將直接影響結構的整體質量。此外,填充墻施工中涉及到大量門洞和窗洞等部分,其受力較為集中,需對其采取加強措施,但受到收縮量差異性以及溫差等多方面影響更易產生裂縫。墻面開槽過程中需預留槽線空間,確保填塞的密實性,否則也將加大墻面裂縫的發生概率。
(1)抹灰層填筑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抹灰砂漿性能的影響,因此合理拌制砂漿材料極為關鍵,若水泥與砂的用量不協調或原材料質量不達標,此情況下生產所得的砂漿強度偏低,缺乏足夠的粘結力,應用于抹灰層施工中質量無法得到保障。以砌體強度為依據,要求抹灰砂漿強度與之相同,若不滿足此條件結構的整體穩定性也將下降,在彈性模組模量偏大的條件下更容易發生變形現象,隨之出現空鼓[3]。砂漿混合料性能易受到水泥的影響,在此材料用量不當時將加大收縮裂縫的發生概率。
(2)從施工工藝的角度來看,抹灰前的準備工作應落實到位,若墻體殘留的灰塵等未得到徹底清理,摻雜至結構中導致其空鼓開裂;抹灰墻施工中與承重墻將形成交接區域,在材料不一致的情況下則要通過補強措施處理病害,否則也將產生質量問題。抹灰層施工前的澆水量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在水量過多或過少時均容易引發二次干縮現象;施工中抹灰要具有持續性,發生中斷后也將產生不均勻裂縫。
(1)做好砌塊填充墻施工的各項準備工作,材料質量檢驗是基礎環節,要求其吸水率符合要求,正式施工前的24~48 h內潤濕砌塊,使其維持相對濕潤的狀態,除了要檢驗吸水率外需做好砌塊清洗工作,其附著的泥沙等各類雜質都要得到有效的清理。圖1為加氣混凝土砌塊示意圖。
(2)錯縫砌筑是施工中的指導思想,以標準砌塊長度為基本依據,施工中使用的加氣混凝土長度需>標準砌塊的1/3(視實際情況可靈活加長),輕骨料混凝土長度要在100 mm以上,產生的豎向通縫寬度需得到合理的控制。

圖1 加氣混凝土砌塊示意
(3)砌塊類型豐富,以材料性質和強度為基本依據將其準確分類,尤為關鍵的是窗臺和承重梁等建筑中的關鍵結構,注重對構造的優化,以免發生墻體裂縫等質量問題。墻體填充時預留充足的準備空間,即寬度160~180 mm的間隙,結束填充作業且經過14 d的沉降期后再次處理墻體,可選用實心磚完成對其的二次加工,目的在于確保磚體角度的合理性。砂漿是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應確保飽滿度>75%,墻縫和豎縫均要得到填充,不可存在透明縫。
(4)門洞和窗體因其結構的特殊性,是建筑組成中應力較為集中的部分,施工中應確保此類結構的穩定性,墻上架設的眼洞應得到填充,各處所用砂漿標號保持一致[4]。墻上開槽的前提條件是砂漿完全凝固且強度滿足要求,深度以墻厚的1/3為宜。
(1)做好墻體雜物清理工作,存在于墻體表面的各類雜質都要得到全面的清理,否則易對墻體表面光潔度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墻體上的砌塊應得到修繕,設置在墻體的灰縫均要得到填補,以免出現抹灰層平整度欠佳的問題。
(2)填充墻和混凝土墻等結構間將形成銜接層,此部分應得到填補,部分墻體存在較明顯的開裂現象,對此需采取補強措施,控制好墻體間的搭配寬度,要求該值超過120 mm,以免對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影響。抹灰施工遵循的是分層原則,各抹灰層與基層要達到穩定連接的關系,相較于面層抹灰強度所形成的底層在抹灰強度性能上應有所提高[5]。
(3)抹灰施工中注重對各項指標的控制,如厚度、用量,通常情況下抹灰層厚度至少要達到30 mm,并加強對光潔度的檢驗,特殊情況下還可增設加強網,作用在于實現對抹灰漿的補強。
(4)抹灰砂漿的配制與生產工藝將對其質量帶來直接影響,應注重對水灰比的控制,以半成型的混合砂漿為宜,調整好砂漿調配壓力,確保砂漿質量滿足要求。此外,諸如配合比、水泥摻量等都要得到合理的控制,部分墻面施工中對防水性能提出較高要求,此部分抹灰砂漿性能要得到優化,可根據實際需求摻入適量膠水,在其作用下提高砂漿強度,施工后抹灰層具有更為良好的抗裂性表現。
大體量面積墻面抹灰空鼓裂縫是現階段高層建筑中較為典型的質量問題,不僅對建筑外觀造成影響,而且將直接威脅到其結構安全。對此需明確裂縫的成因,對其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創建科學的施工管理體系,在其指導下加強對施工工藝的控制,全面確保施工質量。本次研究則從成因與預防技術兩個角度入手,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一些控制方法,以期給同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