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玉靈 內蒙古師范大學
P2P 網絡借貸(Peer to Peer Lending)是指出借人與借款人趨于追逐高效益、低風險,通過網絡平臺實現的跨地域限制的借貸。
自2007年我國P2P網貸產生以來,行業規模不斷壯大,平臺運營數量持續增加。2016年監管政策的出臺,平臺進行了一次大整合,正常運行平臺數量下降,問題平臺顯露,平臺迎來巨大轉折點。P2P網貸行業并沒有一套成熟的監管體系,行業違規現象常現,2018年平臺存在大量跑路、無法提現、網站癱瘓等現象,使行業出現“爆雷”,且范圍不斷擴大,影響眾多投資人,甚至對許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社會輿論影響力不斷擴大,嚴重阻礙P2P網貸行業的發展。

數據來源:網貸之家整理
行業準入要求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定,入駐該行業的平臺只強調基本信息的完善。相關部門并沒有出臺統一的準入標準,使各地區域審核結果出現差異,并且審核部門沒有監管約束,可能會出現黑色操作。
我國的征信體系正處于建立初期,目前征信系統不佳、征信機構不足、征信數據缺乏,導致征信體制不健全,部分信用數據主要由央行提供。央行的征信主體是企業和個人,借貸平臺并沒有納入征信范圍,不能實現平臺和參與者之間的信用數據共享。
目前,我國并沒有專門監管P2P 網貸平臺的部門,對這種新型的互聯網金融產物,需要建立一套與傳統監管相區別的監管方式。眾多監管部門的參與,使得監管責任無法明確,出現監管真空區,一些不良平臺利用監管盲點,實施灰色行為。如何消除監管真空區,對監管者進行監管,從而實現共同監管,是改善行業監管不足的重要參考。
對于一種新生事物,其向好發展是需要不斷實踐的。參與借貸的平臺良莠不齊,有的平臺會利用行業發展過程存在的監管漏洞獲取不正當利益,擾亂市場秩序。政府部門和行業自律組織應考慮市場情況,對加入該行業的平臺,從初建投入規模、從事人員、資金、信息反饋程度等方面做出嚴格要求,同時要嚴格實行注冊制度,平臺要得到經營許可才能夠參與市場借貸。
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能夠加快征信體系的完成。協助政府部門的監管。政府應建立多維度信用體系,提升平臺業務征信效率,減少業務審核成本。完善的行業征信體系,首先應制定一致的信用評價標準,建立黑名單,再通過政府的推動作用,促進多行業、多系統的征信系統融合,形成全覆蓋的征信模式,以降低P2P網貸存在的信用風險。
政府監管責任主體的不明確以及未實現對監管者的監管,使得行業協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行業協會能夠有效地接收與處理相關的市場信息和監督與規制自己行業的運作優點。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行業協會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政府需要加快責任制度的出臺,消除監管責任的模糊,而行業協會需要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加強行業公信力。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實現共同監管,打造良好的監管環境。
結語:P2P網貸行業雖然面臨瓶頸,但其在投資群體中始終保持較高人氣,吸引著大量投資人。P2P網貸的參與者并不僅是個人,每一個參與者的背后都是無數家庭,P2P網貸畸形發展可能會摧毀無數家庭的幸福,因此解決我國P2P網絡借貸監管的不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