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蕾,廖 陽
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上海 201619
腦卒中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由于腦組織缺血或出血引起的一組疾病,形成短暫或持久的腦損害,通常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1],可造成患者運動、感覺、認知、精神等功能障礙。腦卒中患者因無法控制軀干偏移和軀干速度峰值,行走時穩定性降低,發生跌倒風險較大[2]。跌倒是指出現突然發生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體位改變而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3]。有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跌倒的發生率為3.8%~22.0%,康復期跌倒的發生率為14%~39%[4]。一旦發生跌倒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的創傷,更會影響患者參與康復訓練的意愿,從而影響康復進展。Morse跌倒評估量表(Morse Fall Scale,MFS)[5]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Janice Morse教授于1989年研制,適用于各種醫療場所,并適用于成年人群。為了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自2012年9月起,采用MFS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篩查。由于MFS在不同的應用背景下發揮風險預測的能力有差異[6],為了評價MFS預測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的準確性,本研究就醫院收治的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醫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腦卒中康復期患者2 093例資料,其中發生跌倒35例。
分析患者年齡、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級、MFS風險分級與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跌倒之間的關系,評價MFS預測腦卒中患者跌倒風險的能力。
1.2.1MFS風險評估與風險分級
MFS是公認的專為評估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而設計的標準性評估工具[7]。MFS總分為125分,其中評分>45分為跌倒高風險,25~45分為中風險,<25分為低風險,得分越高表示跌倒風險越大。
1.2.2ADL分級
采用Barthel指數(Barthel Index,BI)評分量表評估患者ADL的情況。BI評分量表由美國學者Mshoney和Banhel在1965年設計制定,是美國康復治療機構最常用的一種評定ADL的方法[8]。BI量表總分為100分,根據總得分值將ADL分為5個等級:<20分為完全依賴,20~40分為重度依賴,41~60分為中度依賴,61~99分為輕度依賴,100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無需幫助。得分越高意味著獨立性越好,依賴性越小。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類資料采用例數、構成比表示,分類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Spearman相關性分析提示年齡、ADL分級、MFS風險分級三個變量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故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的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跌倒組的各年齡分組與無跌倒組之間存在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ADL分級、MFS風險分級與無跌倒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跌倒相關指標單因素分析 例(%)
Spearman相關分析提示ADL分級與MFS風險分級之間不存在相關性(ρ=-0.007,P=0.745)。雖然年齡與ADL分級(ρ= 0.17,P<0.001),年齡與MFS風險分級(ρ= 0.092,P<0.001)的相關性分析具有統計學顯著性,但相關系數ρ極低,故仍然考慮以上變量之間不存在明顯相關性,符合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的統計假設。以是否發生跌倒為因變量(0=否,1=是),以年齡、ADL分級、MFS風險分級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年齡、ADL分級與MFS風險分級與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跌倒發生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參與研究的2 093例康復專科醫院腦卒患者中,MFS評分分值>45分的占1 740例(83.13%)。作為國際通用的評估患者跌倒風險的工具,周曉美等[9]的研究提出MFS在我國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評估中有很好的信度,趙懷晴等[10]、武瑩英等[11]的研究分別表明MFS對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風險篩選有效。但本研究顯示該量表對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跌倒風險評估特異性不強。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的原因很多,普遍認為主要與患者的年齡、自理能力的強弱、MFS評分高低有密切的關系[12]。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分析后發現,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的原因與患者的年齡有關(P<0.05),與ADL分級、MFS風險分級之間無相關性(P>0.05)。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與年齡、ADL分級、MFS跌倒風險分級無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這可能與納入的跌倒危險因素不全有關,這與楊彬彬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
周君桂等[14]研究指出步態和平衡紊亂的患者跌倒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4倍。腦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肌力、感覺、反應、平衡及協調能力等下降,且大多遺留一側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出現走路速度慢、步態不穩、劃圈步等[15]步態和平衡紊亂,使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的風險顯著增高。相關研究也已經證實,腦卒中偏癱患者靜態站立時體質量分布不對稱,約70%由健側承擔,致軀體搖晃[16];動靜態時軀體平衡功能受損[17],偏癱側肌肉對外界的反應性下降等均使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跌倒風險明顯高于其他患者;腦卒中康復期的患者,主動運動的意愿提高及康復治療的需要,都會使患者主動活動增加,發生跌倒的風險也會增高。由此可見,僅僅依靠MFS來預測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的風險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針對引起腦卒中患者跌倒的高發因素給予針對性的風險評估,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才能有效減少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跌倒的發生。

表2 影響跌倒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跌倒是康復專科醫院腦卒中患者中比較常見的意外事件,預防腦卒中康復期住院患者跌倒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引起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跌倒因素是多方面的,以MFS作為篩選腦卒中康復期跌倒高風險人群的唯一依據是不全面的,建議在未來研究中擴大收集、分析引起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跌倒的原因,總結預防腦卒中康復患者跌倒的相關經驗,制定適合跌倒評估的量表,并在康復專科醫院或相關人群中推廣應用,有效降低腦卒中康復期患者發生跌倒的風險。
Doi:10.1002/14651858.CD008728.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