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峰

【摘要】 目的 探討熱毒寧注射液結合腹瀉理療在小兒秋季腹瀉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56例小兒秋季腹瀉患兒, 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8例。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治療,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選擇利巴韋林注射液(商品名:病毒唑)靜脈滴注, 觀察組選擇熱毒寧注射液靜脈滴注聯合腹瀉理療。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退熱時間、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臨床治愈時間。結果 觀
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4.87%高于對照組的80.7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為(24.44±3.16)h, 短于對照組的(40.66±4.2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27.090, P<0.05)。觀察組患兒的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為(2.15±0.15)d, 短于對照組的(4.22±1.4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12.627, P<0.05)。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愈時間為(3.35±1.23)d, 短于對照組的(5.13±1.50)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8.104, P<0.05)。結論 對于小兒秋季腹瀉患兒, 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熱毒寧注射液并結合腹瀉理療具有顯著療效, 有利于減輕患兒的痛苦, 促進早日康復。
【關鍵詞】 小兒秋季腹瀉;熱毒寧注射液;腹瀉理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54
秋季腹瀉在臨床上也被稱之為輪狀病毒性腸炎, 一般此疾病通常在秋末冬初季節發病, 存在流行性和季節性的特點, 且大多數患兒均為6個月~2歲的嬰幼兒。秋季腹瀉患兒的臨床癥狀主要有腹瀉水樣便、發熱等, 且通常5~10次/d, 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10次/d, 伴隨輕度嘔吐, 在疾病出現1~2 d后, 患兒便會出現腹瀉癥狀[1]。以往臨床治療通常采用常規治療以及病毒唑靜脈滴注, 而產生的效果并不非常理想[2]。本次研究觀察本院156例小兒秋季腹瀉患兒, 其中78例患兒采用熱毒寧注射液和腹瀉理療的結合治療, 獲得較高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門診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156例小兒秋季腹瀉患兒的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8例。其中, 對照組患兒中, 男46例(58.97%), 女32例(41.03%);年齡<6個月21例(26.92%), 6個月~1歲37例(47.44%), 1~2歲20例(25.64%);病程<3 d。觀察組患兒中, 男44例(56.41%), 女34例(43.59%);年齡<6個月22例(28.21%), 6個月~1歲36例(46.15%), 1~2歲20例(25.64%);病程<3 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兒均與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癥狀相符;②均符合小兒秋季腹瀉的診斷標準[3];③均伴隨不同程度的發熱和腹瀉水樣便等癥狀;④大便常規正常;⑤白細胞1~5個/HP。
1. 2. 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臟器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③合并先天性心臟病;④合并免疫系統疾病;⑤具有較差的依從性。
1. 3 方法
1. 3. 1 常規治療 兩組患兒均在入院后進行補液治療, 其中包括靜脈補液及口服補液鹽(ORS)粉口服, 脫水治療, 進行補充電解質處理。
1. 3. 2 對照組 患兒在給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病毒唑靜脈滴注, 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10~15 mg /(kg·d)病毒唑, 1次/d, 治療3 d為1個療程。
1. 3. 3 觀察組 患兒在給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熱毒寧注射液結合腹瀉理療。其中熱毒寧注射液(藥方有金銀花, 梔子和青蒿)靜脈滴注, 在5%或者10%葡萄糖溶液中添加0.6 ml/(kg·d);腹瀉理療(藥方有澤瀉、當歸、炒山楂、炒白術、枳實、黃芩等), 取患兒關元穴和神闕位置貼上, 通過導聯和機器相互連接, 持續治療時間為20 min, 1次/d, 治療3 d為1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退熱時間、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臨床治愈時間。
1. 5 療效判定標準[4] 顯效:患兒治療后72 h內各項臨床癥狀均消失, 糞便癥狀以及次數均正常;有效:患兒治療后72 h內各項癥狀均明顯好轉;無效:以上兩種標準均未達到, 甚至出現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4.87%高于對照組的80.7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為(24.44±3.16)h, 短于對照組的(40.66±4.2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27.090, P<0.05)。
2. 3 兩組患兒的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為(2.15±0.15)d, 短于對照組的(4.22±1.4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12.627, P<0.05)。
2. 4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愈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愈時間為(3.35±1.23)d, 短于對照組的(5.13±1.50)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8.104, P<0.05)。
3 討論
秋季腹瀉疾病的主要病原體為輪狀病毒, 即RNA病毒的一種;發病機制為病毒在入侵腸道之后, 于小腸絨毛頂端柱狀上皮細胞上進行復制, 導致細胞出現空泡、壞死以及變性等情況, 腸黏膜上皮細胞在受累的情況下脫落, 損害小腸黏膜吸收水分和電解質的能力, 腸腔內存在大量腸液聚集情況, 導致出現腹瀉。腸黏膜細胞在病變的情況下, 出現腹瀉;也會出現有機酸, 提升腸液的滲透壓使得病情加重[5]。臨床西醫一般使用抗病毒治療, 但并未出現特效治療方式[6]。
中醫將此病歸入“泄瀉”范疇, 依照疾病的特點, 將其認為是濕熱證兼具外感表邪。熱毒寧注射液藥方中主要是青蒿, 其苦寒、味辛, 寒可起清熱之效, 辛則有解表之功。在《重慶堂隨筆》中便有記載, “青蒿, 專解濕熱, 而氣芳香, 故為濕溫病要藥”。金銀花清香, 且甘寒質輕, 可起清熱解毒、宣散風熱之功效, 清解之中也能夠宣透;梔子苦寒, 可充分發揮熱毒的效果。種種藥物的聯合使用, 可產生清熱解毒以及疏風解表化濕之功效。現代在對青蒿研究的過程中, 進行了單用和復方的聯合使用, 均產生了解熱鎮痛的效果, 同時還發現其具有明顯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金銀花的使用也可進一步增強抗病毒的作用, 抑制DNA和RNA病毒。穴位理療是一種通過穴位達到刺激效果, 產生活血行氣和疏通經絡效果的方法, 在使用腹瀉貼片時, 其中的中藥成分能夠產生解痙鎮痛、消炎散熱的效果, 同時還可提升機體免疫能力。中醫學中認為[7], 神闕外敷能夠產生健脾化濕止瀉的效果, 可起到理想的止瀉作用。關元屬于任脈, 能夠起到益腎健脾、溫陽固脫等作用。一些研究表明[8], 在對小兒秋季腹瀉的治療中采用熱毒寧注射液聯合腹瀉理療治療, 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3.52%, 能夠有效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在本次研究中, 對觀察組患兒采用熱毒寧注射液靜脈滴注聯合腹瀉理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4.87%高于對照組的80.7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證實采用此方式治療的有效性。同時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為(24.44±3.16)h, 短于對照組的(40.66±4.24)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27.090, P<0.05)。表明使用熱毒寧注射液和腹瀉理療聯合治療的必要性, 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反映了本次研究的價值。本研究結果還表明, 觀察組患兒的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為(2.15±0.15)d, 短于對照組的(4.22±
1.4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12.627, P<0.05)。說明熱毒寧注射液靜脈滴注聯合腹瀉理療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患兒較病毒唑靜脈滴注治療更能有效縮短患兒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時間, 從而縮短患兒病程, 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還表明, 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愈時間為(3.35±1.23)d, 短于對照組的(5.13±1.50)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8.104, P<0.05)。說明熱毒寧注射液靜脈滴注聯合腹瀉理療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患兒較病毒唑靜脈滴注治療更能有效縮短患兒臨床治愈時間, 從而縮短患兒住院時間, 較少患兒住院費用, 減輕患兒家庭經濟負擔, 提升患兒家屬滿意度及醫院綜合效益。
綜上所述, 小兒秋季腹瀉患兒使用熱毒寧注射液和腹瀉理療聯合治療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可在提升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的同時, 縮短患兒退熱時間, 減少患兒所受痛苦, 提升其生活質量, 具有在臨床使用并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曉露, 徐嘉輝, 余德釗, 等. 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Meta分析. 中醫藥導報, 2016, 22(11):99-103.
[2] 馮士梅. 熱毒寧注射液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觀察. 北方藥學, 2018, 15(4):18-19.
[3] 汪雪梅. 熱毒寧注射液聯合醒脾養兒顆粒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療效觀察. 吉林醫學, 2017, 38(3):512-514.
[4] 劉玉紅. 葡萄糖酸鋅聯合熱毒寧注射液對小兒秋季腹瀉患兒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 12(8):
114-115.
[5] 王艷喜. 熱毒寧注射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22):153-154.
[6] 張紅輝. 葡萄糖酸鋅聯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效果探討. 中國實用醫藥, 2019, 14(32):109-111.
[7] Tian Y, Hu H, Zhang Y, et al. Zusanli (ST36) acupoint injection for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A protocol of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Medicine, 2019, 98(34):e16949.
[8] Wang X, Wang J, Sun H, et al. Etiology of Childhood Infectious Diarrhea in a Developed Region of China: Compared to Childhood Diarrhea in a Developing Region and Adult Diarrhea in a Developed Region. Plos One, 2015, 10(11): 142136.
[收稿日期: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