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茜
【摘要】 目的 探析在小兒肺炎護理中實施個性化干預對其康復的影響。方法 108例肺炎患兒,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基礎護理組及個性化干預組, 每組54例。基礎護理組患兒采用基礎護理, 個性化干預組患兒在基礎護理基礎上采用個性化干預。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治療時間及及體溫恢復時間、護理效果、用藥依從性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個性化干預組住院治療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分別為(6.31±1.01)、(2.63±0.31)d, 均短于基礎護理組的(8.36±1.26)、(3.87±0.6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329、12.814, P<0.05)。個性化干預組用藥依從率98.15%顯著高于基礎護理組的7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581, P<0.05)。個性化干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3.70%顯著低于基礎護理組的14.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67, P<0.05)。個性化干預組護理總有效率96.30%顯著高于基礎護理組的85.1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67, P<0.05)。結論 小兒肺炎護理中給予個性化干預可進一步提高患兒用藥依從性, 減少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 促進其康復。
【關鍵詞】 個性化干預;小兒肺炎;康復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75
小兒肺炎為兒科常見疾病, 此病一般由小兒肺部感染病原體引起, 鑒于小兒階段人體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 病原菌抵抗能力相對較弱, 小兒為肺炎多發群體。有關研究認為, 小兒肺炎已成為我國小兒死亡、殘疾的主要疾病, 患病后患兒若未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病情進展可進一步出現肺功能損傷, 導致其生長發育受影響。近年空氣質量下降同時抗菌藥物濫用, 耐藥菌的增多導致本病防控難度顯著增加, 臨床病例明顯增多。當前有關小兒肺炎的研究認為, 在此類患兒臨床治療期間能否給予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對其康復有直接影響, 既往常規護理活動中由于護理模式以疾病管理為護理重心, 干預措施缺乏有效性、針對性, 干預效果往往欠佳[1]。現代優質護理理念的倡導下, 要求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結合患者不同護理需求落實針對性護理干預, 在保障患者疾病控制的同時提高患者護理服務體驗, 提升整體護理質量[2]。本文為深入探析臨床小兒肺炎護理干預活動中落實個性化干預措施對其康復的影響, 擇取108例肺炎患兒入組觀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4歲;②單純性肺炎, 未合并全身其他各臟器組織感染或皮膚感染;③患兒監護人對此次研究方案知情, 已與本院簽署相關協議;④非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⑤無嚴重心肺功能缺陷。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器質性疾病, 如先天性心臟病;②嚴重心肺功能不全;③基線數據不完整;④中途要求離院。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基礎護理組及個性化干預組, 每組54例。基礎護理組男29例, 女25例;年齡最小3歲, 最大14歲, 平均年齡(6.31±2.57)歲。個性化干預組男28例, 女26例;年齡最小4歲, 最大14歲, 平均年齡(6.35±2.55)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會知情本次研究內容后已批準。
1. 2 方法 基礎護理組患兒接受日常生命體征監測、咳嗽護理、用藥護理等基礎護理。個性化干預組在基礎護理干預基礎之上給予個性化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個性化氣道護理 針對部分痰液過多的患兒在其接受霧化治療期間, 通過輕拍患兒背部幫助其排痰, 拍背時力度把握適中, 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飯前及飯后均需進行, 落實時若患兒年齡較小無法依從, 要求患兒家長協助將其抱起, 若患兒已有基本依從能力則指導其自行俯臥在床, 頭偏向一側, 護理人員以手掌弓成空杯狀, 輕輕對其背部進行輕拍, 操作過程中注意利用手腕關節自然活動產生的力量進行拍打, 且從患兒背部兩側自腰部逐步拍打至肩部。
1. 2. 2 個性化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中為患兒制定科學、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 保障每日蛋白質、維生素、熱量的攝入, 在此基礎上要求患兒定點進餐, 堅持少食多餐原則, 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基于不同患兒的飲食喜好在飲食管理活動中落實個性化飲食原則, 在保障上述基本飲食原則基礎上, 根據患兒個人飲食喜好制定性化飲食方案, 如在維生素攝入一項, 部分患兒不喜歡食用蘋果, 可給予橘子、梨等代替, 飲食烹飪可詢問患兒家長, 了解其口味喜好, 在滿足病情管理基礎上確保食物可口易接受。
1. 2. 3 發熱護理 部分患兒伴有發熱癥狀, 護理活動中需結合患兒發熱程度進行降溫處理, 若溫度升高1℃可考慮給予冰袋冷敷或濕毛巾擦拭以充分降溫, 針對部分體溫升高2℃的患兒則需在醫囑劑量下給予相應藥物降溫, 防止長時間發熱對患兒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1. 2. 4 個性化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年齡普遍較小, 心理脆弱易在院內出現治療抗拒, 需在護理活動中針對患兒心理特點, 進行不同心理護理, 幫助其緩解緊張感。針對性格外向, 易交流溝通的患兒, 通過做游戲、聊天互動等方式促進護患關系, 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針對性格內向的患兒給予心理疏導, 通過語言鼓勵等方式, 讓其勇于向護理人員傾訴心中的想法, 提高患兒依從性。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治療時間及及體溫恢復時間、護理效果、用藥依從性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①通過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對患兒用藥依從性進行評估, 依照分值劃分依從等級:
>8分為高度依從;6~8分為尚且依從;<6分為不依從, 用藥依從率=(高度依從+尚且依從)/總例數×100%。②護理效果判定標準:顯效:護理期間未發生靜脈刺激、皮疹等常見不良事件, 患兒基本依從;有效:護理期間偶爾出現不良事件, 偶爾不依從護理;無效:未滿足上述顯效、有效標準。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不良事件包括皮疹、胃腸道反應、靜脈刺激。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住院治療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對比 個性化干預組住院治療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分別為(6.31±1.01)、(2.63±0.31)d, 均短于基礎護理組的(8.36±1.26)、(3.87±0.6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329、12.814, P<0.05)。
2. 2 兩組用藥依從性對比 個性化干預干預組高度依從39例、尚且依從14例、不依從1例, 用藥依從率為98.15%;基礎護理組高度依從26例、尚且依從16例、不依從12例, 用藥依從率為77.78%。個性化干預組用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基礎護理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581, P<0.05)。
2. 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個性化干預組發生皮疹1例、胃腸道反應1例, 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0%;基礎護理組發生皮疹4例、胃腸道反應2例、靜脈刺激2例, 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4.81%。個性化干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基礎護理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67, P<0.05)。
2. 4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個性化干預組護理顯效36例、有效16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30%;基礎護理組顯效30例、16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5.19%。個性化干預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基礎護理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67, P<0.05)。
3 討論
小兒肺炎為兒科常見疾病, 一般為感染病原體引起。人體免疫功能在小兒至成人階段逐漸提高, 一般35歲左右達到頂峰, 后續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3]。小兒階段機體各組織器官尚未發育完全, 對外界入侵的病原體抵抗力較弱, 更易患病[4]。肺炎即為臨床最常見小兒疾病, 流行病學認為此病為兒童主要致死疾病之一, 臨床抗菌藥物的濫用及空氣質量持續下降為小兒肺炎發病率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兒科肺炎患兒數量逐年增長[5]。
肺炎患兒入院治療過程中落實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對其康復有直接影響, 從心理層面分析, 肺炎患兒住院治療期間由于接觸陌生環境, 易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 治療過程中易產生抗拒, 增加臨床治療難度, 對此護理過程中如何幫助患兒緩解不良情緒, 提高其用藥依從性為臨床護理重點[6]。鑒于常規護理方法存在的諸多缺陷, 已難滿足患兒的護理需求, 需進一步完善改進[7]。
個性化干預是指針對不同病情、不同生理、不同心理條件的患兒利用不同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干預的護理方法[8, 9]。本次實踐中結合肺炎患兒的護理需求從氣道護理著手, 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確保患兒住院治療期間氣道通暢, 通過個性化飲食護理確保其住院治療期間營養攝入良好, 利用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 消除患兒入院可能存在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 提高護理依從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個性化干預組住院治療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分別為(6.31±1.01)、(2.63±0.31)d, 均短于基礎護理組的(8.36±1.26)、(3.87±0.6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9.329、12.814, P<0.05)。個性化干預組用藥依從率98.15%顯著高于基礎護理組的7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581, P<0.05)。個性化干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3.70%顯著低于基礎護理組的14.8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67, P<0.05)。個性化干預組護理總有效率96.30%顯著高于基礎護理組的85.1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67, P<0.05)。由此證實給肺炎予患兒有效護理措施可取得顯著護理效果。不過本次樣本相對較少, 需進一步補充。
綜上所述, 肺炎患兒接受個性化干預對其康復有積極影響, 臨床護理中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秋香. 護理干預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41):128, 130
[2] 于春華. 個性化護理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康復效果的影響研究.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3):219-220.
[3] 張海燕.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患兒肺功能指標、不良反應的應用價值分析.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4):515-518.
[4] 郭彩燕. 個性化全程護理干預在小兒麻疹合并重癥肺炎護理中的應用.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23):4383-4384.
[5] 羅春波. 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效果研究.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15):125-126.
[6] 趙神秀. 個性化全程護理干預在小兒麻疹并重癥肺炎中的實踐與評估.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7, 15(4):84-86.
[7] 宋開花, 楊春香.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9, 26(7):105-107.
[8] 韋秀婷. 個性化護理應用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中的效果觀察.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7, 11(6):220-221.
[9] 于麗丹. 個性化護理干預小兒重癥肺炎高熱驚厥的應用效果.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14):287-288.
[收稿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