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喆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經外科患者采用細節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90例神經外科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取細節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神經功能評分、運動能力評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7.72±2.36)d、住院時間(13.62±3.64)d短于對照組的(11.26±2.85)、(17.84±4.16)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18、5.121, P=0.001、0.001<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24.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14, P=0.020<0.05)。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運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2、9.079, P=0.001、0.001<0.05)。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0, P=0.048<0.05)。結論 在神經外科患者護理期間, 采取細節護理方案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 可以促進病情的恢復, 降低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 患者滿意度也較高。
【關鍵詞】 神經外科;細節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81
神經外科是醫院的主要科室, 主要是針對人體神經系統采取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 神經外科收治的患者多數存在顱骨、腦血管損傷情況, 或伴有代謝障礙和神經功能紊亂疾病, 如癲癇、神經痛等[1]。對于神經外科患者, 目前手術治療方案已經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效果, 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對于部分疾病還可采取微創治療方式[2]。但是手術成功并不代表整個治療流程成功, 在神經外科患者治療期間還需要重視護理工作。這是由于神經功能損傷對患者很多功能造成影響, 而患者術后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休養, 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較高[3]。為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促進患者的穩定恢復, 需要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根據護理需求, 神經外科患者治療期間需要關注很多細節問題, 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缺失都有可能造成惡劣影響, 不僅會對恢復流程造成干擾, 還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多應用細節護理方案進行護理[4]。本文對神經外科患者采用細節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90例神經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愿意參加本次研究, 符合研究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 女18例;年齡52~73歲, 平均年齡(62.56±7.39)歲。觀察組患者男26例, 女19例;年齡53~74歲, 平均年齡(63.75±7.2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案, 包括病情評估、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等內容。觀察組采取細節護理方案, 具體如下。
1. 2. 1 心理調節? ?神經外科收治患者均存在一定心理問題, 尤其是一些存在癲癇癥狀的患者, 可能會受到社會的歧視, 護理人員需調節患者心理狀態, 對于其負面情緒要盡快進行疏導。根據患者特點采取疏導方式, 若是患者能夠正常交流, 需加強護患之間的互動, 這樣也有利于改善患者語言功能。對于無法正常交流者, 可以采取播放舒緩音樂的方式, 緩解其壓力。注意穩定患者情緒, 避免出現情緒起伏。隨后, 向患者介紹現有的治療手段, 告知患者病情完全可以控制, 增加其信心。
1. 2. 2 環境優化? 在患者住院期間, 需要做好基本環境的調整, 對于顱腦損傷患者, 也可以降低感染發生率。護理人員需要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 同時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 以及適宜的溫濕度, 溫濕度根據患者需求進行調整。另外, 關注光線的影響, 若是光線刺激性過強, 可能引起患者不適。可以適當在病房內增加一些綠植、飾物, 提高病房的溫馨感。
1. 2. 3 營養支持? ?營養補充是病情恢復的關鍵所在, 護理人員需針對患者需求制定營養補充方案。對于昏迷患者, 昏迷5 d內, 采取靜脈營養方式, 若是>5 d, 則采取鼻飼方式。對于神志清醒的患者, 可以供給流食, 護理人員需鼓勵患者盡早進食, 一般而言, 術后
2 d即可進食, 但是初期進食量不宜過多, 避免造成身體負擔。食物方面需要重視營養, 提供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減少油膩食物。
1. 2. 4 呼吸道管理? ?一些神經外科患者存在呼吸障礙的情況, 護理人員需檢查患者呼吸情況, 確保呼吸道暢通, 對于昏迷>1 d, 且伴有呼吸不暢情況者, 需考慮執行氣管切開手術。在進食后, 需要觀察一定時間, 若是患者出現反芻情況, 需要盡快處理, 避免食物進入呼吸道。同時, 要做好呼吸道清潔工作, 輔助患者進行排痰。
1. 2. 5 并發癥預防 神經外科患者并發癥主要關注感染和壓瘡。對于感染, 護理人員需關注病房環境, 同時密切關注患者情況, 若是發現感染的表征, 需要盡快進行處理, 對于存在高度感染風險的患者, 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對于壓瘡, 需定時為患者翻身, 并為其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 同時要重視清潔工作, 清潔完成后使用干棉布擦干水分。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神經功能評分、運動能力評分、滿意度。護理后評估患者神經功能和運動能力, 使用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SIA)神經功能評分表評價神經功能, 共28個項目, 分值0~2分,
0分為功能缺失, 2分為正常, 總分56分;參考Fugl-Meyer(FMA)運動功能評分法評估運動能力, 上肢66分, 下肢34分, 共計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功能越好。邀請患者對滿意度進行評價, 采取評分表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 總分100分, >85分為很滿意, 70~85分為滿意, <70分為不滿意, 總滿意率=很滿意率+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臥床時間為(11.26±2.85)d, 住院時間為(17.84±4.16)d;
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為(7.72±2.36)d, 住院時間為(13.62±3.64)d。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18、5.121, P=0.000、0.000<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感染4例(8.89%), 壓瘡7例(15.56%), 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4.44%;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感染1例(2.22%), 壓瘡2例(4.44%), 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14, P=0.020<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和運動能力評分比較 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為(37.85±4.87)分, 運動能力評分為(72.64±6.34)分;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為(44.61±5.22)分, 運動能力評分為(83.51±4.93)分。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運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2、9.079, P=0.000、0.000<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很滿意18例(40.00%), 滿意16例(35.56%), 不滿意11例(24.44%), 總滿意率為75.56%;觀察組患者很滿意23例(51.11%), 滿意18例(40.00%), 不滿意4例(8.89%), 總滿意率為91.11%。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0, P=0.048<0.05)。
3 討論
神經外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 手術治療固然重要, 但是為保障患者的穩定恢復, 必須要關注護理工作的開展[5]。這是由于神經外科患者疾病種類較為復雜, 尤其是一些伴有顱腦損傷的患者, 不僅病情較重, 出現感染的可能性也較高, 若是治療期間管理不到位, 極有可能出現感染。同時, 壓瘡也是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 這是由于神經外科患者活動不便, 需長時間臥床休養。另外, 在恢復期間還需考慮其他因素, 一方面是營養的補充, 另一方面是心理的調節, 患者臥床休養和身體康復都需要營養的支持, 而心理狀態不佳是多數患者存在的問題。因此, 在疾病治療期間, 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神經外科患者治療期間需要考慮諸多細節問題, 可以采取細節護理措施, 從各個細節開展護理工作, 確保患者的穩定恢復。針對神經外科患者的特點, 可以從心理調節、環境優化、營養支持、呼吸道管理、并發癥預防等細節開展護理工作。心理調節和環境優化都是為改善患者心理狀態, 提高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 避免其出現情緒起伏。營養支持則是為促進患者的穩定恢復, 避免胃腸道功能退化。呼吸道管理是為避免呼吸道內細菌滋生, 這樣能夠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率, 并發癥預防則是避免出現其他感染事件、壓瘡等, 確保患者能夠穩定恢復。從細節上進行護理, 可以提高護理效果, 規避不良事件, 對疾病治療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7.72±
2.36)d、住院時間(13.62±3.64)d短于對照組的(11.26±
2.85)、(17.84±4.16)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18、5.121, P=0.001、0.001<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24.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414, P=0.020<0.05)。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運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2、9.079, P=0.001、0.001<0.05)。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20, P=0.048<0.05)。
綜上所述, 對神經外科患者采取細節護理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 可以促進病情的恢復, 降低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 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 患者滿意度也較高。
參考文獻
[1] 張艷. 對神經外科疾病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4):137-138.
[2] 李玉潔. 細節護理在神經介入護理中的應用療效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89):361-362.
[3] 陳桂蓉, 符代雪, 邱琴. 對神經外科患者進行細節護理的效果研究.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21):260-261.
[4] 賈慧雯. 細節化護理管理干預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26):271-272.
[5] 玉香罕. 細節護理在神經外科護理中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75):110, 115.
[收稿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