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慶
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公共危機在傳播速度、傳播效率、挖掘深度方面不斷深入,對政府公共危機應對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理稍有不慎或者反應稍慢,往往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負面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和諧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公共危機存在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大數據時代政府公共危機應對途徑與建議,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公共危機 政府 應對措施 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公共危機呈現為新的發展趨勢,包括爆發突然性、影響范圍大、傳播效率高以及挖掘范圍深等等,對政府公共危機應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需要及時增多對應的話語權,同時針對信息溝通進行全面的公開,使得共同的主體能夠參與進來,針對公共危機進行協同處理。與此同時,由于大數據時代公共危機的傳播效率極高,政府還必須要高度重視日常危機預警預案與處理預案,才能夠切實保障公共危機管理的未雨綢蒙,減少公共危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相較于大數據時代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來說,政府公共危機管理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結合大數據時代公共危機主要特征,全面推動政府公共危機管理工作發展,以此來針對公共危機進行有效的引導、管理,為和諧社會建設保駕護航。
一、大數據時代公共危機特征分析
(一)爆發突然性
公共危機通常都是沒有任何征兆的發生,其本身出乎意料,不確定性較為突出,難以及時察覺相關信息。且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只要公共危機爆發,其所造成的影響會在短時間內快速擴散,往往無力進行招架,使得廣大人民群眾陷入到緊張、恐懼的氛圍中,并且會導致一連串連鎖效應。
(二)公共性突出
公共危機通常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導致社會大眾生活、生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會引起社會秩序紊亂現象,其本身與公共管理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當爆發公共危機之后,政府公共危機管理好壞、決策性質,均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關注程度高
公共危機本身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社會各界對于公共危機的關注程度極高。即便是一些與公共危機無關的群體,往往也會引起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公共危機的發展動態。與此同時,大數據時代,高速發展的融媒體全面整合了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全體傳播、大眾傳播等多元化的途徑,這就使得傳播環境呈現為不確定性、復雜性等特征,社會各界對于公共危機的關注程度進一步提高,其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對于政府來說,針對公共危機進行處理的同時,還需要第一時間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致力于進行雙向的交流溝通,及時進行公共危機發展動態信息的公布,引導社會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致力于傳播正面、積極的信息,盡可能針對損失進行有效的控制。
二、大數據時代政府公共危機應對途徑與建議
(一)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機聯動體系
要想保障大數據時代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成效,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機聯動體系是基礎所在。這就需要結合大數據時代公共危機發展形勢,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機聯動體系:首先,建立健全公共危機管理決策體系。嚴格遵循上下聯動、高位協調的基本原則,構建由各級負責人全面管理的公共危機管理部門,全面負責公共危機方面的統一指揮、統一領導,保障第一時間能夠針對公共危機作出反應,且全面指揮各級部門進行應對。其次,針對政府常態職能與應急只能進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需要將應急管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當中進行統籌開展,同時將其納入到常態管理內容中來,使得各級領導均能夠參與到公共危機管理工作中來。最后,全面推動政府各級部門的整體聯動。充分利用當前高速發展的大數據技術,根據分類處置、協調聯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平臺統一的基本原則,建設一個融合各種新興技術的救助服務平臺,以此來針對應急救助資源、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致力于提升公共危機處理的效率與質量。通過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機聯動體系,使得各級部門能夠明確自身的職責,義務,在面臨公共危機的情況下能夠進行高效的聯動。
(二)基于良好互動及時披露危機信息
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危機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影響越來越大,廣大人民群眾均轉變為公共危機當中的主體,且開始廣泛參與進來,倘若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的過程中沒有做好互動、披露工作,則極有可能因為網絡中別有用心的個體利用契機,散步各種流言、謠言,引起社會大眾恐慌。這就需要政府在平等、自由、雙向交流溝通方面進行努力,充分利用大數據的高效性、新媒體所具有的雙向溝通特征,通過各個媒體與消費者之間進行雙向、平等、自由的交流溝通,能夠正面人民群眾的問題,通過真誠、人性化的交流溝通,避免流言、謠言的擴散。與此同時,政府還應當積極利用各個媒體進行公共危機有關內容的公布,即按照對應的法律法規,動態公開公共危機發展動態、管理情況,幫助社會大眾正確認識到公共危機的現實情況、成因以及危害程度,同時能夠了解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的動態,營造公開、自由的社會氛圍,進而利用新媒體工具或傳統媒體工具進行疏導,避免公共危機影響進一步擴大,同時提升社會大眾對政府公共危機處理的滿意度。
(三)構建輿情監測及公共危機預警體系
正如上文所述,公共危機造成的影響往往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傳播,而能否引導輿情朝著正確的方面發展,對公共危機管理的意義重大。這就需要政府充分結合大數據技術發展態勢,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主動與各個媒體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個媒體在傳播效率、覆蓋面以及影響力等諸多方面的優勢,在公共危機輿論產生的情況下進行積極、正面、正確的引導,保障輿論危機處理的有序開展。與此同時,各個媒體則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與受眾之間的交流溝通優勢,及時反饋自身獲得的信息,使得政府有關部門能夠根據人民群眾的意見、行動,致力于推進輿情監測及公共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基于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政府在進行輿情監測及公共危機預警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當落實以下幾點工作:首先,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各個大數據在技術層面的優勢,加強公共危機當中網絡輿情的收集工作,并針對輿情發展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上述輿情信息收集主要包含各個媒體、互聯網平臺等,在深入收集整理有關的信息資料之后,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針對信息資料進行全面的篩選、分析。從而有效保障公共危機發生后出現網絡輿情,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有效的解決策略,針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的引導;其次,政府需要統一有關信息搜集、處理、分析方面的標準,構建信息預警與應急系統,充分利用當前高速發展的互聯網,使得政府各級部門進行信息的高度共建共享,最終達成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的目標。最后,盡管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但其本身仍舊存在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政府應當充分結合公共危機發生動態、網絡輿情發展情況,針對公共危機預警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并與相關部門、媒體進行深入的合作,建立公共危機預警聯動體系,在發生公共危機以后,各級部門均能夠第一時間根據預警體系履行自身的職責,保障公共危機處理的即時性、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5G技術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市場經濟轉型的持續深入,各類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的持續產生,公共危機的發生率不斷增長。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分析大數據時代公共危機的主要特征,吸取現階段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機聯動體系、基于良好互動及時披露危機信息以及構建輿情監測及公共危機預警體系,全面加強大數據時代公共危機管理效率與質量,將各種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為我國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媛榮,楊剛.政府如何應對連續公共危機探析——無錫接連陷輿論風波為例[J].新聞前哨,2020(04):43-44.
[2]何琪.淺議我國地方政府公共危機決策能力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20(07):178-179.
[3]曹南燕.地方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問題研究——以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為例[J].管理觀察,2020(05):44-45.
[4]王娜.公共危機事件中地方政府網絡輿情導控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2):22-23.
[5]高萍,周恩.大數據背景下政府危機公關的輿情引導及對策研究——以政務微博為例[J].陰山學刊,2019,32(06):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