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剛 文智
摘 要:我國開始應用預應力技術比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現在該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預應力施工技術會對橋梁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通過合理地運用預應力施工技術,能夠使施工進度加快,同時有效保障工程質量。
關鍵詞:預應力技術;公路橋梁;后張法;應用;澆筑
1.預應力施工技術概述
預應力施工技術指的是施工技術人員按照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合理的選擇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并將其運用到工程項目中的一種技術。通過合理地應用預應力技術,能夠防止混凝土結構出現開裂現象,為市場橋梁工程質量提供有效保障。預應力技術能夠有效抵抗疲勞,使橋梁工程的使用壽命得以有效延長。下面就預應力施工技術的優勢進行分析:
預應力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進步,在橋梁工程建設中存在較多優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橋梁主體和邊坡錨固等施工中都起到了較為關鍵的作用。預應力技術可以有效實現減少損耗,提高橋梁抗震性能的優點。對于保障橋梁施工的剛度和安全性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總之,在橋梁建設過程中,合理運用預應力技術,可以實現橋梁施工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對于保障我國公路橋梁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在橋梁施工中,合理應用預應力技術,首先,可以提高構件的抗震能力,對于保障其結構的耐久性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第二,預應力施工可以避免橋梁開裂問題的產生,保障結構受力性能,對裂縫要求較高的橋梁結構有更強的適用性。第三,提高橋梁結構剛度,控制橋梁結構的形變,能夠用于結構變形和強度有一定要求的施工。最后,預應力施工使用高強度鋼筋和要求較高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在有效提高材料質量的前提下,減少材料的損耗,對橋梁結構的自重進行有效降低,在重型荷載與跨度大的結構中具有很好的適用性。
2.預應力施工技術在公路橋梁工程中的應用
結合以上論述,在公路橋梁工程中應用預應力施工技術,能夠提高構件的耐久性與抗疲勞性,提高橋梁結構的抗裂度與剛度,為橋梁工程質量提供保障,延長橋梁工程的使用壽命,下面就公路橋梁工程中預應力施工技術的應用,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詳細介紹:
某公路橋梁工程,使用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42孔施工,其中有16米、20米和24米等幾種規格的橋梁。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發現現場的施工空間較為狹小,橋梁的種類和規格較多,施工工藝復雜,這些因素給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現場需要對臺座的位置進行集中配置,需要滿足施工設計中對臺座周轉的要求,二次張拉也應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控制,滿足其對于施工質量的要求。張拉施工工藝需要進行重點的控制,分為初期張拉和最終張拉兩個過程,對施工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在實施預應力技術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后張拉法預應力技術的控制。在實際操作中,公路橋梁會出現不穩定問題,關鍵在于部門施工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導致施工質量與整體安全性造成了嚴重制約。在進行張拉力計算時,因為個人原因而導致差錯的出行,知識測算結果與實際數據存在誤差。在運用數據開展施工時,無法運用預應力技術導致其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致使安全事故的發生。在使用預應力技術的過程中,應將預應力筋和張拉力大小進行有效結合,在此基礎上完成測算工作,使其保持同步,以便有效控制。應當立足于工程具體狀況選擇相應的施工設備與方式,提升施工人員的能力與素質,將失誤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2.1預應力施工中鋼絞線施工工藝
在公路橋梁預應力工程施工前,應當全面收集與整理工程的有關資料和信息,加強對地質環境和橋梁結構的了解,并加強對公路橋梁工程項目的分析。鋼絞線是施工的重要環節,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重點控制:
(1)下料
施工技術人員需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保障下料操作過程的無污染進行。嚴格控制損傷表面和切割的施工工藝控制,在切割口5厘米的范圍內進行綁扎,這樣對于保障切割施工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制束
制束需要保障鋼絞線的平直且無纏繞問題,對鋼絞線的安全系數進行評估處理,避免不良變形的問題出現,這樣對于保障工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制束施工中的一個重要控制要素就是要保證場地的平整,將木方、彩條布布置在鋼絞線的下方,避免鋼絞線觸碰地面,同時也不會因為硬拖拽的問題導致嚴重事故的發生。
(3)編束
使用18鐵線進行編束施工,間距控制在1-1.5米的范圍內,需要對鋼絞線的松緊和平直度進行有效控制。在進行穿束施工前,需要及時清理管道內的雜物和水。移動鋼絞線需要對其間距控制在小于3米的范圍內,這樣才能保證其支撐的要求。另外要對鋼絞線的伸長量進行控制,兩端的回縮量要小于6毫米,兩端需要交替進行回油、補位,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平衡。
2.2預應力設備質量控制
在進行預應力施工中,需要對其張拉設備進行有效的控制選型,同時要選擇合適的預應力筋進行施工。依據本工程實際狀況,使用1×7標準結構的15.22毫米筋,其滿足GB/T5224—2003 松弛型鋼絞線的規范要求,對于保障設計和規范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抗拉強度需要控制在1860兆帕。張拉設備的選擇是決定預應力施工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設備選擇是配套還是標定,標定需要半年的時間,千斤頂選擇YCW150型號的設備。在進行張拉施工前,需要將千斤頂校對在1.05的校正系數下,保證1個月的有效期,滿足小于200次的張拉要求。此外,錨具同樣要根據工程實際,對其荷載能力進行考核,選擇適合參數的錨具用于施工當中。
2.3張拉施工質量控制
一般在預應力施工中,選擇二次張拉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首次張拉需要控制梁的自重情況,對其平衡進行控制,同時采取措施控制早期裂縫的產生。二次張拉需要達到設計的100%,預應力混凝土達到設計與規范的強度要求。在初次張拉施工后,需要對其位置、張拉力等進行有效測定,進行計算,使其滿足實際工程需要。在二次張拉過程中,要使其滿足14天齡期的強度與彈性要求,保證最終張拉實現施工要求。張拉力的控制是預應力張拉施工中的一個重點環節,需要使用雙控的手段保障張拉力的實現,最終使得伸長值滿足設計與規范的要求。一般在初始張拉時,會出現受力不均勻的問題,同時鋼絞線有不直的情況下,都需要對其設置參數進行調整。孔道的處理是另一項重要因素,因其位置不準、摩擦力較大等情況,都會造成應力的損失,最終導致伸長值不滿足要求。開展孔道壓漿施工操作,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是密實度達不到要求,問題的出現都是由施工操作不規范造成的。比如說,沒有按照要求進行灌注填滿,應當重視孔道壓漿施工操作,促進專業技術素質的提升。在施工過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優化措施,比如說使用添加劑等。提高混凝土的拌合質量,使攪拌機得到有效更新,以免出現相關問題,促進工程技術的質量提升。這就需要施工單位進行有效分析,嚴格對張拉過程中的各種參數進行控制。同時,要在張拉區域設置警示標志,避免出現安全問題。
結語:總之,在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通過合理運用預應力施工技術,能夠促進橋梁工程質量的提升。預應力施工技術運用得當,可以有效保障橋梁施工的質量與安全性能。公路橋梁施工過程中,應用預應力技術已經變為了一個常態,但是,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預應力施工事故時有發生,導致施工技術得不到有效完善。所以,為加強預應力施工技術的應用,明確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鋼絞線、設備以及張拉等施工要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控制,并及時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為橋梁工程質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阮再龍.探析市政橋梁預應力施工技術的應用[J].中國建材科技,2017,26(1):81-82.
(鄰水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廣安 63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