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芬 朱繼華
摘 ?要:為了促進體育保險在高校中的發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對南京市7所高校學生體育保險參保現狀、制約因素、發展的可操作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本文重點圍繞體育保險中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進行研究,發現限制高校體育保險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家長和學生對體育保險的認識不足、宣傳范圍狹窄、體育保險公司少等,以此從學校管理、政府支持和保險公司重視三方面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保險 ?制約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b)-0096-04
the status quo,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oper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surance for students in 7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cit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case analysis.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around the person accident injury insurance of sports insurance research, found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insurance with parents and students for lack of awareness of sports insurance, promote narrow, less sports insurance companies, etc, in order from the school management, government support and the insurance compan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hree aspects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insurance; Restrictive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國家指出“大力發展體育強國建設”,在這樣的時代號召背景下,體育事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而高校體育教育在全民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5年6月1日起實施《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防控暫行辦法》的通知,發文中第4條明確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以減弱體育活動的做法規避體育傷害事故”。由此可見國家非常重視學校體育教育活動的開展。但很多研究數據表明大學生體質狀況不容樂觀,無形中增加了體育運動風險發生的幾率。盡管老師在體育課上提高了監督力度,學生也盡可能地采取措施預防危險,但運動中的危險仍是時有發生。體育保險作為轉移風險的有效手段,在我國卻鮮有人問津。而我國對高校體育保險這塊領域的研究也十分貧乏,所以本文著重從投保的主體——大學生為切入點進行研究,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科學投保的意識,有助于為其他市區高校體育活動中發生運動風險時提供妥善處理的依據,減少因運動傷害事故而造成的利益糾紛,以期對我國高校體育保險發展有所啟迪。
1 ?案例分析
2019年10月27日上午,徐州醫科大學的一名學生在1000m長跑體質測試時于600m左右處倒地,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2015年10月24日,南京大學一名大學生因體測1000m跑時昏迷倒地,經搶救無效身亡。北京市某一高校學生在課外足球訓練中,因與同伴發生碰撞導致鎖骨處發生骨折。
這些案例警醒我們,不論在體質測試、體育課還是其他課外體育活動中,類似事故并不少見,學生因體育造成的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如果學生有防患意識,提前購買了體育保險,那么在事發后不僅有助于減少經濟損失,對避免家庭和學校因經濟造成的糾紛也有一定的緩減作用。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南京市7所高校的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主要在中國知網學術網站上以“高校體育”和“保險”為關鍵詞,共檢索到2008年至今的論文期刊55篇,其中研究高校體育場館保險的相關論文12篇,研究高校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相關論文25篇,研究制約高校體育保險發展因素的相關論文5篇,研究高校風險識別及控制的相關論文13篇,通過閱讀整理這些資料為論文的寫作奠定基礎。
2.2.2 問卷調查法
(1)問卷的設計。
針對本次研究的內容,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咨詢專家的意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針對南京市7所高校學生的調查問卷。學生主要針對大學4年制本科,正式在籍學生。
(2)問卷的有效回收數量。
為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抽取2所211高校,分別為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抽取1所985高校,為東南大學,抽取2所普通本科院校,分別為南京工程學院和南京工業大學,抽取2所專科院校,分別為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和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于2019年9月初采用問卷星的方式對7所高校學生采取隨機發放的方式進行調查,2019年10月末共收集有效問卷800份,詳情見表1。
3 ?結果與分析
3.1 南京市高校學生體育保險參保現狀
3.1.1 調查對象對體育風險認知
購買行為建立在需求意識上,購買體育保險作為一種消費行為,只有激發起學生對保險的需求意識,才能促進學生的購買力,而體育保險被需要的前提是體育風險的客觀存在。由表2可知,79.63%的同學對體育風險的認知度是比較敏感的,認為體育活動存在風險,這為學生購買體育保險創造了基本條件。
3.1.2 調查對象對體育風險控制認知
由表3可知,一共有37.5%的學生認為體育風險不容易控制甚至不能控制,因此應采取措施預防因風險帶來的損失,而體育保險就是緩解損失的有利手段。但正因為其不易控制的特點,也致使保險公司在開展體育保險時的商業利益過低,進而使保險公司不愿意涉足此方面的業務,從而不利于體育保險事業的發展。
3.1.3 調查對象在體育課或課外鍛煉中發生運動傷害事故的頻率
由表4可知,92.64%的學生發生運動風險的幾率是比較低的,正因如此,大部分學生認為因體育受傷是低概率事件,故而心存僥幸心理,但是常言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風險發生率雖低,但一旦發生所帶來的身體傷痛和經濟損失卻是不可避免的,從這一層面來說購買保險是非常必要的。
3.1.4 高校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受傷后產生醫療費用的解決途徑
由表5可知,37%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受到傷害后所產生的費用是由家庭和學校共同來承擔的,如果沒有有效的風險轉移手段,家庭和學校很有可能會陷入因財產損失造成的糾紛中。27.38%的學生發生運動傷害事故時只能依靠家庭來承擔,對家庭經濟不富裕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基于以上情況,促進高校體育保險事業的發展勢在必行。
3.1.5 調查對象因治療費用高而放棄相關體育運動調查情況
由表6可知,學生的經濟來源有限,48.38%的學生可能甚至肯定會因治療費用高而放棄相關體育運動,這部分人在今后的體育運動中會產生一定的防備心理,不敢參加高風險、高對抗和高強度的運動,不利于這部分學生發展自己的身體素質,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而體育保險的存在將減輕這些學生的擔憂,讓他們更放心地從事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
3.1.6 南京市高校學生購買體育保險的出資方式
由表7可知,21.25%的學生是通過個人出資購買體育保險的,這種購買方式使得學生不得不承擔更大的經濟負擔。12.25%的學生是通過學校和個人雙方出資的方式購買,這種方式預示著學生投保的費用更低,可以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有63.01%的學生沒有購買體育保險,可能是學生對體育保險不了解,他們不愿花額外的錢購買這種無形的商品,還有的學生認為保險是騙人的產品,沒必要在這方面投資。
3.2 南京市高校學生體育保險的制約因素
(1)由表8可知,60.88%的學生認為家長和學生的投保意識不足是阻礙學校體育保險發展的主要因素,原因可能是他們認為體育風險是小概率事件,因此總是持有僥幸心理,認為不幸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故而他們忽視了對相關保險知識的了解,以致投保意識不足。
(2)55.38%的學生認為體育保險宣傳力度不足,可能是最初建立體育保險制度是為了保障專業運動員的利益以及在大型體育賽事中應用,而不是為了惠及普通學生,以致宣傳范圍狹窄,宣傳工作不到位,以致廣大體育愛好者無法接觸到這一險種。
(3)47.88%的學生認為體育保險公司較少,可能是因為體育保險具有高賠付率、低利潤的特點,保險公司作為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多把體育保險當成是一種很麻煩的險種,對于涉足這一市場一直持保守的態度。
(4)47.38%的學生認為體育保險產品種類少,高校體育運動項目豐富,每個項目根據其固有的特點都有其潛在的風險。一些保險公司也僅僅是涉及到競技體育方面的保險,進而出現了風險種類多與保險品種少相矛盾的問題。
(5)33.88%的學生認為投保資金短缺,購買保險就是花現在的錢為將來買一份安全保障,與其他有形商品相比較,體育保險無形的特點顯然不是學生想要的商品。一部分學生考慮到家庭經濟情況不富裕,所以不會花額外的錢來購買非強制性的體育保險。
(6)27.25%的學生認為是學校不重視,學校除了大型比賽強制性要求學生購買體育保險外,學生在其他體育活動中幾乎沒有購買保險,學校沒有做好對風險事故發生頻率的評估工作,導致學生對風險發生的概率不清楚,從而使學生缺少購買體育保險的動機。
(7)21.38%的學生認為是立法滯后,導致發生傷害事故時,學生不能依據合理的章程處理事故,不能有效維護自己的權益,進而對體育保險失去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體育保險業的開展。
(8)17.15%的學生認為體育保險行業人才稀缺,我國從事體育保險的復合型人才很少,以致遇到有困惑的問題時沒有合適的人來解決,這也是阻礙高校體育保險發展的因素之一。
總之,我國高校體育保險目前處于萌芽階段,各個環節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不足都將制約體育保險業的發展。
3.3 南京市高校開展體育保險的可操作性
3.3.1 充足的高校市場
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大學生體質卻與日遞減,受傷的風險隨之增大,他們為保險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由于我國體育保險業發展落后,出現了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學校作為發展體育保險的主要市場,保險公司應對學校的需求做出詳細的研究,針對其需求構建適應實際情況的保險體系。
3.3.2 體育發展的需求
體育教育越來越被重視,體育風險的兩大特性,其客觀性和不確定性,使學生的風險意識得以加強。再加上學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斷接受先進的理念,學生更加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合法權益最大化,這種思維方式進一步強化了高校學生購買體育保險的需求,體育保險也相對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4 ?結語
(1)經調查可知大部分學生認為體育存在風險且不容易被控制;絕大部分學生發生運動傷害的頻率低,進而導致其心存僥幸心理;大部分學生發生運動傷害事故時費用是由學校和家庭共同承擔的;大部分學生會因高醫療費而放棄相關的體育運動;大部分學生是通過個人出資的方式購買體育保險的。
(2)限制高校體育保險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家長和學生對體育保險的認識不足、宣傳范圍狹窄、體育保險公司少、體育保險產品單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投保資金不足、學校不重視、立法滯后及體育保險行業人才稀缺。
(3)充足的高校市場和體育發展的需求都充分說明高校發展體育保險業具有可操作性。
5 ?高校學生體育保險發展對策
5.1 學校管理
5.1.1 高校宣傳體育保險知識
學校是宣傳體育保險知識很好的渠道,學校可以通過多種宣傳手段,如體育雜志、互聯網、電視、電影、報紙等媒介宣傳開展體育保險的意義;增設保險中心為需要此方面服務的學生提供幫助;開專題講座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和各種體育運動潛在的風險來提高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投保意識。
5.1.2 組織學生購買體育保險
學校可以建議每個學生都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貧困家庭的學生由中央財政部門為其提供一定的補貼,這需要國家監管部門及時調研保險市場現狀,及時出臺相應的監管制度、措施,使各項賠償有據可依。
5.2 政府支持
5.2.1 法律和監管部門雙管齊下
相關監管部門應起到監督作用,規范保險流程,保證售前售后的服務質量,提高保險業的信譽度,讓學生可以安全放心的購買體育保險并享受應有的權利。
5.2.2 使保險資金的來源多元化
學校體育保險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國家可以通過給予學校一定金額的財政補助來減輕學生投保的經濟負擔。
5.3 保險公司重視
5.3.1 豐富學校體育保險險種
保險行業應盡快挖掘學校體育保險市場價值,從保險對象的分類來看,可開展非體育專業學生及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保險;從體育保險內容來看,可開展單個體育項目的保險,也可設立體育運動項目的綜合保險;從保險對象的覆蓋范圍看,可涵蓋本科、專科等不同院校,根據不同學校環境,設立不同的學校體育保險產品。
5.3.2 提高保險服務質量
體育保險公司要重視客戶關系的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其中包括理賠服務和售后服務,培養客戶對體育保險方面的信譽度。
5.3.3 培養體育保險方面的專業人才
培養一批兼懂體育和保險的人才隊伍,通過各種專業的培訓及考試制度進行篩選,為體育保險行業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高校體育保險業的發展。
5.3.4 體育保險賠付流程應簡單化
學生缺少保險知識及相關經驗,保險流程設置的過于繁雜,將會給保險公司和投保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購買體育保險之前,保險公司應做到實地考察,確定活動風險的級別,包括投保人的相關信息,由此制定針對性較強的保險金額及條例。
參考文獻
[1] 曹陽.福建省本科院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2] 薛仙.關于學校體育保險推廣的可行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 古曉博.山西省六所體育院(系)學生體育保險需求與制度構建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
[4] 師帥.西安市高校學生體育保險現狀及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3(36):157.
[5] 虞爽.我國體育保險市場分析[D].中央財經大學,2008.
[6] 儲亞娟.對高校體育場館責任保險的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24(6):25-27.
[7] 余天宇.學校體育保險需求及實現路徑的初探[D].成都體育學院,2016.
[8] 施朝陽,曹英.浙江省高校學生體育保險認知與需求分析[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6):11-15.